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WT1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6-04-06 11:47宋纯东张霞宋丹丹薛黎明任瑞英杨晓丽侯小静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尿蛋白肾小球活血

宋纯东,张霞△,宋丹丹,薛黎明,任瑞英,杨晓丽,侯小静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08;2.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郑州450000; 3.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郑州450003;4.郑州市儿童医院,郑州450005; 5.河南郑州市金水区人民医院,郑州450000;6.郑州市中医院,郑州450000)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WT1影响的实验研究❋

宋纯东1,张霞1△,宋丹丹2,薛黎明3,任瑞英4,杨晓丽5,侯小静6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08;2.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郑州450000; 3.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郑州450003;4.郑州市儿童医院,郑州450005; 5.河南郑州市金水区人民医院,郑州450000;6.郑州市中医院,郑州450000)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WT1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喂养1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并建立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中药组灌服益气养阴活血方颗粒剂,8周后生化检测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谷丙转氨酶(ALT)等;测量肾小球直径,称取左肾质量、计算肥大指数;PAS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WT1表达。结果:益气养阴活血方能够上调实验大鼠肾组织WT1的表达,减少24 h尿蛋白、Scr及BUN水平,升高ALB,缩小肾小球直径,改善肾脏病理。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可能通过影响DN大鼠肾组织WT1的表达而改善上述生化指标,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对肝功能未见明显损害。

糖尿病肾病;益气养阴活血方;WT1;实验研究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尿蛋白是DN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足细胞是DN蛋白尿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早期糖尿病肾脏足细胞数量即可减少[1]。肾母细胞肿瘤1(WT1)是足细胞分化的转录因子,WT1-C末端多克隆抗体(WT1-C)表达在足细胞的细胞核,可作为足细胞的标记蛋白[2-4],提示DN发生时肾脏足细胞WT1的表达减少。前期临床研究发现,“益气养阴活血方”有降低蛋白尿的作用[5]。动物实验发现,该方可能通过影响TGF-β1/ p38MAPK[6]、Smad2[7]、JAK2/STAT3[8]等通路而改善DN模型大鼠肾脏病理。本研究旨在观察本方对DN大鼠肾脏足细胞WT1表达的影响与降低蛋白尿、改善肾脏病理的相关性,为临床应用进一步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药物

益气养阴活血方颗粒由生黄芪、生地、菟丝子、积雪草、炙大黄、水蛭组成,药材由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并加工为颗粒剂。

1.2 试剂

兔抗大鼠WT1一抗购于Sant Cruz公司;生物素标记山羊抗兔IgG及DAB显色剂购于中杉金桥生物有限公司。

1.3 造模及分组

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体质量(200±20) g,由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 (豫)2010-000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3组,适应性喂养1周后模型组和中药组应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45 mg/kg单次腹腔注射,空白组给予同等剂量新鲜配制的柠檬酸钠缓冲液腹腔注射,3 d后连续监测血糖,血糖≥16.7 mmol/L,尿糖阳性,尿蛋白阳性,尿量大于正常组150%者为造模成功。

1.4 给药方法及剂量

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1 ml/100 g),中药剂量按照成人用药剂量(按体质量60 kg计算)的12.5倍(22.30 g/kg),共给药6周。

1.5 观察指标

1.5.1 生化指标检测灌胃第6周末禁食不禁水,代谢笼留取24 h尿液,双缩脲法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于第2天麻醉后股动脉取血2 ml,AU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LB、BUN、Scr和血糖。

1.5.2 肾脏病理检测处死大鼠,切取左侧肾脏去除被膜迅速称量;取右肾少量组织常规制片,PAS染色,光镜下放大400倍观察肾脏病理,测量肾小球直径、肾小管短径距离来判断肾小球肥大程度和肾小管的肿胀程度。测量方法:光镜下浅层皮质区随机取10个肾小球,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肾小球直径并取平均值;避开肾小球和细小动脉随机取10个肾小管视野,计算完整肾小管数目,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每个完整肾小管的短径距离,取平均值。

1.5.3 免疫组化(IHC)检测按试剂盒操作说明检测肾组织WT1的表达。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Version 19.0 for W indows进行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化指标

表1显示,ALB:中药组较模型组升高(P<0.01);ALT、BUN、Scr: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尿蛋白定量:中药组较模型组降低(P<0.01);空白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大鼠肝、肾功能、尿蛋白的变化(±s)

表1 大鼠肝、肾功能、尿蛋白的变化(±s)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ΔΔP<0.01

组别鼠数ALB(g/L)ALT(U/L)Scr(umol/L)BUN(mmol/L)24 h尿蛋白(g/24 h)空白组11 24.10±1.75 87.36±16.43 41.79±4.80 8.87±0.97 0.0371±0.0166模型组10 16.99±0.69**105.10±29.24 43.91±10.81 10.24±1.88 0.1818±0.0372**中药组8 21.80±1.16ΔΔ85.00±30.93 39.46±3.98 8.28±2.66 0.0553±0.0075ΔΔ

2.2 肾脏外观及病理

图1显示,空白组肉眼看肾脏大小、症状正常,色暗红,表面光滑,包膜易剥离且无黏连。光镜下肾小球结构清晰、完整,未见肥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系膜及其基质未见异常改变。模型组肉眼看肾脏体积增大,光镜下可见肾小球弥漫性肥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增厚、僵直,系膜区增宽,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部分足细胞、壁层上皮细胞肥大而少数脱落。中药组病理改变程度相对较轻。

图1 PAS染色法观察肾小球体积、肾脏病理(×400)

2.3 大鼠肾组织WT1蛋白的表达

图2表2显示,WT1在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表达,肾小管内无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WT1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增多(P<0.01)。

图2 免疫组化法检测W T1在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表达(×400)

表2 各组大鼠肾小球体积与肾组织中W T1蛋白表达的比较(±s)

表2 各组大鼠肾小球体积与肾组织中W T1蛋白表达的比较(±s)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ΔΔP<0.01

组别鼠数肾小球体积WT1蛋白表达空白组11 101.58±9.91 15.81±1.21模型组10 186.93±16.19**8.14±0.87**中药组8 132.86±7.32ΔΔ13.46±0.92ΔΔ

3 讨论

DN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堆积、系膜增宽、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然而这些因素仅能解释30%~50%的尿蛋白排泄率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2]。研究表明,WT1基因的破坏可导致肾小球硬化的发展[9-10],蛋白的形成也受WT1基因的调节[11],因此DN蛋白尿与WT1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足细胞是DN蛋白尿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当足细胞大量丢失、数目减少时会产生大量蛋白尿。研究发现,在肾小球的3种细胞中,WT1只在足细胞核表达,因而WT1可以作为足细胞胞核的标记。DN出现最早、最明显的肾脏病理变化为肾脏肥大,也是导致肾小球硬化的重要因素。而衡量肾脏肥大的客观指标是肾重/体质量指数,它可以在排除体质量影响的情况下对肾重进行观察。

益肾养阴活血方是依据中医“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入络”的理论,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方药由生黄芪、生地黄、菟丝子、积雪草、大黄、水蛭组成,临床观察对早期DN疗效肯定[5]。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有保护肾小管作用;生地有改善肾功能、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菟丝子有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积雪草提取物具有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大黄能够减少尿蛋白,改善脂肪、糖、蛋白质代谢的紊乱;水蛭有改善肾脏微循环、防止肾小球硬化、保护肾功能的作用。诸药共奏益肾养阴、活血化瘀之效,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可使肾元得补、瘀浊得除、标本兼顾而诸症自愈。

本研究结果显示,模型组肾重/体质量指数较空白组明显增加,说明造模组大鼠肾脏肥大,符合DN早期的病理变化。中药组肾脏肥大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且ALB明显升高,尿蛋白明显降低,肾组织WT1明显增加,但ALT、Scr、BUN较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益气养阴活血方可以有效抑制肾脏肥大,改善肾脏病理,减少蛋白尿,升高血浆白蛋白,且对谷丙转氨酶、肾功能无影响。上述结果表明,经中药复方干预治疗后,模型大鼠肾组织WT1蛋白表达与尿蛋白成负性相关,说明中药复方具有保护DN大鼠足细胞的功能,同时可减少蛋白尿、升高ALB、改善肾脏病理等作用,并具有安全性,此可能是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DN的另一有效机制。

[1]Gross ML,Ritz E,Schoof A,et al.Comparison of renal morphology in the streptozotocin and the SHR/N-cp models of diabetes[J].Lab Invest,2004,84(4):452-464.

[2]成丽岚,郑少雄.足细胞损伤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3):412-414.

[3]Deen WM,Lazzara MJ,Myers SD:What determines glomerular capillary permeadility J Clin Invest,2004,114:1412-1414.

[4]Cortez P,Riser B,Yee J,et al.Mechanical strain of 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glomerulosclerosis:clinical implication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1999,14:1351-1354.

[5]宋纯东.益肾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58-59.

[6]宋纯东,杨晓丽,薛黎明,等.益肾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p38MAPK信号传导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6):674-679.

[7]宋纯东,薛黎明.益肾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Smad2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1): 1027-1029.

[8]宋纯东,任瑞英,薛黎明,等.益肾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JAK2/STAT3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8):847-851.

[9]Patek CE,Little MH,Flemming S,et al.A zinc finger truncation of murine wt1 results in the characteristic urogenital abnormalities of Denys-Drash syndrome[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9,96:2931-2936.

[10]Hammes A,Guo JK,Lutsch G,et al.Two splice variants of the Wilms’tumor 1 gene have distinct functions during sex determination and nephron formation[J].Cell,2001,106:319-329.

[11]Guo J,Menke AL,Gubler M-C,et al.WT1 is a key regulator of podocyte function:reduced expression levels cause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and mesangial sclerosis[J].Hum Mol Genet,2002,11:651-659.

R587.1

:B

:1006-3250(2016)05-0626-02

2015-09-24

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科带头人培养专项资助项目(2013ZY0301);河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142102310284);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普通项(2013ZY02065)

宋纯东(1967-),男,河南民权人,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肾小球疾病的中西医诊治机制研究。

△通讯作者:张霞(1978-),女,浙江景宁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从事肾小球疾病的中西医临床与研究,E-mail:ardar123@sina.com。

猜你喜欢
尿蛋白肾小球活血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与肌酐比值和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分析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