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君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228-02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就自己的几点做法和同行分享。
1.观察实践萌发兴趣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情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例如:教学了"2"的认识后,我叫学生说出"人"身中有"2"的器官。学生通过观察、议论,纷纷说出人有"2"只手、"2"只脚、"2"只眼睛、"2"只耳朵;如果叫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有"2"的东西,就只有少数学生能说出:小鸟有"2"只脚,鹅有"2"只脚等,视野、范围都比较狭窄。根据这一情况,指导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观察,有的观察到自行车、摩托车都有"2"个轮子,有的观察到羊的"2"只眼睛、"2"只角......有的将自己观察到的小鸟有"2"只脚、"2"只眼睛、"2"翅膀、"2"个鼻孔,一口气说了出来。使学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数学知识。通过观察、实践活动,使小学生从小就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有无穷的乐趣。
2.课堂教学内容要生动有趣
小学时期的课本内容大多是一些简单的事件叙述或者童话故事,很多教师认为,教学的模式也都差不多,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审美疲劳,如果教师都是按着固定的模式进行教学,那么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这也就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笔者认为,教学内容应该生动有趣,要符合学生的口味进行。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图片展示或者让学生开展一定的活动的形式,活跃课堂的氛围,比如在教学《估计》这一内容时,首先安排学生估一估数学课本的长大约是多少?有的学生根据道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一指一指地去比;有的学生则根据铅笔盒的长度大约是20厘米,用铅笔盒和音乐课本的宽去比……在这一环节中,班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估计得比较准确。紧接着笔者又设计了"估计音乐课本的长是多少"这一环节,在第二环节中估计比较准确的学生人数大增。有的学生已经总结出:"估计时可以找一个参照物,但是要知道这个参照物的长度。"最后教师又让学生估计教室绿色墙围子的高度,学生在估计的过程中展现了非常活跃的思维,同时也活跃了课堂,这样的形式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也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教学要注意变换教学形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比如在教学中笔者就常常会融合多个知识点进行教学,比如我首先让学生知道1元=100分,1分是1元的1/100,可以写成?小数0.01元。接着引导学生讨论:那么5分,4角8分分别是1元的几分?之几,写成小数是多少元呢?学生小组讨论,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集体?交流得出5分是1元的5/100,还可以写成0.05元;4角8分是1元的48/100,?还可以写成0.48元。最后指导学生两位小数的读写方法,先让学生试着读?给同桌听一听,再交流读法,特别是0.48不能读成零点四十八。这部分教?学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两位小数表示的是百分之几,培养了学生知识类推的能力。
4.让学生互补互促,共同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别、智力、性格的差别进行分组。在小组内要强调合作、组外强调竞争,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机会;培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敢说、敢想的心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还能使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还注意到:有的小组合作总给人一种形式主义的感觉,这样做是不科学的。作为教师我们要能够进行及时的指导,如:讨论时间过少,讨论不够充分,流于形式而收不到实际的效果;不善于倾听他人或别组的发言和不同意见;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好学生发言较多,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发言较少,尤其是在辩论时,更是对自己缺乏应有的自信心。针对以上情况,教师要适时适度的去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小组合作真正发挥出它的优势,为教与学服务。
5.利用“数学之美”,引发学习兴趣
所谓数学美,主要表现为数学的内在的美、逻辑美和理智美。数学的美就在其思想内容上,是隐蔽的、深邃的美。教师要让学生领悟数学的美,必须通过"抽象枯燥"的数学符号、公式以及定理等来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人的任何智能活动都离不开人的情感,数学美就是人对数学对象融入情感的产物。对学生进行数学美育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掌握数学内容,培养学生数学创造能力以及体会数学的价值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从学生学习中的反映,比如"数学能使人思维严密"、"数学好玩"、"能使人动脑子"、"数学有无穷的奥秘"等来分析,学生已初步感受到了数学的美。但是,一般说来,这些都是无意识的。因此,这还需要教师利用教材中的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的美,去追求数学的美。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应揭示问题的新颖和形态的优美,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分析问题时,教师应让学生感受到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巧妙新奇,促使他们自觉的去掌握;在进行小结时,教师应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简洁及和谐统一。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结构的精美。
6.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懂得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力差异,采取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式。面对同一道数学题,应该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尽快地接受。如果学生不懂题意,便可采用启发、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接受,或用通俗简易的手势或图形来化繁为简,这样就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教师的方法下,通过发散性思维,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养成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一题多解也是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也是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源泉例如,一辆摩托车上午3小时行驶了163.5千米,照这样速度,下午又行驶2小时,这辆摩托车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第一种解法是先求出平均l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然后求出下午行驶多少千米,最后求出这一天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为163.5÷3×2+163.5=272.5(千米)。第二种方法相对比较简便一些,即先求出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小时,再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最后再求出一天共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为163.5÷3×(3+2)=272.5(千米)。以上两种方法都很普通。然而,还有第三种解法,算式为l63.5×2-163.5÷3=272.5(千米)。式中:163.5×2为6小时行驶的千米数;163.5÷3为平均l小时行驶的千米数。最后,用6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减去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就是这一天5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了。这就是一种创新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