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我国高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成绩,也存在问题。今后高校要充分认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加强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创业实践,建立创业基地(园区)和创业孵化器;主动联系,争取政府与社会的支持;形成合力,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加强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关键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引言: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行中国经济的转型以及改革的深化,主张以自主创新作为今后经济增长的主攻方向。而高等院校作为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无疑肩负起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任。
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及指导思想来说,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合理利用当今社会的信息与数据资源是必须遵从的原则。随着网络、信息产业的发展,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可能带来的巨大价值正渐渐被人们认可,它通过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及数据的全面感知、收集、分析、共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法。
1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高校虽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但教学体系不完善,形式单一。 创业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学科建设中缺乏应有的严谨性和系统性, 在基础教育领域内, 创业教育几乎是空白。 教育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教学方法多采用“填鸭式”教学, 课外的创业教育活动目前主要体现于活动本身的开展,其活动效果得不到预期的保证。
二是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薄弱。 创业教育内容丰富,涉及到多学科、多种能力和较强的技术性等多种因素, 从而出现一种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与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之间的矛盾, 成为制约创业教育质量提高的重大因素。 从数量上来说,教师数量少;从质量上说,有一定创业经历、从事创业教育研究和教学的高水平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因而,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必然限于“天马行空”和“纸上谈兵”的局限之中,教学质量得不到切实保证。
三是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重视不够。 当前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或者就业指导的范畴,针对学生开展创业知识的教育。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课堂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通过社会实践。 实践包括大学生在校期间相应的实践和学生毕业后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大学期间的实践主要是校园内和校园外的实践,包括到企业的实践以及一些社会工作的实践。
2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在许多高校得以开展,并且在创新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创业实践活动、校企合作、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要求高校必须打破传统的大学生被动接受创业教育的模式,找准“新方法”、拓展“新思路”、打造“新载体”、提供“新途径”、搭建“新平台”、渲染“新氛围”,从不同层面研究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从整体上提高创业水平。
2.1以创办小微企业教育为切入点,找准提高创业成功率的“新方法”
小微企业具有经营方式灵活、政府政策帮扶、人员和资金投入少、易于管理等特点。对于创业经验缺乏、资金实力薄弱的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小微企业是其创业的首选。高校通过将小微企业创业辅导做为创业教育的切入点,既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创业实际,又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创意多、头脑灵活等特点。通过政策讲解和小微企业创业辅助、引导,可充分满足大学生创业需求,降低其创业风险,有效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高校应完善科学的小微企业创业教育体系,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加大投入,鼓励教师开展小微企业创业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模式探索,对小微企业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层次研讨和发掘,以小微企业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为抓手,让大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微型企业创业的实战感觉,实现以小微企业创业拉动大学生就业的新模式。
2.2构建以创新创业过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就业的新思路,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通过由政府、高校和企业联动提供体验场所,由高校以及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的双师型教师进行指导,以成立公司或学生创意团队的形式来开展创业体验活动。体验式创业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通过团队组建、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总结提高等活动内容,让大学生真实体验创业的全过程,并在整个体验过程中获得全新的创业认知与独特的实施方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旨在完善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参与度,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技能。学生应从市场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兴趣及客观条件,选择不同项目,置身于创立企业、发展企业的动态过程中,感知创新创业规律,把握创新创业活动的程序和方法,从中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学生的社会实践过程与结果是评价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主要标准。高校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程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把与创业密切相关的一些课程组合在一起,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2.3依托大学生创业竞赛教育平台,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新载体”
大学生创业竞赛兴起于上世纪 80年代的美国,竞赛活动旨在将高校学生的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1999 年,清华大学成功举办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参赛者通过组建多学科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参赛团队,先期走入市场或企业,对某一项有发展前景的产品或技术进行评估,仔细考虑创业项目的市场价值、发展目标、资源配置、人员管理、风险控制等问题,完成创业策划书,经过大赛的洗礼,优秀的策划作品会脱颖而出,借助风险投资运作模式,大学生就可以开始自己真正的创业之旅[3]。在 2012 年第八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有 50 余家企业与大学生的 30 多个参赛项目达成投资共建意向,真正实现了大学生和企业的双赢。目前,“挑战杯”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市、高校三级赛制,每年都有几百所高校的上百万名学生参与到各级“挑战杯”竞赛中。部分高校还在校内举办各类学科竞赛,并将创业竞赛纳入教育教学规划,使创业竞赛成为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课堂。将创业教育与创业竞赛相融合是一套完整、成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扶助思路,通过创业竞赛教育平台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种教育形式已然成为共青团、学生组织参与素质教育的新形式,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新载体。
2.4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云资源”利用虚拟化技术,以数据为中心,借助互联网信息交换平台,为受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信息资源。“云创业”平台是一种大学生网络空间创业实践平台,该平台依托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而创建,是当前大学生易于接受的一种新型的创业教育模式和电子商业运行模式。这里提到的“云创业”不同于现实中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它是运用完备的“云资源”,使大学生快速及时地获取相关创业信息,整合可利用的教育和信息资源,在海量的信息中网罗到适合的计划或项目,零投资,零风险,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云创业”平台具有信息来源渠道广,教育理念新颖独特,专业特色鲜明,海量资源共享等优势。借助“云平台”,一所高校可以与其他高校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创业教育、创业机会和实训就业基地,以此助力大学生“云创业”。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拓展,则主要可以通过拓宽创业渠道,整合社会有利资源,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的方式,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中历练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校外创业实践基地是学生融入社会大市场,参与经营竞争的主要场所。因此,高校要充分依靠良好的社会系统环境的支持,坚持走校企联合之路,加强校企合作,为更多的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提供良好的机会,使其能更直观地了解企业及企业的运作。
参考文献:
[1]王锋.《我国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
[2]柯赟洁.《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障碍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11.
[3]王东明,刘姬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河北软 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作者简介:钟贞,女,1992年出生,江西省南昌人,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