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16-04-05 09:30胡斌罗倩倩
科技视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就业实践教学电子商务

胡斌 罗倩倩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的迅速发展,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又开始变得“膨胀”,各种以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名义的学院、社团、课程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各个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更加适合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本文通过对当前部分典型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总结分析,结合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形,提出了基于就业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电子商务;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就业

1 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现状

自2001年教育部首次批准对外经贸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13所高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以来,发展到现在已经有超过300所普通高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加上高职院校,数量就更惊人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开设体现了高校专业设置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原则。但随着电子商务专业的大面积开设的同时,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状况却令人担忧,这与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据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的交易额达到18万亿。来自淘宝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仅只针对在淘宝平台上的电商企业而言,人才缺口就高达百万,而整个电商行业未来3年的人才缺口将达到445.7万。然而2015年教育部公布了近两年来大学生就业率最低的15个专业中,电子商务专业赫然在列,电子商务在如此发展的大好时代里,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却令人堪忧。造成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现状的主要原因有:

1.1 模糊的专业定位

在电子商务火热发展的过程中,许多高校快马加鞭地上马了电子商务专业,但却没有仔细思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社会需求衔接的问题,只是一味的借助电子商务的名气来扩大生源,结果,这些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多数在专业定位上存在问题,出现了专业定位模糊,没有形成专业特色。

1.2 课程体系混乱

在模糊的专业定位后自然就出现了混乱的课程体系,许多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就是经济、管理、营销和计算机等专业的混合体,差异无非就是哪个方向的课程更多而已。这样的课程设置让学生越学习越迷茫,觉得专业太“空泛”。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造成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比技术不如计算机专业,比营销又不如市场营销专业,比管理又不如工商管理专业等尴尬局面。

1.3 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专业,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教学的开展离不开配套的教学资源的支持。由于许多院校的教学主管对电子商务专业认识的不足,认为常规的实验室就能解决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问题,使得学生缺乏有效的课外实践教学资源,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能力也仅仅是掌握在对几套模拟教学软件的操练上,缺少实际的操作技能。

1.4 师资力量薄弱

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开设到现在虽只有15年的历史,但已在全国绝大部分高校开设。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很“年轻”,所以使得很多院校缺乏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绝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甚至一部分高校为了解决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问题,不得不从一些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中招聘,来满足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需求。这样的师资力量进一步影响到了专业的教学质量。

2 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方向

为了改变电子商务专业当前困局就必须要从根本上解决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以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影响力,从而达到在教学、就业等方面的良性循环。2014年教育部启动了高校职业教育改革的序幕。职业教育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课程体系并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因此,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方向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

3 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3.1 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重点。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变化快速,但“万变不离其宗”,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终究是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因此,社会需要(就业)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指挥棒,无论电子商务专业如何变革,始终要面向社会需求。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体现出专业的价值,得到社会的如认可。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师资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在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模式必须要有具备能在企业实践的新型“双师型”教师,而不仅仅是专业教师获得一项“证书”而已。这就要求院校要积极鼓励专业老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掌握最新的电子商务实践技能,同时也鼓励企业的“高工”进校,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企业导师。在这样的师资队伍的带动下,不断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

3.3 实施“2+0.5+0.5”模式的教学模式

针对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更应该要突出实践教学的环节。许多院校早就实施了所谓的“2+1”模式,即学生在校进行两年的理论学习,最后一年进入社会实习,但效果却没有预期的好。作为高校设置这样的教学模式本身的出发点是没有错的,但完全把学生置于社会,缺乏科学的指导,反而使得学生进入社会更加盲目,用人单位也难以接受这样的“人才”。因此,对于学生步入社会的“1”年期,将其设置为“0.5+0.5”模式,其中第一个“0.5”指在校企合作基地开展“定岗实习”式的实践学习。“顶岗实习”必须有科学的大纲,既要提升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重专业理论的培养。在“顶岗实习”期间,院校需要安排专业指导老师全程协助企业开展实践,专业老师需要评估“顶岗实习”开展的效果,同时积极与企业交流沟通,确保“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后“0.5”指专业学生在接受了半年期的“顶岗实习”合格后,可正式进入毕业实习期。实习期是检验学生前期学习成果的良好平台。通过“2+0.5+0.5”的教学模式能让专业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实现良好就业的目标。

3.4 加强校企合作

构建一个校企共建、共管、体制和机制较为完善的“真实、开放、边干边学”的实验环境。校企合作模式在社会上屡见不鲜,学校也愿意与企业合作。但现实是企业对于一般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越来越“排斥”,校企合作就表现在一纸“协议”和一块“牌匾”上。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不能通过校企合作得到利益,学校对校企合作的开展程度有限,导致双方互不满意。企业是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最佳的平台,能够直接把知识转化为就业技能。企业的发展也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注入。因此,校企双方要积极寻求良好的切入点,建立共赢模式,为高校的实践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4 结语

在“互联网+”新的浪潮下,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必须要坚持更好的服务市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用性的实践教学模式,树立职业教育新的典范。

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不仅只是在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更关键是建立一套促进专业学生就业、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的科学机制。这需要高校从上到下都要认真思考,打破常规,整合教学资源,真正的以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作为专业建设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王伟,王丹,胡燕灵.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4(12):87-88.

[2]罗倩倩,胡斌.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职业化培养模式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19):441-441.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就业实践教学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