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大春
(建湖县上冈镇畜牧兽医站,江苏建湖 224700)
简析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
彭大春
(建湖县上冈镇畜牧兽医站,江苏建湖 224700)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氏病.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多发于3至10周龄的猪只.据有关资料显示,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区均存在这种菌株.甚至在健康的猪群中也能发现.在我国近几年来发现该病,发病率较多,危害也很严重.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基层畜牧兽医站有些兽医对该病了解甚少,因此在预防诊疗方面就很难达到有效预防和治愈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措施和办法。笔者现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点滴经验与同行共勉。
副猪嗜血杆菌病;病原;流行病学;防治措施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副猪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但形态多变。
2.1 传播
该病是通过呼吸道传播,当猪群中存在繁殖呼吸综合症、流感或地方性肺炎的情况下,该病容易发生。在环境条件差,缺水的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饲养环境不良时本病也易多发。猪只在断奶、转群、混群或在运输中等,应该也是常见的诱因。据有关报道副猪嗜血杆菌病一度被认为是人为的应激反应所引起的,这个结论有待验证。
2.2 继发感染
副猪嗜血杆菌也会作为继发的病原体伴随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尤以地方性肺炎较多发。在肺炎中,副猪嗜血杆菌被假定为一种随机入侵的次要病原,可畏是一种典型的“机会主义”病原。近些年来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的比率越来越高,这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的日趋流行有关,这些病毒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猪流感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副猪嗜血杆菌多与支原体结合在一起。
2.3 临床表现
副猪嗜血杆菌病只感染猪只,直接危害2周龄到4周龄的青年猪,多是,断奶前和保育阶段的猪只发病。也波及5~8周龄的猪只,发病率可达10~15%,死亡率高达50%左右。急性病猪,多首先发病于膘情良好的猪,体温升高40.5~42℃,猪只背毛粗乱,精神沉郁,食欲下降,不愿走动,呼吸困难多呈腹式呼吸,身体卷曲,腹部疼痛,急性期发病14d后症状减轻。皮肤发红或苍白,耳尖发紫眼脸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期前侧卧或四肢划水状,有时无明显症状便突然死亡。慢性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背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缓慢,直至衰竭死亡。
2.4 临床症状
临床病状取决于炎症部位,包括发热,呼吸困难,关节肿大、跛行,皮肤及粘膜发绀,站立困难,甚至瘫痪,至僵猪或死亡。母猪易发生流产,公猪跛行。哺乳母猪可能导致母源性的极端弱化。死亡时体表发紫,腹部胀大。
2.5 剖检变化
剖开腹腔,可见黄色腹水,肠系膜有大量纤维素渗出,肝脏整个被纤维素包裹。腹膜炎明显,包括心肌梗和肺炎,关节炎次之。腹膜炎,脑炎,链球病等病相对少一些。以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为炎症的主要特征,严重的病变部位呈豆腐渣样病变。肺脏发生间质水肿、粘连,心包积液并粗糙,增厚,腹腔积液,肝肺肿大,常与腹腔粘连,关节发生病变。腹股沟淋巴结呈大理石状花纹病变,颌下淋巴有严重出血,肠系膜淋巴结无明显变化,肝脏边缘有严重出血,脾脏有出血并边缘隆起米粒大小血泡,梗死。心脏有最明显的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心肌表面有大量纤维渗出,肾脏乳头严重出血,喉管内有大量粘液。后肢关节切开后有胶冻样物质出现。
(1)严格做好圈舍日常消毒工作,保持圈舍良好卫生。用2%氢氧化钠溶液喷洒猪圈场地和墙壁,2h后用清水冲洗。可用复合碘类0.5~1%喷雾消毒,可持续4~5d,而后可用季胺盐或含氯类消菌剂轮换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为防止由应激引起的副猪嗜血杆菌病,对全群猪防疫、转运、转圈前,可采用金诺多维或电解多维溶液加VC粉饮水5~7d。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
(3)隔离病猪,采用敏感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口服抗菌素类药物全群预防。为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发展和耐药性菌株的出现,应进行药敏试验。一定保证科学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绝对不可滥用和超剂量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4)平衡的饲料是最好的药物,加强饲料搭配,保证营养的需要,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5)对症治疗
①头孢极品1支(5g)(主要成分:阿莫西林、头孢噻呋钠等)加黄金液20ml(主要成分:胸腺肽+黄芪多糖+ 牛磺酸等)。肌肉注射:0.1~0.2ml/kg,每日1~2次,连用5~7d。
②嗜血链肿康(主要成分:硫酸庆大霉素+替米考星+克林霉素等)。肌肉注射:0.1~0.15ml/kg,每日1~2次。连用5~7d。
本病疫苗免疫保护率不高,主要是从消除诱因,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入手。在饲料中添加药物也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手段,一般可每吨料中添加药物沃尼康2kg、莫林美1 kg、圆兰康散1 kg预防;治疗上要在发病初期尽早用药,而且用量要适当加大。注射用药可选用头孢旺、嗜血康等药物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应早预防、早发现、早确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对控制和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是很关键的。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减少养猪业的经济损失。
[1]瞿晓兰,陈小玲.副猪嗜血杆菌病[J].动物医学进展,2006,27(3):99-101.
[2]司振书,王桂英.副猪嗜血杆菌病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1,38(6):179-182.
[3]陈金山,李任峰,马金友,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J].动物医学进展,2011,32(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