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探微

2016-04-05 16:08陈露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学生物提高有效性

陈露

[摘要]由于生物并不是高考科目,普通受到师生的忽视,生物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实施,生物的学科地位得到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起生物教学,并积极寻找提高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作为生物教师,应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中学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提高 中学生物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50102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师生普通将生物置于“副科”地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不用说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了。然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因此,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中学生物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中学生来说,学习生物的动力主要源于兴趣,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作为生物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在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只要我们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就能有效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心理学上讲,有新异性的东西,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创设一些具有新异性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在讲《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时,可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色盲吗?我们班有没有同学是色盲呀?”这时,一个男孩子举手说他是色盲。我问他:“你家还有谁是色盲吗?”他回答:“我舅舅。”我再问:“你家有没有哪个女的是色盲呀?”他摇摇头。我接着问全班同学:“为什么女性不患色盲,你们知道吗?”学生们议论一阵后都摇头表示不知道。真怪!这是怎么回事呀?在学生们好奇惊讶的目光中,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生们被深深地吸引了,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情感能直接影响人的认知水平,一个人在开心愉快时,对外界的信息就容易接受;一个人在苦闷忧郁时,则不容易接受外界信息,甚至拒绝接受外界信息,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况。作为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仔细地备好每一节课,掌握好每一个学生的学情,同时要根据学习情感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影响,在课堂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强调师生互动交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学倡导的是师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充满活力的教学。教学的实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是交往,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对于教学,交往就是平等地对话、积极地参与,它不仅仅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活动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作为教师,上课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和学生一起分享知识、理解知识。上课是生命的活动、专业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作为学生,上课也不只是单一地接受知识,而是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彰显,是一个创造性、主体性凸显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例如,可把学生请到讲台上,让学生当“小老师”。在讲授某些章节内容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做好准备,到讲台上来讲课。在讲台上,这些“小老师”态度认真,语音清晰,板书工整,收到了出人意料的好效果。这些学生,课前通过书本、网络等渠道搜资料,写讲稿,与同学讨论上课程序,然后走上讲台上课,通过动口、动手、动脑,把书本上的知识点、难点、重点都牢牢地掌握,这样远比让学生背诵、朗读、做题,来得更具体、更实在,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在飞速发展,经济在不断增长,社会将会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增加了很大的压力。作为教师,我们要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能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社会有用之才。例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一节前,可以布置学生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让学生回家用三个纸杯装一些绿豆,在水、空气、养分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放在阳光下、室内阴暗角落和冰箱内,并仔细观察绿豆发芽的时间、生长速度,以及哪组绿豆长得更粗壮些,然后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掌握了种子萌发不仅需要适宜的水和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而得知春天是最适合播种的季节。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也是解决问题的动力,带着问题去学习比死记硬背效果要好很多。在教学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探索,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发现问题;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借助书本与老师、同学交流,通过网络查找信息来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也正是我们所提倡的“教、学、做合一”。同时,我们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生物课外活动,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带到果园里,让学生离开教室,走进自然,到大自然里去学习、去创造,从而拓宽视野,锻炼意志,增长知识和才干。这样,也解决了我们生物教师因所教班次多、学生多而难以因材施教的难题。

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强调师生互动交往,构建开放、充满活力的生物课堂;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让我们的课堂视野更开阔,方法更灵活,学生更活跃,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为培养能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社会有用之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中学生物提高有效性
中学生物细胞相关知识的解读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网络环境下海南中学生物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