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鹏
(广州市从化区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管理中心,广东广州 510925)
猪瘟免疫抗体检测及效果分析
吴健鹏
(广州市从化区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管理中心,广东广州 510925)
做好猪瘟免疫抗体检测,将其作为制定地方免疫接种程序的依据,对控制猪瘟疫情是大有裨益。文章由此为出发点,介绍猪瘟疫情基本情况,同时调查本地生猪养殖场接种猪瘟后抗体效价水平,为今后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依据和参考。
猪瘟;疫情;抗体
猪瘟因猪瘟病毒感染而诱发的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此病列为必须要报告的传染病,对生猪养殖业的危害非常大。近些年,各地通过加强免疫力度有效预控此病,为有效监测猪瘟免疫效果,制定合理的接种程序,为地方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依据。文章就本地养猪场例行接种猪瘟疫苗的猪采血826份,就抗体水平进行监测,为今后本地科学制定免疫程序提供经验依据,以供参考和借鉴。
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型四种类型。
2.1 急性型
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一般出现在初发病地区和流行初期。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之间,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有的发生呕吐。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住,不能张开,鼻流脓性鼻液。
2.2 慢性型
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行走不稳。有些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病程可长达一个月以上,最后衰弱死亡,死亡率极高。
2.3 温和型
又称非典型,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无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猪十分瘦弱,致死率较高,也有耐过的,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3.1 使用试剂
有效期内诊断试剂,间接血凝抗原,猪瘟血清(阴性、阳性)。
3.2 使用器械
微量振荡器、V型110°96孔血凝板、取液塑料嘴、移液器。
3.3 被检血清
本地某规模猪场、某种猪场、地方散养户主,例行接种猪瘟疫苗826份,接种后3周取猪血清实验备用。根据猪场养殖规模及接种情况,本地实验细分3组。
第一组:种猪场血清,接种用疫苗用猪瘟兔化弱毒脾淋苗,分两次注射防疫,首次3头份,二次加免2头份,共采取血清132份。
第二组:规模化商品猪场,接种用疫苗用猪瘟兔化弱毒细胞苗,分两次注射防疫,两次剂量均为3头份,共采取血清288份。
第三组:散养猪场,接种用疫苗用猪瘟兔化弱毒细胞苗,分两次注射防疫,每次2头份,共采取血清436份。
3.4 检测方法
检测用猪瘟正向间接血凝实验,操作严格按照诊断试剂使用说明操作。
3.5 判断标准
在阴性、阳性血清稀释液对照孔合格的前提下,再观察待检血清各孔,以呈现“++’,凝集的最大稀释倍数为该份血清的抗体效价,受检血清抗体效价≥1:32判为合格,存栏猪免疫抗体合格率≥70%判为合格。
表1 猪瘟免疫抗体检测结果
统计的血清样本有826份,其中,抗体效价在1:32以上的,有669份,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0.99%。其中,种猪场血清免疫抗体合格率在94.7%,规模化商品猪场免疫抗体合格率在85.66%,散养猪场免疫抗体合格率在74.08%
(1)自本地猪瘟免疫现状来看,各猪场免疫状态存在不小的差异。而且,受母源抗体的影响,接种猪瘟疫苗后抗体效力不高。由此,建议各猪场落实好免疫抗体检测制度,时刻关注猪体内母源抗体的水平,并根据消长规律制定切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切实提升猪场猪瘟免疫质量。
(2)自现状分析,部分猪场使用猪瘟兔化弱毒脾淋苗反应效果不错,而且这次免疫抗体检测,抗体效价较高,建议使用猪瘟兔化弱毒脾淋苗,据研究表明,猪瘟兔化弱毒脾淋苗的主要优点有:产生免疫快且坚强(4 d可产生坚强免疫力);可抵抗亚临床感染;无外源病毒之忧。
(3)自检测结果分析,本地种猪场猪瘟免疫效果较好。而,规模化商品猪场抗体水平不容乐观,散养户免疫抗体水平合格率虽已达到70%以上。但是,同样存在感染猪瘟的可能。分析原因,与如下几方面相关:
第一,疫苗运输和存贮中存在的问题。接种业主运输疫苗期间,常因无冷藏设备、疫苗稀释达不到标准要求、接种用冻干苗存放过久等等问题,导致接种疫苗效价过低,甚至导致接种失败应先接种效力。
第二,受其他病害的影响。部分养猪场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影响,直接影响到猪体的免疫效力,降低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造成接种免疫的失败。此外,有猪场猪瘟为温和性。此感染症状表现不明显,由此可导致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进而导致猪体免疫的耐过性,影响到接种效力。
第三,接种疫苗注射免疫中存在的问题。接种疫苗期间,存在的操作不规范,同样会影响疫苗接种效力。比如:操作技术不规范,针头重复利用,使用期间未消毒;接种用疫苗剂量不足,达不到应有的接种效力;免疫密度过低,影响整体接种效果;接种时间过早,仔猪刚下生后不久即注射猪瘟疫苗,由于受母源抗体的影响,影响到免疫效果。
第四,接种程序不合理。接种程序不合理,补免工作不到位,影响免疫接种整齐度。部分散养户防疫意识淡薄,甚至一年仅免疫1次。有的在出现猪瘟疫情后,采着手免疫工作,导致猪群免疫合理率偏低。
第五,饲养管理水平低,部分散养户甚至用霉变饲料、饭店剩余泔水等等,导致猪体肝细胞坏死变性,淋巴组织出血,破坏猪体免疫器官,导致免疫抑制,影响到接种效果。
[1]李锐琼,王琼,张世永,等.规模化养猪场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当代畜牧,2015,(36):85-86.
[2]李晓伟. 农村猪瘟免疫中存在的问题浅析[J].中国猪业,2013,(2):51.
[3]钟万华. 猪瘟免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2013,(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