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需抱团

2016-04-06 06:42周志霞
中国石油石化 2016年21期
关键词:开放日舆情公众

○ 文/本刊记者 周志霞

开放需抱团

○ 文/本刊记者 周志霞

央企要开放抱团,并加强自身的修炼。同时,政府也要积极参与并提供支持,从而杜绝“邻避效应”。

特邀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喻国明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张 迪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曹 林 ..................................................................................................................................................................中国青年报编委

公众开放日一词并不新鲜。在中国石化进行声誉管理的同时,很多央企也在做各种形式的开门开放办企业的活动。如2013年起,中广核集团将大亚湾核电站开工纪念日确定为“‘8·7’公众开放体验日”,每年在各大核电基地邀请公众参观,并就不同主题进行大规模公开对话活动。

在缺吃少穿的年代,人们对环保、自身健康关注不高,企业要建各种项目反倒成为当地提升生活水平的一种标志。整个国家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各企业挂上“生产重地、闲人免进”的字样,低头干活。与公众缺乏沟通,封闭、不透明成为央企的通病,邻避效应自然就会产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门开放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何开门开放?中国石化公众开放日应怎样完善?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邻避效应”?本刊记者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探讨。

封闭增加企业成本

中国石油石化:各位专家好!在你们看来,开门开放办企业具有怎样的必要性?

喻国明:越是大型企业、央字头的企业,比如电力公司、电网公司,开门开放办企业越有必要。央企不仅代表着企业,而且代表着中央政府和国家形象。央企需要承担双向责任。企业一方面要将专业做好,另一方面要把公益性、社会性的责任自觉地担当好。透明化本身,是开门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封闭不透明,人们就会有各种猜想。这种猜想会和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偏离,会让企业付出较大的成本代价。所以,开放本身就是解决社会认知偏差所带来的成本和代价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张迪:就石油行业来说,包括上中下游,举办公众开放日会涉及协同协作。协同协作的效率、资源格局的整合程度,都与开放的程度有关。如果不够开放,想要整合一些相关资源,只能在传统的、有联系的范围内进行。如果开放到一定程度,可以在专业影响覆盖范围之内,过去和企业打过交道和没有打过交道的人或者机构能够连带更多的相关资源,使企业专业选择、产业选择、价值选择更加优化。

曹林:越大的企业,对于社会界面标准越高。因为其生存状况、发展空间等,与所在社会、地区的发展状况和生存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整个社会就是大的生存环境。环境越好企业就会越好,环境不好企业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中国石化的公众开放日活动上,公众代表们不仅能看到各种装置,还能参与模拟消防演练,听讲解员讲解油品质量,与可爱的吉祥物“油迪”进行互动。

沟通和补偿并举

中国石油石化:我们国家近年来一直有“邻避效应”产生,您觉得产生这样“邻避效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喻国明:我们过去习惯的做法就像行政逻辑一样,企业可以为个人做主,可以为其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但在如今看来,现代社会尤其是互联网发展起来后,把人群变得更加多元化,再加上人们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以往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他们很难接受被决定或被规定这样的被动决策,于是就会反对甚至反抗。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说,什么事情有反抗者,什么地方就有示威者。究其原因,一定是企业现有决策框架的决策结构没有把这些群体包容在里面。

中国石油石化:西方或者一些发达国家,近20年没有“邻避效应”,它们是怎么做的?

曹林:在韩国,这样的开放日不是规定在某一天,而是每一天都可以。居民只要登记一下或预约,随时都可以参观企业。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开放,让学生从小就了解PX对生活的重要性,了解这个行业与企业的关系,潜移默化地接受PX。

喻国明:最大的原因是这些国家建立了新的游戏规则,让那些被决策的群体也能有效地参与到企业决策中来。具体的方法是企业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建立了补偿机制。

PX项目80%的原料产自日本。日本是一个人口密度非常高的国家,那里的老百姓权力意识不会比中国的老百姓低。为什么PX能在日本很好的落户?就是因为日本有两个“双管齐下”。首先作为企业,它不会先说我要做什么,而是先说我想做什么,充分听取老百姓的意见。让老百姓知道这是什么样的项目,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作为企业要做这个项目解决危险的方案是什么。其次它有一个民意调查,知道多少人反对,多少人支持,反对的原因是什么。然后企业针对老百姓提出的问题,再提出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困惑。通过这样的信息互动和交汇,每个人都建立在理性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麻木的接受。

不过,虽然老百姓担心的问题解决了,不存在现实的风险了,但在某个地方建化工厂,这个区域会有一个减值的问题。企业需要做出评估,建立补偿机制,比如整体计划补偿多少。总之要解决老百姓利益受损的问题。

中国石油石化:西方国家怎样解决老百姓利益受损的问题?

喻国明:假如西方国家要建核电站,首先在选址方面会选择三个以上的区域。因为这样企业选择的空间会更大,从地方来讲也会形成一定的竞争,形成基本的平均线。这样使补偿和决策会有一个群体的边界,不会无限地上升。然后,每个区域会代表政府形成一个委员会,争取这个地方的利益诉求。企业作为建设方要建设什么样的项目,又有怎样的补偿机制,在地方进入拍卖机制。比如,建设方承诺一系列的建设措施、保障措施,在这个基础上拿出一定的建设补偿款,这样的补偿机制哪个区域可以接受就在哪个区域建。如果三个区域都不能接受,只能说时机不成熟。如果建设方认为在沟通方面还有疑问,就进一步公开协商,让那些不可确定的疑问变得更加确定化,然后再进行拍卖。

西方近些年都是这样做,就是把利益相关方都决策在框架内了。

自身修炼

中国石油石化:与西方相比,中国石化开门开放办企业还应该做怎样的完善?

张迪:公众开放日本身是企业社会责任、公益活动、科普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在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后,开放、多方参与、共赢是一个趋势。中国石化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应该成为一个开放、多方参与甚至利益协调的平台。目前看来,中国石化的公众开放日主要是企业自身起到主导作用,未来应该拉入更多的合作伙伴,比如NGO。

NGO一直是邻避运动背后的一个推手和组织者。加强与他们的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公众诉求,也可以通过NGO更好地与公众、社区、媒体沟通,从第三方的角度增加中石化的可信度。还应该更多的与其他企业合作。PX、核电、建电力设施、移动基站都面临同样的环保质疑。其实问题性质类似,也可以和他们合作,集中力量干大事,共同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曹林:化工行业不只是中国石化一家企业的事情,石化行业要有共同体意识,共同做一些事情来消解公众的误解,从而强化企业自身。包括三大石油公司有必要一起合作,加强公众沟通。关键要由第三方组织,而不是企业自身组织。比如,与有公信力的媒体的合作,或者由环保部门牵头。

喻国明:中国石化经过几年开门开放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负面舆情得到一定的降低。我们相信舆情降低和开门开放办企业有关系,但并不是全部。更重要的原因是,近几年国家对网络管理的治理力度也比较大。

企业可以把这个时期当成一个缓冲期,但一定要有危机的倒计时意识。换句话说,缓冲期不是让企业简单地喘息,而是对迎接未来高强度的舆情问题要做好各种准备。企业在整个产业运行中不足的方面,要做好根本的改善。这包括加强内部管理,比如在加油站绝不允许出现油品质量、加油不满这种虚假行为,在勘探钻井方面绝不能出现漏油的事件。

企业做各种开放活动,无论付出多少努力,永远赶不上利益侵害对企业的印象减值大。因为说什么和怎么说只是和社会沟通的一种心态,问题在于外界不仅要看你怎么说,还要看是如何做的。所以企业自身要做好修炼,从内部管理上下大功夫。否则,一旦出现技术性的泄露,就会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风潮。这是可以想见的。

中国石油石化:中国石化如何发挥公众开放日活动的可持续性效果?

喻国明:要注意加强开门开放的可持续性,一定要形式多样、花样翻新,否则效果就会递减。所以不断地要有新的开放创新出来,使整个内部的管理可以激活。比如,有些是对公众开放的,有些是对专业人士开放的,有些是对人大代表开放的,或者针对人大代表提案,在哪个层面解决他们问题的指向,争取他们对企业的了解。针对不同的层面,要有不同的重点、不同的议题。

曹林:弱化功利性。不要指望几次开放日就能改变什么、传递什么,要有说服的耐心。即使人们不理解、短期看不到沟通效果,仍要坚持做下去。国外做得好的企业,都是不断加强与公众沟通的坦诚,积累公信资源,形成企业与公众友好交流的氛围。日常积累这种公信资源非常重要。开放工作要做在平时。平时多交流,建立常态的沟通机制。不能等到滋生了大的矛盾、闹出大的舆情后再去交流。因为那时已经晚了。

张迪:如果利益相关方本身对危机主体缺乏了解和信任,危机之中的信息哪怕设计得再精妙也不会取得太好的效果。因此,在没有舆情的时候举办公众开放日可以为项目落地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降低舆情发生的概率。即便舆情出现了,也是为更好处理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实际上,过去几年,中国石化公众开放日活动也在往这个方向上努力。

多方携手

中国石油石化:我们国家要从根本上杜绝“邻避效应”,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

喻国明:中国石化目前做得比较好,已经形成规模化,品牌化已经在逐步形成。这说明中国石化能够放低姿态,能够重视民意,主要领导也重视开门开放。但不是所有企业或者行业的决策人都有这样的意识,一般决策人会把业务放在第一,不会完全重视媒体沟通。所以,需要企业决策人树立这种开门开放的意识,增加媒介素养。这不是外界问题,而是首先解决内部领导层的问题。因为企业执行工作的力度高不高、与社会公众沟通工作好不好,和一把手是有直接关系的。

如果未来每个石油石化企业领导人都有这样的意识,就可以带动更多的央企,甚至是其他行业的企业,还有更多的民营企业。未来整个国家的生存环境,也会有大的提升。

张迪:中国石化开门开放办企业,未来可以促进其他国有企业重视加大投入。但是针对国家“邻避效应”,实际上除了企业开展工作外,国家、政府也应该承担进一步的责任。因为社会信任、机构信任、科普等问题不是一家企业可以解决的,应该多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促进社会转型。科普的问题目前来看,很多企业缺乏经费投入,应该倡导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开展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从根本上解决国家的“邻避效应”。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提供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记者手记

沿着开放、透明化的路径,中国石化从一家企业开放到62家企业全面开放,到如今的品牌化,一路摸索一路前行。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效果逐渐显现出来。

中石化“公众开放日”调研问卷统计分析数据显示:71.28%的公众表示通过开放日活动对企业有了深入了解;80.97%的公众表示愿意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后续的活动;62.98%的公众非常愿意成为活动的传播者。

2015年,中国石化负面舆情占比从2012年的42.6%降至8.7%,实现了“四连跌”。这是中国石化多年来举办公众开放日、大学生记者训练营、月度媒体沟通会等一系列工作的综合体现。

中国石化所经历的,是国有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可喜的是很多央企都在进行开门开放,且形成了相互借鉴。

特别是中国石化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炼油公司和第四大乙烯生产商,也是中国最大的成品油和化工产品营销商、进口原油贸易商及第二大原油生产商,上中下游企业遍布全国各地。如此规模所引发的示范效应同样无法估量。公众开放日活动没有形成品牌化之前,影响的或许只是一个区域,形成品牌化以后,将会带动更多的央企,甚至还有民营企业搞开门开放活动。

在形成示范的同时,中国石化的诸多做法也适合企业借鉴。中国石化的新闻发布制度、舆情分级制度、对舆情的处置态度、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在业界也形成了学习的典范。“全国大学生记者训练营”已经成为中国石化的种子工程,带动了国资委组织学生到不同的央企学习。

但我们也应该知道,整个工业生存环境要想有大的转变,企业必须通力合作,更加开放透明,才能越走越顺,越走越稳。

猜你喜欢
开放日舆情公众
魔法学校开放日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家长开放日
悦于形 匠于心——百超天津工厂开放日顺利举办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