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美英
现代汉语形容词界限特征的多维考察
□赵美英
摘 要:“有界—无界”是认知语言学家在一定的认知域内提出的一对概念。这对概念同样适用于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现代汉语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者不仅界限特征呈对立状态,而且句法分布、语义特征也呈对立状态。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句法功能、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探析界限特征对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影响。
关键词:性质形容词 状态形容词 有界 无界
名词的界限特征凸显事物的空间界限,动词的界限特征凸显动作的时间界限,形容词的界限特征凸显事物的程度界限。现代汉语的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一般认为两者的界限特征呈对立状态。形容词在量上有量幅和量点之分。性质形容词表示量幅,具有无界特征;状态形容词表示量点界限,具有一定的有界特征。(陈忠,2007:428)
性质形容词的界限特征和状态形容词的界限特征不是绝对对立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无界的性质形容词可以转化为有界的状态形容词。如:
重 叠:长长的 高高的
带后缀:火辣辣 红通通
程度副词+形容词+的:挺漂亮的 非常脏的
通过添加附加成分,无界的性质形容词可以转化为有界的状态形容词。有界的状态形容词也可以通过去掉附加成分转化为无界的性质形容词,如:“雪白”可以转化为“白”。
状态形容词和性质形容词的界限特征的对立,直接影响到二者的句法分布和语义特征。
句法上,状态形容词如“雪白”“绿油油”等,不可以受“很”“非常”等程度副词的修饰,也不可以加“不”等否定副词;性质形容词则相反,可以受“很”“非常”等程度副词的修饰,也可以加“不”等否定副词。如:
*很雪白 很/非常白
*不绿油油 不白/绿
“很”“非常”“不”等副词具有无界倾向,和无界成分同现自由,限制条件少,与有界成分同现不自由,限制条件多。“雪白”“绿油油”等状态形容词具有有界特征,与“很”“不”等无界成分同现不自由。并且,状态形容词本身已经表示一定的量点界限,不需要再借助程度副词表示量点界限。“白”和“绿”等性质形容词具有无界倾向,可以自由地与无界成分同现。此外,性质形容词加上“很”“不”以后,如“很白”“不白”,便在认知心理上具有一定的量点界限,与普通的“白”区分开来,具有弱式有界倾向。“不”对性质形容词的否定,并不是否定形容词所表示的性状没有出现,而只是表述该性状的程度尚未达到某性状主观或客观的标准。如:“这个西瓜不甜”表示“甜”的程度不高,没有达到说话人主观预想的“甜”度,并不代表“西瓜是苦的”。
状态形容词和性质形容词都可以作定语和谓语,但两者是有区别的。沈家煊曾论证了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充当句法成分时的特征。他将形容词和句法功能之间的关系标示为如下的关联标记模式:
定语 谓语
性质形容词 无标记 有标记
状态形容词 有标记 无标记
据此,沈家煊得出结论:性质形容词更倾向于作定语而不是作谓语,状态形容词比性质形容词更倾向于作谓语。(沈家煊,1997)
关于状态形容词和性质形容词作定语和谓语的区别,同样也可以用“有界—无界”的概念来解释。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作定语时,性质形容词的匹配度高于状态形容词。这主要是因为“定语的典型语义特征是时间、空间、程度量的零赋值,具有无界性;凡是句法上时间性、空间性和量性特征固化的有界词语均遭到排斥。”(张国宪,2000)因此,无界的性质形容词作定语比较自由,有界的状态形容词作定语不自由,限制条件比较多。如:
凉水 冰凉的水
大眼睛 大大的眼睛
白羽毛 雪白雪白的羽毛
干净衣服 干干净净的衣服
性质形容词作定语可以不借助于助词,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而状态形容词需要借助助词“的”作定语,去掉“的”结构则不成立,不能说“*冰凉水”“*大大眼睛”“*雪白雪白羽毛”。
性质形容词与状态形容词修饰名词作定语时,加“的”可以使本来不成立的结构成立。如:
*干干净净衣服 干净(的)衣服 干干净净的一件衣服
沈家煊(1995)曾指出,“的”的作用不可小看,它具有使无界变成有界的功能。A列结构不成立,是因为无界成分与有界成分直接同现,但是,句子同为无界成分(如B列结构)或同为有界成分(如C列结构)便可以成立。性质形容词“脏”是无界成分,“一碗水”是强式有界成分,二者不可以在直接成分中同现。要使结构成立,可以去掉数量成分“一碗”,这样无界名词“水”就可以同无界成分“脏”同现;也可以加“的”,这样“脏的”便成了弱式有界成分,可以与强式有界成分“一碗水”同现。
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时,受到的限制条件不一样。如:
陈忠认为,这种差异与信息详密度有关。性质形容词所激活的信息是粗线条的,信息量比较低;状态形容词所激活的信息是细节信息,信息量比较多。B列结构不成立,是因为性质形容词信息量低,被修饰的成分表示的事物某方面的特征客观上不突出,显著度不高,那么这种结构就难以激活。而状态形容词的信息量多,被修饰的成分表示的事物某方面的特征客观上比较突出,显著度比较高,这种结构易于被激活,如C列结构。(陈忠,2007,428-433)
张国宪认为,性质形容词直接作定语所受的限制既不是意义上的,也不是语法上的,而是与交际功能有关。性质形容词的主要交际功能是区别,区别是以具有分类的可能为前提的。如“庄稼”一般都是绿的,“绿”便不具备区别作用;而“绸子”有不同的颜色,“绿”只是其中一种颜色,此时的“绿”便具有区别特征。状态形容词的主要交际功能是描写,表现个体事物的状态,是对状态的程度加细。如“庄稼”要凸出程度上的“绿”,便用状态形容词“绿油油”。(张国宪,2000)
我们认为,这种差异同样可以用“有界—无界”的概念来解释。A列结构中,被修饰的成分是特指的,用来区别其他种类的事物,在认知心理上具有很强的有界倾向,影响到前面的性质形容词,便弱化了其无界倾向,结构可以成立。对于B列结构,被修饰的成分虽然也有特指意味,但不能把它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被修饰成分的有界倾向不能弱化性质形容词的无界倾向,整体结构不符合认知心理习惯,不能成立。把B列结构转换成C列结构之后,认知心理上感受到的不是与其他事物区分开,而是被修饰成分程度的加深,这主要归功于状态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具有很强的有界特征,其有界倾向又加深了被修饰成分的界限特征,“的”的使用也帮助加强了结构的有界倾向,有界成分和有界成分组合,符合认知心理习惯,可以成立。
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作谓语时,状态形容词的匹配度高于性质形容词。这是因为,谓语的典型语义特征具有有界性,与状态形容词的有界性相吻合。沈家煊(1995)指出,性质形容词是无界的,不能单独作谓语,作谓语总是含有比较或对比的意思;状态形容词是有界的,可以单独作谓语。如:
人小心不小。 个儿小小儿的。
昨儿冷今儿不冷。 今儿怪冷的。
我比去年高了三公分。 我要长得高高的。
可以看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自身的界限特征造成了二者作定语和谓语的区别:具有无界倾向的性质形容词与定语的典型语义特征相吻合,二者之间有一种自然的关联;具有有界倾向的状态形容词与谓语的典型语义特征相吻合,二者之间有一种自然的关联。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界限特征呈对立状态,分别影响制约了二者的主要语法功能,性质形容词主要承担定语的功能,状态形容词主要承担谓语的功能。
总之,“有界—无界”这一概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域上对词义的一种理解。通过对这一概念的解读,能够帮助我们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现代汉语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句法分布和语义特征的对立。
(本文系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4BYY11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5).
[2]沈家煊.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J].中国语文,1997,(4).
[3]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典型特征[J].中国语文,2000,(5).
[4]姚占龙.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量级差别考察[J].语言研究,2010,(4).
[5]李思旭.“有界”“无界”与补语“完”的有界化作用[J].汉语学习,2011,(5).
[6]高笑可.“认知语言学”再思考[J].语言与翻译,2012,(3).
[7]胡振远,李浓.述评词的“有界”与 “无界”对语法结构的影响——读沈家煊 《“有界”与“无界”》[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
[8]蒋岳春.“界”理论对词类的解释力[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3).
[9]李劲荣.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10]沈家煊.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1]陈忠.认知语言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1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赵美英 辽宁沈阳 辽宁大学文学院 1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