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伟,万志芳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哈尔滨150040)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困境与对策的研究
陈晓伟,万志芳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哈尔滨150040)
摘要:林下经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和接续替代产业,它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在实地调查研究和对相关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梳理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现状及难点。针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呈现出资金来源渠道窄、产业化水平不高、原材料短缺等一系列难题,提出了要从补充资金、研发原材料、提高产业化水平等角度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对策;资金来源
自2014年4月1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试点实施以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面临着产业如何转型和发展的问题,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接续产业,是黑龙江省加快林区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但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它的发展仍面临着发展规模小、起步较晚、各林业局发展程度不均等一系列问题[1]。如何解决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在发展林下经济中面临的困难,如何扩大林下经济发展规模,如何在全面停伐的大背景下,更好地改善民生,带动国有林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促进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下经济的发展。通过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统计资料的研读及实地的调查研究,归纳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总结分析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在发展林下经济中遇到的困难,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性建议提供了参考。
林下经济是林区职工利用林地及林荫优势发展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和旅游等产业,但由于森林采集和森林旅游产业的数据获得比较困难,因此本文选取林下种植和养殖产业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近几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下经济的发展规模不断增加,这对于带动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考虑各项数据的完整性,本文使用2010—2014年连续5年的面板数据,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下种养殖的发展规模、林下种养殖的产业布局、林下经济劳动力就业情况、林下经济的资金来源及结构四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
1.1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下种养殖的发展规模及发展速度
2010—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下种养产值占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和占林业总产值的比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10—2013年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下种养产值占第一产业产值和占林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由62.9%、24.5%下降至43.8%、16.3%,截至2014年,产值占比分别上升至44.6%、17.6%,从总体上来说,上升的速度比较缓慢。2011—2014年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下种养产值年增长率依次为- 13.4%、9.9%、0.6%、4.3%,黑龙江省林下种养产值有增长的趋势,但发展速度不均匀。
1.2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下种养殖产业布局
2014年黑龙江省林粮产量为1 371 376 t,合江林管局和松花江林管局的林粮产量为432 477 t和432 313 t,占比依次为31.54%和31.52%,合江林管局和松花江林管局是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最大的两个林粮产地。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菌模式主要分布在牡丹江林管局、伊春林管局和松花江林管局,三个林管局的林菌产量总占比为93.1%。
1.3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劳动力就业情况
2010—2014年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经济劳动力就业人数由451 906人下降到441 902人,其中,种养殖业就业人数占比由48.5%下降到40.5%。在黑龙江省林管局中,伊春从事林下经济的人数最多,占黑龙江省从事林下经济总人数的36.1%,且目前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伊春的林下种养殖从业人员却逐年下降。牡丹江林管局从事林下经济人员的总数逐年增多,但从事林下种养殖的人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松花江林管局的林下经济从业人员及种养殖人员均有所下降。
1.4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资金来源和资金结构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个人投资、银行贷款、企业投资,且总投资额度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由2010年的63 134万元增加至2014年的168 757.58万元,增幅为167.17%。企业投资、银行贷款和个人投资额度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企业投资增速较快,而银行贷款和个人投资增速较平缓[2]。
黑龙江省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总体上林下经济发展的状况比较好,但通过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实地调研与现状分析,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仍面临着资金短缺、原材料减少、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等一系列的难题。
2.1资金来源渠道窄
如前所述,目前黑龙江省林下种植养殖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林区职工的自有资金,林下旅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而借助外资以及社会闲散资金进入林下经济发展力度较弱,引导多渠道参与林下经济的发展力度不够,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对林下种养殖业的金融和财政支持范围不均。虽然一些林业局发展林下经济的财政补贴政策相对而言比较完善,但财政补贴范围及资金有限,且由于从事林下经济具有风险性[3],因此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社会闲散资金非常少,各林业局的支持力度和支持范围的差别是造成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程度不均的重要因素。
2.2以木耳种植为突出的原材料短缺问题
黑木耳是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职工从事林下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黑木耳的生产主要是以木屑、秸秆为原料,自2014年4月1日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试点展开以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职工主要是以留存的木屑作为生产黑木耳的原料,黑龙江省各林管局共同面临的难点就是种植木耳的原材料大幅度减少,长此以往,这将导致黑木耳的产量下降。
2.3林下种养殖产品市场有限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下种植、养殖主要以家庭经营形式为主,旅游产业主要是以林业局经营为主。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林下经济并没有形成规模,未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链条各环节脱节,不足以支撑林区经济转型,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远导致产品市场的消费群体有限、产品销量小。大兴安岭位于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冬寒夏暖,昼夜温差大,无霜期大约每年3~4个月,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大兴安岭地区林下种养殖的产量相对较少,市场辐射能力低,林下经济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当地有些人认为生态功能区的定位不适合搞产业,以家庭形式作为一种补充可以,但不能依靠它发家致富,且大兴安岭地区受自然限制,寒冷时期较长,不适宜搞林下经济。综上所述,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约束了林下经济的发展。
2.4黑龙江省国有林区部分林业局发展林下经济占地审批程序复杂
由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部分林业局与当地的资源管理局属于并行的相互独立的机构,林业局占用林地发展林下经济需要由资源管理局审批,但两个部门在执行各自职责时产生的矛盾,导致部分林业局的林下经济发展并不发达。黑龙江省某些林业局发展林下经济需要使用林地,但当地的资源管理局按相关规定履行职能,不允许存在任意破坏植被的行为,这导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职工只能建立临时的基础设施发展林下种养殖,不利于扩大林下经济的发展规模。
3.1加大对林下经济的资金投入,创新融资渠道
资金是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影响因素和重要基础。通过调查研究黑龙江省林区职工从事林下种养殖面临着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来源不畅通、社会资本对林下经济的投资性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政府应该完善金融和财政机制,对于中小企业在金融、税收等相关政策的制定上要给予适当倾斜[4]。拓宽融资渠道,为林下经济发展注入资金、鼓励国有林区发展林下经济、解决林区职工就业问题,从加大政府补贴、政策性贷款等方面着手,力争使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林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3.1.1加大政府补贴力度,设立林下经济专项资金
2014年4月1日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试点开展以来,林区职工在生计方面面临着重大问题,很多林区职工遇到了生活来源短缺的困难,林下经济作为接续替代产业,国家应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制定财政专项基金的支持政策,鼓励林区职工发展林下经济,建立完善的财政机制,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政策性的财政保障[5]。根据实地调研了解到,目前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某林业局采用直接发放现金的形式为食用菌大户补贴资金投入的20%,为林下鸡养殖的专业户每只鸡补贴3元钱,2012—2014年间,该林业局为林区林下经济专业户补贴共400余万元,补贴资金主要来源于省里拨付的创业补贴及奖励。
3.1.2完善政策性贷款体系
各林业局应该积极地与相关的金融机构寻求合作,为林区职工发展林下经济提供良好的资金补充,扩大小额贷款和贴息贷款的受益范围,鼓励国有林区职工创业和再就业。2014年10月份黑龙江省林业厅召开全省林业银企对接,企业和金融机构要实现互惠合作、广泛沟通、深度对接,这对黑龙江省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具有非常深远的借鉴意义。现在某些林业局已经采取和当地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对接的形式,为林区职工发展林下经济提供贷款担保和贴息贷款,平均每户职工可贷款5万元,并且林业局贴息3厘。
3.2鼓励对外采购黑木耳原材料
由于信息不对称,大部分职工认为对外采购黑木耳原材料成本高,林业局应尽力为职工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如价格信息、采购信息等。一方面,林业局鼓励发展林下经济职工走出去采购,政府对于离原材料产地距离较远的林业局应该相应地给些补贴。另一方面林业局应提供科学技术,研发新的替代原料,不断推动黑木耳生产技术进步,促进食用菌产业更加蓬勃发展。
3.3林业局应重视林下经济产业化发展
运用市场化机制招商引资,强力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建设产业创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效应,有利于林下经济的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提高林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有利于推动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林业产业发展从单纯利用林木资源向综合利用林木、林地资源转变。
3.4政府应该制定灵活的相关政策[6]
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地协调部门之间职能上的矛盾和冲突,在执行过程中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为解决林区职工临时占地问题提供桥梁和契机。
3.4.1允许地方林业局在一定规模内占用林地发展林下经济,因地制宜,适合的地方建设基础设施,为林下种养殖产业提供场所,不适合的地方给予保护和恢复[7]。
3.4.2按照占地面积的大小分别由国家、省、市审批,简化占地审批程序,下放林地审批自主权,为了避免滥用林地的情况,设立专门独立的监督机构,各司其职,在制约中相互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珂.林下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分析[J].林业经济,2014(12): 104- 109.
[2]冯孟诗,马广波,等.森工林区职工家庭发展林下经济金融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5(6):68- 70.
[3]张连刚,支玲.林下经济研究进展及趋势[J].林业经济问题,2013,33(6):5- 7.
[4]翁向红.黑龙江省林业投入对林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3(8):58- 60.
[5]王妹,王晓南.关于完善林业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思考[J].林业经济问题,2012(10):278- 281.
[6]赵伟,张维.农区林业投融资状况及制度创新[J].林业经济问题, 2007(10):389- 393.
[7]宋洪峰,王刚.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J].林业经济,2013(12):88- 93.
[责任编辑:付佳]
Research on Developing Predicament and Solutions of Under- forest Econom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ENXiao- wei, WANZhi- fa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China)
Abstract:Under- forest economy is an alternative industry and emerging industry, its development is facing wi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n the basis of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elated statistical dat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tatu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under- forest economy development of the state- owned fores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Under- forest economy of state- owned fores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s a series of problems, for example, the economic capital source channel is narrow, the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is not high, shortage of the raw materials. So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be mainly from the supplementary capit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spects such as raw materials, improve the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of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under- forest economy; sources offunds; developingsolutions
通讯作者:万志芳(1964-),女,黑龙江桦楠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林业经济方面研究。
作者简介:第一陈晓伟(1992- ),女,黑龙江肇州县人,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 12- 16
DOI:10.13691/j. cnki. cn23- 1539/f. 2016.01.031
中图分类号:F31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5919(2016)01- 0090-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