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2016-04-07 14:59黄必辉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河池出路语文教育

黄必辉

【关键词】民族地区 语文教育 困境 出路 河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A-

0008-03

当前,国家为推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采取一系列抚优政策,极大地改善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状况。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从升学率到普及率都实现了实质性提升,随之而来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及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为此,现阶段如何尊重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自身发展特性,客观认识制约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天然病因,预测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并制定适合的发展策略,从而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河池市作为“老、少、边、山、穷”的桂西北主要区域,由于受益于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其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小学教育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的基础环节,小学阶段是国家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而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良好的语文基础知识,对其日后成长与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之下,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渐入佳境,一个新时代、新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育体系基本成型。然而,笔者经过走访、调研发现,教育的地区差异性仍然阴云笼罩,如广西西北部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仍停留在应试教育上,语文教育模式存在约束性与滞后性,陷入了一种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的困境。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出发,通过调查与分析对困境及出路做出相应探讨,以期对桂西北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在本次调研中,笔者跟随课题组成员走访了河池市的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山县等6县的部分农村小学,与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交流,并通过问卷、听课等方式了解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中发现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育为应试服务,注重单一的传授教育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相对落后,而地处桂西北的河池市地理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人们把读书考大学闯出去作为改变命运的主要方式,在都安、大化等一些少数民族自治县向来有“出生入死”的说法,意即只有外出才能谋生路,留在家乡则没有前途,这样的社会观念投射到基础教育领域,使得学校的应试氛围尤其浓重。在笔者走访的农村小学中,其教育宗旨都以成绩为目标,学校一味地追求成绩,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一些校长在介绍学校情况时,总是把每年因成绩优秀考入县重点初中的学生人数放在首位。家长方面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低于80分,家长就非常焦虑,有的还会打骂孩子。大多数家长表示,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孩子读完初中就要外出打工。课题组成员在部分农村小学听语文课时发现,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传授新知识或者带领学生复习的时候,都会着重强调某个知识点是考试内容,有些教师甚至能说出某个知识点曾在哪次考试中出现。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基础知识训练,就是让学生识字,缺乏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语文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在课堂上,语文教师采取传统的单一传授教学模式为主,注重对知识的讲解,讲究朗读、背诵、书写、记忆,很少与学生互动,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学生普遍认为语文课有用,但毫无乐趣。

(二)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偏低,综合素质令人堪忧

笔者在本次调研中发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偏低,语文学科知识较为贫乏,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严重匮乏。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虽然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据调查总数的90%以上,但绝大多数教师的学历与实际教学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另外,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年龄结构失衡、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较为严重,在岗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步入中年,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寥寥无几。大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住在镇里或县城,家里距离乡下工作地点相对较远,他们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而住在乡下的教师每天放学回家又要参加农务劳动,只有少量业余时间读书、看报,知识学习的严重匮乏阻碍了他们专业素质的提升。例如,由于受到桂西北地区壮语方言影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无法准确使用普通话授课。在教学汉语拼音时,碰到送气音、翘舌音及平舌音,教师自己都不能准确地发音,根本无法给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和规范的参考,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正常的生活交往。

(三)教学设施不完备,严重制约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将现代化先进技术引进课堂,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的作用。在农村小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设备只有教学参考书、黑板、粉笔,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学辅助手段,教学活动困守在“一本书、一支笔”的单调无味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容忽视的是,农村小学设施落后、资源缺乏不仅仅体现在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上,而且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仅限于教材、少量练习册,此外没有其他的课外学习资料。农村小学基本上没有图书室,学生没有相关渠道进行课外拓展阅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非常不利。另外,农村小学教室里的桌椅都较为陈旧,有些桌椅摇摇晃晃,桌面凹凸不平,学生读书和写字很容易受干扰。大部分农村小学的教室没有安装电灯、电风扇,碰上阴雨天或酷暑天,学生很难进行正常学习。落后的教学设施严重地阻碍了山区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脱节,制约小学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

教育是一个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综合施加影响,促使其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家长平日在家庭里的一言一行也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桂西北农村地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有实现有效联结,达不到相辅相成的效果。由于地方经济发展落后,收入来源少,村里的壮劳力基本选择外出到广东、福建、江浙等地打工,孩子只能由爷爷奶奶照顾,这使得农村小学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祖辈们由于年纪较大,加上平时要干农活、家务活,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是文盲、半文盲,对留守儿童的照顾仅仅停留在生活层面,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无暇顾及,也无力顾及,这直接导致了农村孩子几乎没有接受家庭教育,严重阻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也阻碍了山区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在受访的学生中,只有不到30%的学生表示父母曾给自己买过课外读物,有75%以上的学生表示父母或爷爷奶奶从来不检查自己的家庭作业。学校每个学期的开学和期末都有例行的家长会,但平时学校和家长的联系、交流很少,只有碰到孩子学习或纪律表现非常糟糕时,教师才会去家访,但是很难进行深入沟通,家长们习惯于把责任推给学校,想当然地认为既然送孩子上学,学校就有义务把孩子教好。

二、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破局之策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语文学习,学生们可以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认知能力。针对桂西北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出现的困境,我们应该着眼于农村孩子的长远发展,结合实际情况寻求破局之策,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的教学设备、优秀的语文教师、良好的教学模式,实现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农村小学语文应试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全面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实质、素质教育的意涵以及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从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来讲,小学生学习语文应以实际应用为主,培养阅读兴趣、道德情操、探究能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育方式结合的教法,改变“读课文—讲课文—写生字—做作业”这种单一的线性教学,不再把语文教学仅仅看成读读背背、抄抄写写的机械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还应提高教学敏感性和创造性,努力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将自然风光、风俗民情、热点新闻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作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利用田间地头、民间传说、生活故事等为学生打开认识世界、感悟人生的大门,引导学生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的观念,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热爱语文,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将“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小学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对学生产生的深刻作用,必须从加强师德修养、培养敬业精神、增强责任意识出发,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标,通过广泛的阅读和持续的教学反思及研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等,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水平,弥补文化水平和专业上的不足。对于管理者而言,教育部门应该建立和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近十几年来,桂西北地区根据国家政策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来促进城乡师资的交流,促进了学校之间的教学交流,保证农村语文教师能够从中学习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高效的授课技巧,以丰富教学经验、增长教育见识、增进教学技能。同时,教育部门还应采取更多优惠政策鼓励城区教师到农村小学支教,为支教老师提供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师资差距,促使小学语文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化,形成以年轻教师为主力的语文教师队伍,通过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吸引年轻教师到农村任教,每年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年轻教师获得进修培训的机会。对于师资能力建设而言,农村小学还可以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农村小学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将一些切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教学思路一点一滴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努力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提高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

(三)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学设施

地方政府要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有效改善当前农村小学落后的办学条件,尽量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设教室,并配齐相应的教学仪器和电教设备,通过实施补偿性原则使更多的政策、资源流向原本落后、缺乏物资的贫困地区,为处境不利的桂西北农村小学提供利益补偿,为学生提供起点公平的机会。学校领导也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多方筹措资金,添置教学仪器和设施设备,真正为农村教育改革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保障,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欠缺见识和视野,需要通过课外阅读,如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来感知和认识世界。在加大教育投入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尤其要重视农村小学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及维护。学校管理者还应该广开思路,通过政府拨款、校友捐款、企业家捐款、社会募款、图书赠送、物品捐赠等方式建立起学校的图书室、多媒体教室,并落实专人维护,保证农村小学生能够获得尽可能多的语文学习资源,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更好地认识世界,在认识世间万事万物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四)建构高效、实用的家校合作教育模式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是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的活动,它通过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制定教育方针。基础教育是公民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而这一时期又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针对农村小学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农村学校单打独斗的实际,相关教育部门应当探讨建构一个高效、实用,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教育合作模式,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致力于建设和完善一个服务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扶助系统,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针对桂西北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众多的问题,各学校应该对此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反思和总结,形成一套系统的留守儿童教育干预方案。在形成方案的基础上,学校要充分利用父母回家探亲的机会,与父母就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问题进行深入沟通,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指导性建议,并要求父母提供反馈意见。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深刻影响,并坚定不移地促使这一重任从祖辈回归到父母身上。教师要与父母建立起高效、直接、实用的沟通方式,达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共识。

美国著名教育家贺拉斯·曼说过:“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的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发明都要大得多。”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而语文教育作为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基,即使在农村艰苦落后的环境下也不能忽视。在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真切关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困境及原因,并努力寻求对策,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注:本文系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重点项目:《地方高校面向山区农村创新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JGZ139)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河池出路语文教育
A new loach species of Troglonectes (Teleostei:Nemacheilidae) from Guangxi,China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河池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河池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河池学院学报》征稿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