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荣(广西玉林市中医医院赖祥林老中医工作室,广西 玉林 537000)
赖祥林治疗中风先兆经验
江小荣
(广西玉林市中医医院赖祥林老中医工作室,广西 玉林 537000)
赖祥林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赖师治疗中风先兆的经验总结如下。
中风先兆是与中风有着密切联系的临床综合征。主症有阵发性眩晕、发作性偏身麻木、短暂性言语蹇涩、一过性偏身瘫软、一过性晕厥发作、瞬时性视物昏瞀,以头胀痛、手指麻木、健忘、筋惕肉膶、神情呆滞、倦怠嗜卧、步履不正为次要症状[1]。《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谓:“中风者,俱有先兆之证。”[2]中风先兆与中风有着相似的病因病机,赖师认为纵酒食甘、忧思劳累、元气受损,或年迈力衰,内伤积损,正气虚弱,五脏精血亏损而致阴阳失衡,气血逆乱,或夹瘀,或夹火,或夹风,遂发病。赖师将中风先兆分为肝经郁热,肝火上逆型;痰浊内结,蒙蔽清窍型;气虚血瘀,脉络受阻型。
1.1 清肝泄热法
适用于因肝经郁热, 肝失疏泄而致肝火上逆,清窍不利。症见头痛, 头晕, 四肢麻木, 口苦口臭, 双目红赤, 胸胁不舒, 夜寐不安, 尿黄便结, 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肝泄热法。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6g,通草3g,车前子12g,怀牛膝12g,栀子12g,黄芩12g,菊花12g,生地30g,葛根30g,钩藤15g(后下),泽泻18g,生石决明20g(先煎)。每日1剂, 水煎分两次服。
赖师认为玉林气候炎热多雨, 由于雾露瘴气的影响,许多疾病发病后可表现为湿热证。而如朱丹溪谓“湿痰生热”能致中风,张锡纯谓“肝胆之火夹血上冲头部”可致中风。因此,用清泻肝胆湿热之龙胆泻肝汤治疗。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者加钩藤、夏枯草平肝泻火,大便秘结者加枳壳、大黄理气泻火通腑,呕恶纳呆者加姜半夏、麦芽健胃止呕,舌体有瘀斑者加丹参、川芎、鸡血藤活血祛瘀。
1.2 化痰降浊法
适用于素体肥胖,劳逸失宜, 加之食甘厚味,痰热内生, 痰浊内结,阻滞气机而致中风先兆。症见体胖, 头痛,胸闷不舒, 呕吐痰涎, 口苦口臭, 头晕目眩,肢体困重, 或心悸胸痛, 四肢麻木, 手足抽筋,或半身麻木, 半身无汗, 大便秘结,舌红苔腻, 脉弦滑有力。治以化痰降浊。方选温胆汤加减。枳实6g,陈皮6g,甘草6g,茯苓10g,泽泻10g,竹茹10g,法半夏10g,山楂10g,茵陈10g,丹参30g。日1剂, 水煎分两次服。
朱丹溪认为百病皆由痰作祟,强调中风病乃“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又曰“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右属痰”。用健脾化痰和胃之温胆汤。赖师在原方基础之上加用泽泻、茵陈以加强化痰降浊之功,加山楂、丹参以活血化瘀,眩晕可加天麻、钩藤以平息肝风。
1.3 益气通络法
多用于因年迈体弱, 元气大亏, 鼓动无力, 温运无权, 致瘀阻脉道, 经络受阻而致中风先兆。症见一过性半身麻木, 或半身汗出,口角流涎, 头晕头痛,面色少华, 小便频数,食欲不振, 舌淡有瘀斑, 脉细涩或弦涩无力。治以益气活血通络。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葛根30g,地龙15g,桑寄生15g,牛膝15g,赤芍15g,钩藤15g(后下),石决明15g(先煎),夏枯草15g,当归尾6g,丹参20g,天麻10g。日1剂, 水煎分两次服。
赖师在方中重用黄芪、葛根升阳,鼓动心气,周行全身;当归尾、赤芍、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活络,使血随气行;兼有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泄热,全瓜蒌、胆南星清热化痰,石决明、钩藤、夏枯草平肝息风,小便频数者加桑寄生、牛膝,气虚甚者加人参。
唐某,男,70岁,2014年11月就诊。反复阵发性头晕发作2个月余,伴一过性右侧肢体麻木1h,口干不欲饮,气短乏力,面色萎黄,胃纳不振,寐差,夜尿频,大便正常,舌暗有瘀点苔薄黄,脉沉涩无力。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180/90mmHg,平时未规律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欠佳。查胆固醇5.09mmol/L、低密度脂蛋白4.9 mmol/L,颈动脉彩超可见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成。诊断为中风先兆(气虚血瘀证)。治以益气活血通络。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葛根30g,地龙15g,桑寄生15g,牛膝15g,赤芍15g,钩藤15g(后下),石决明15g(先煎),夏枯草15g,当归尾6g,丹参20g,天麻10g。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并予降压、调脂、稳定斑块、对症治疗。治疗2周后头晕症状明显改善,未再出现一过右侧肢体麻木,乏力明显好转。嘱避风寒,调情志,饮食清淡。治疗1个月后诉近半月无阵发性头晕发作,饮食睡眠好转,舌淡苔薄白,脉和有力。
[参考文献]
[1] 赵建国.脑梗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l14-l18.
[2] 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中风论第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
[中图分类号]R24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4-0375-02
[收稿日期]2016-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