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胜 利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建筑设计室,山西 晋城 048000)
现代建筑中中国古建筑元素的应用
王 胜 利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建筑设计室,山西 晋城 048000)
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了现代建筑对中国古建筑风格的借鉴运用情况,分析了当代设计在对中国古建筑文化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现代建筑中中国古建筑元素的应用,有利于现代建筑的设计。
古建筑,现代建筑,建筑风格,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以及灿烂的传统文化都与现代文明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具有了明显的时代特性,但是,对于设计师而言,如何让自己的艺术品在具有一定的时代特性的同时,还有着浓郁的传统文化底蕴是非常重要的。现代社会各个行业都在讲求效率提升和持续改善,在设计师眼中,设计更要在此基础上精益求精,通过资源共享减少资源浪费,践行可持续发展。建筑体系以其卓越的艺术工艺和精巧的布局,号称凝固的音乐,作为建筑者,每一次设计都在挖掘着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的建筑文化精华,结合有效的经验,标新立异,让艺术充满魅力,让建筑因设计而更有温度。
在我国,古建筑风格在市场上往往比较尴尬,原因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生活现状有一定的区别,现代住宅要求简约大方,同时,西方的先进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融入也促使现代生活更加科技化、时代化,而我国传统的居住建筑受封建思想影响,相对较为保守,此外,这种尴尬的原因也与建筑的材料有关系,古代建筑多以木建筑为主要结构,材料的受限往往也牵扯到工艺的受限,导致工艺存在缺陷。当然,从客观的角度而言,这与我国各地的民俗习惯和传统文化也有较大的关联。
例如,北方因天气寒冷,且有六朝古都,历史上一直是比较繁荣的军事重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相当发达,因此,像北京的四合院等建筑集群比较多,而这样的建筑最明显的特点是占地面积大而实用面积小。而到了南方,江南水乡,是典型的天井围合院,在采光以及通风方面,都与现代生活的需求和节奏有明显的不符,这些,也是导致古代建筑风格不受青睐和追捧的一大原因。但事实上,当前我国的住宅建筑以及地方建筑之所以都偏于西方化,主要原因在于富商以及开发商往往对于传统的中国文化没有深入的认同,对传统建筑文化没有好感往往来源于对于传统建筑的不信任,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享誉世界的原因刚好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不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当代的新建筑集群中,我们很容易就能够发现,无论是在哪一座城市,其设计以及风格往往都是在模仿和复制西方的建筑文化,而没有实地考察过中国现代公民的需求、行为习惯和传统的民俗。
长此以往,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建筑文化就有断层的风险,而子孙后代可能无法了解和继承到我国的建筑文化。尤其是在现代化的大都市,城市的规划以及方方面面都在走一条西化的道路,这也无疑有崇洋媚外的嫌疑,对于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而言,这绝对是一个重创。根据调查显示,现代建筑在建筑风格西化的同时,也有着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存在,那就是,对于古建筑的抄袭,生拉硬拽地照搬,大家可以在公园以及很多公共场合看到仿古建筑,不伦不类,不中不西,这绝对不是对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发扬与推陈出新,恰恰相反,笔者认为,这是对我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误解,甚至是在与发扬传统建筑风格和文化背道而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一种重要的符号,在建筑群体设计中的应用,往往首先就要求设计者对于文化有深层次的认同和理解,从而才能够促使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将自己的设计理念与深层的文化高度融合起来,促使设计作品更有文化魅力。
在地理学中,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源自于地理面积辽阔,因此,自然地理地形较为丰富,这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差异。我国地处北半球,跨亚寒带、亚热带以及温带,这种地理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文环境,而这些人文环境往往有特殊的民居和建筑习惯,多样性随即也导致了建筑理念的多样性。最典型的就是豪爽的北方人,住房相对粗犷,不拘小节,而小家碧玉的南方人则是在精益求精方面不亚于丰田的精密制造了。
传统文化符号在特定环境下具有一种特性即古典复归,呈现一种复古的、怀旧风格,但是,传统文化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不可复制性”,这也就意味着,历史上的古建筑,只有历史时期那原始的面貌,如今通过科技和发达的建筑水平完全可以重建,比如仿古、复古型设计——滕王阁。其设计理念更多的采用了传统的建筑风格的元素,在思维方式上也是殊途同归的。当今比较流行的帝王陵建筑的重建、庙宇的重建等等,这些都是一样的,不是简单的建筑群体的复原,比如,黄鹤楼完全采用了我国的古建筑形式,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建筑形神俱似,但也有与之相反的即拒绝复原,最典型的就是颐和园,颐和园就体现了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理念应用的另一方面——以创新为最终目的,取精华,去糟粕。用现代创新眼光指导建筑设计中的继承程度。传统文化符号确实有强制性,但也不失柔性和灵活性,从这一角度来说,对于传统的继承和开拓,还需要更有深度和广度的创新,如中西合璧风格的厦门集美大学的建筑楼群,屋顶是典型的中式传统风格,楼身却是西式,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包容与发展的典型。
从建筑材料层面看来,我国古典建筑通常采用的材料是木材,结构类型属于木系结构,而在现代建筑物中,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做框架,木材在历史的舞台上已经逐渐退出,采用木材做建筑会给森林问题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存在着防火、防虫病害等问题,而材料的转变,在整体上给我国建筑带来了转变,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建设,它的抗拉能力要比木质材料的强,因此,楼层也做得越来越高。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节省空间布局,而且在安全性能上得到一定的保证。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中国建筑形态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中国古建特点如上文所述,就空间层面而言,古建在平面上要求的是围合,即房屋围绕院子方式。在布局上通常以房屋,垣等围合成院落,将院作为中心。而现代建筑主要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主要以楼房为主形成一种功能齐全的小区,楼与楼之间实现绿化建设,总而言之,中国建筑由平面向着竖向方向发展。早期,由民国政府提出的“中国固有式”建筑,具体而言它是指运用西方建筑技术手段,同时又具有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的某些形式特征与视觉效果的中国近代建筑,该阶段,建筑师提出的“依据旧式,采取新法”,也就是在思想上还是采用传统式的设计思想,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采用的材料与技术踏出新的一步,可以说,在西方文化的作用下,建筑师的思想得到了转变。
“民族形式”建筑由于处于时代特殊背景,就导致在该阶段中的建筑设计思想存在着一定的政治性,但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上的形式以及不稳定等多重因素会影响着建筑师的思想,并且在思想的不断深入下,出现了以宫殿形式的房屋将民族形式建筑体现出来。
设计师在摒弃木式建筑的基础上,有效的将古代式的屋顶架结合在水泥结合体上,从而突出“民族”特色,逐渐向着纵变的方向发展。在现代建筑中,一些人提出房屋做到3层不算是中式建筑了,这种思想在实践过程中,严重的制约了中式建筑的发展,而一些建筑项目中将中式建筑的精华,在高层设计、小高层设计中应用,并且得到了良好的市场效果。中西建筑的空间格局主要不同点在庭院上,西方以起居室作为核心,对其他功能进行布置,而中国的核心在于院子,所有的生活场景都是在院子中建立。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做好院子以及房子布局关系,也就能凸显出中式建筑的精髓。
中国古建设计与现代的融合过程中,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从传统、民族文化等领域吸取养分,同时又能够查阅国外经验,从而凸显出建筑的意境,将属于中国文化建筑的文化寻找出来。
[1] 王小霞.浅谈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理念[J].建筑知识,2016(4):78.
[2] 李依平.浅析中国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门窗,2016(8):9.
[3] 吕瑞英.关于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价值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6(8):17.
Application of ancient architectural elements in modern architecture
Wang Shengli
(ShanxiJinchengZezhouBuildingDesignOffice,Jincheng048000,China)
Combining with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paper explores referring and application conditions of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al style in modern architecture, analyzes modern design problems existing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al culture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al elements in modern architecture, which will be good for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cient architecture, modern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style, design
1009-6825(2016)28-0009-02
2016-07-27
王胜利(1966- ),男,工程师
TU-8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