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方案

2016-04-06 16:09唐丽萍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机制方案建筑

唐丽萍

摘 要:为了提升建筑类专业院校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就业打好基础,非常有必要在院校内建设综合实训基地。笔者结合自身体会,阐述了建筑类专业高职院校中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与管理机制的思路。可与相关院校共同探讨。

关键词:建筑;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3C-0088-02

一、建设背景

随着我国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建筑施工企业应用性、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极为紧缺。建设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建设类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当前建筑业紧缺型人才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但其人才培养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如何综合,怎样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是当前建筑类高职院校的综合实训所要面对的问题。

目前建筑类高职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根据教育部【2006】16号文“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的精神,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与职场氛围相一致的环境,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

综合实训基地是实现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必不可少的平台。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通过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构建能力培养体系;根据能力培养体系的需求提出实训条件。最后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形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二、建设目的

针对提高建筑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对高职实训基地进行定位,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让学生达到“零距离”就业。

通过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建成以工程承揽、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等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全真模拟”建筑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包含专项技能实训场地。以满足本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通过综合实训,使学生掌握实际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职业技能,初步达到具有利用所学知识指导施工或现场管理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

1.通过工程承揽训练,了解招投标工作的全过程,熟悉招投标中各方的职责、工作任务及工作内容。

2.通过图纸会审训练,了解图纸会审的组织过程,掌握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方法和技巧,掌握图纸会审纪要的编写。

3.通过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工程全真模拟实践训练,了解工程实施工作步骤与程序,通过工程实施中不同管理岗位角色的扮演,熟悉各角色在工程实施中的地位、作用、职责要求及工作内容。

4.在实训的基础上,体现教学评价内容,从学生自评、互评到老师评验,让学生从中找到差距,提高职业素养。

三、建设的基本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的基本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在相关文件与精神的指导下,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是以全真模拟,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全过程体现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要求,反映人才职业能力生成的规律,实现知识学习与强化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可以是:

1.校企合作。以校企合作为依托,通过校企共建的真实或仿真的实训基地,创造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

2.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以具体的工程为背景,根据建筑产品生产过程,让学生在典型任务的驱动下,在全真模拟的建筑工程职业氛围中实现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做中学,学中做”。

3.服务区域,资源共享。实训基地的社会化,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更早地接触社会,熟悉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在思想上与行动上有利于学生社会意识的养成,提高综合素质。避免重复建设,增强职业教育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其他职业学校的发展。同时面向社会开放,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工种鉴定中心及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提高设备利用率。

(二)建设目标

1.建成能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实训基地。

2.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综合实训基地。

3.建成区域建筑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及岗位资格认证培训基地。

4.建成区域建筑施工新技术推广研发基地。

四、建设内容

综合实训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项目教学区:设置能进行工程承揽训练的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室,可以进行招标文件的编制、投标书的编写和开标过程的实施。

2.项目管理区:设置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成本核算部、材料管理部。

3.材料加工区和堆场:设置钢筋下料与制作区、钢筋堆放区、模板堆放区、钢管脚手架堆放区等。

4.操作区:分别设置砖混结构工程和框架结构工程实施操作区。

五、运行与管理

(一)运行管理

综合实训基地建成以后,采取以下保障措施来保证其正常运行:

1.组织保障措施。建立以学院学术委员会、校企合作董事会、就业实训指导委员会、院建筑技术实训管理中心等为组织机构,其职能为:统一调度、协调管理;负责学生实训教学的组织、实施与考核;负责建筑企业职工技能培训,技能考核和鉴定;开展技术服务和推广。

2.制度保障措施。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基地有专人管理,实现院校、企业、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实训基地的管理;教学文件齐备、规章制度健全,实训教学安排科学、合理,设备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相关专业工艺守则等规章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有满足实践教学的实际项目。

3.人员保障措施。设置专人实训教师,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作为实训指导教师队伍。

4.经费保障措施。建立专款资金,保证有足额资金的投入,满足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设备检查、维修和设施更新。

(二)师资配备

1.综合实训基地依据实训教学任务、学生人数合理配置实训教师,每个实训项目不宜少于2人,专兼职比例宜为1:1。

2.专任实训教师要求熟练掌握相应的实训项目的技能,宜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具备中级(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3.企业兼职实训教师要求具备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经过教育理论培训,要求具备相应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六、建设预期成效

1.建成后的综合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职业岗位的实践环境提供了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场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学生走向职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利于提高“双师”教师的整体水平,使教师能够将教学、科研、生产与新科学、新技术与应用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3.区域共享。基地除每年培养本校在校学生以外,可对周边大专院校提供实训教学服务。

4.社会服务。综合实训基地可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社会转岗再就业培训等,也可以成为高水平的职业技能鉴定场所,为职业教育和社会人员提供职业资格技能鉴定。

参考文献:

[1] 李坚利.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2).

[2]李志生.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初探[J].机械职业教育,2005,(10).

[3]黎渝林,林翔君.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4] 刘昭琴,汤平,杨雄.对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2,(28).

[5] 袁雪峰,许光,张广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机制方案建筑
烂脸了急救方案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