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摘要:中学生对思想品德不感兴趣,这是思品教师经常议论并为之深感忧虑的问题。如何增强思想品德课的的趣味性,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已引起思品课教师的普遍关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共趣谈谈心得。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兴趣动机;艺术竞争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400-01
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这是思品教师经常议论并为之深感忧虑的问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喜欢不喜欢的原因是复杂的,比如教材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目的、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以及成绩的优劣等等,都是学生喜欢不喜欢的缘由。喜欢的学生原因是:(1)他们认为思想品德课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引导他们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告诉他们做人的道理,帮助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发自内心的喜欢。(2)教师教学方法得当,讲课生动活泼,语言风趣幽默等。不喜欢的原因是:(1)教材枯燥,所学知识与现实不符,教师教学方法呆板、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语言单调等。(2)个别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讽刺挖苦或恶语交加,从而引起反感而不喜欢品德课。由此看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思品教师如能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强调思想品德课的科学性的同时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讲课艺术,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诱发和教育,那么,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是可以形成、巩固和提高的。因而,如何增强思想品德的趣味性,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思想课品德的兴趣已经引起了教师的普遍关注。
1.调控和凝聚学生注意力运用语言幽默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1.1 提示教学目标,有利于调控和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人们选择一定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将注意较长的时间保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就是注意的指向性,教师在上课开始能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是能否凝聚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不少教师在导入新课上探索出许多的教学方法,如情景设置法、故事导入法、实验聚焦法、悬念引入法等等。这些方法确实能在课前几分钟把学生注意力从课间松弛状态引回来,但是保证整节课的聚精会神,防止在过程中学生注意力分散,还需要一根无形的"线",即本节的教学目标把学生拴住具有导向性。只有使学生明确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才能调动全部注意力。
1.2 讲究语言艺术,特别是幽默语言艺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运用语言艺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提高学生听课效率的重要一环。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外壳和载体,作为表达思想传授知识的工具,具有影响和感染他人的功能。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马卡连柯也说:教师要有十八种语调,二十种风度。"尽管思品课教师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演说家、语言艺术家,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述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必须重视语言艺术。如果能在课堂中巧妙地发挥语言艺术的特殊作用,使显得枯燥乏味、单调的品德课变得悦耳动听、充满魅力。学生的注意力被教师艺术化的语言所吸引,那么,教师与学生就能共同思考、共同领悟、心领神会。
2.实施"布白"艺术,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强,学习的兴趣就浓厚。学生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更需要教师思维不断创新,又要求学生发散思维才能解决的疑问和悬念,就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讲"一国两制"这一知识时,教师在讲清其含义、内容后,再提出下列问题进行质疑。实行"一国两制"会改变我国的国家性质吗?"台独"分子提出的"一国两府"与"一国两制"一致吗?设问激思,从而使学生提高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于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又如在讲"依法保护环境"知识点时,可以这样表达:"环境治理是一个综合问题,它需要各种手段,包括行政手段、教育手段、科技手段等,但从我们本书来看强调最突出的是……"话到此处,突然停下,让学生去回答,通过积极思考会填补空白做出判断。
3.寓理于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性较强,许多观点都要通过实例说明,而现实事例具体真实,贴近生活,说服力强,易于被学生接受。俗话说"摆事实,讲道理。"这"理"与"例"是相辅相成的。富曼诺夫说过:"没有掌握材料以前……信口胡诌的东西没有人需要。"巴甫洛夫也说过:"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实……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如果你们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也不能腾飞起来。"显然,思想品德课要启迪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仅靠理论的方法是难以做到的,必须凭借事实,挑选古今中外典型的历史事件和科技成果,含意深刻的寓言和革命故事等作依托,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由事入理,以事论理,将所要阐述的理论寓于所举事例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凭借对事实和实例的分析、对比、思考、探讨,获得学习上的收获。如从科学家的"星云假说"和现代科学发现阐明世界是物质的观点;用"刻舟求剑"、"楚军过河"等历史典故阐明物质是运动的观点;用"死海之谜"谈矛盾的特殊性等。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实例去证明理论,不仅通俗易懂,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实施激励措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基于对每个学生的认识会形成一定的态度。由于态度的认识、情感和行为要素形成的复杂的心理结构,人们已经形成的态度便作为一种心理定势决定其后继的心理活动倾向和实际行为表现。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并抱有积极期望,把信心传递给学生,进而有助于学生良好心态形成。因此,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并不失时机的把这种期望传递给学生。可以当面表扬、夸奖学生:"你真行!你好棒!"或通过其他学生或家长把教师的期望传递给学生,或把对学生的期望外化为具体层次性、阶段性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既能通过目标了解期望,又能通过目标的实现获得成功感。
心理学表明,竞争是激发学生积极心态的有效手段,由于竞争行为是争先,争优、争强心理外在表现,它比平常状态有更大的压力和动力。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主动运用竞争手段,促成学生间的比、学、赶、帮、超。如宣传敢于竞争典型,帮助学生选择竞争对手,开展各种竞赛等。但应注意消除和避免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不要过分渲染竞争的残酷性和竞争失败的负面典型。
总之,教师的技巧在于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艺术水平,探求并把握学生注意力的走势规律,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让品德课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最大限度的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并最终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