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2016-04-05 20:46杨海侠
陕西中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曲池艾灸中风

杨海侠 荣 华

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 710003)



艾灸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杨海侠荣华

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 710003)

摘要目的:观察艾灸疗法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中风恢复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治疗、康复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改良Rankin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价。结果:经艾灸疗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肢体功能症状改善明显,ADL评分为54.31±6.79,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1.21±0.6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艾灸疗法能较好改善中风恢复期病患者肢体功能,促进肢体功能较好较快恢复。

主题词 中风/中西医结合疗法 恢复期 灸法

中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亦是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近年中风患者年龄趋于年轻化,中风后遗留症状给患者及家属均带来经济及心理上双重压力,现代医学对中风(脑梗死恢复期)功能缺损缺乏有效治疗,近年联合中医药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慢性病,尤其中风后患者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显著。但对于中风后患者不同的残障,目前仍没有单一方法对其有效,但都以康复治疗为主,我院脑病科注重发挥传统中医药特色优势,利用现代化的治疗仪器-多功能艾灸治疗仪配合治疗中风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脑病科2014年1月~2015年6月的住院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8岁~67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1岁~70岁。两组患者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年龄、性别、病程无显著性差异,资料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符合《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5年版),及《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版),疾病分期为中风恢复期,发病2周~6个月;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以及发病小于2周或大于6个月的患者。

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给予内科治疗: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恢复期治疗以标本兼顾、扶正祛邪,以益气活血、育阴通络为主要治法。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偏瘫肢体综合训练、抑制痉挛训练、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体位变化适应性训练、平衡反应诱发训练、电子生物反馈疗法)、作业治疗等多项内容。遵照国家中管局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方案,给予肢体不遂症状护理,给药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生活起居指导,功能锻炼(良姿位的摆放、肢体功能锻炼)[1]。治疗组30例给予内科治疗、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应用多功能艾灸仪DAJ-10型,上肢所选穴位为肩髃穴、曲池、合谷、内关、手三里等穴,下肢穴位为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血海等穴,据刚柔相济康复方案,对阴偏盛者以阳明经穴为主,如百会、足三里、肩髃穴、曲池、合谷,对阳偏胜者以厥阴经腧穴为主,如内关穴。根据患者情况具体选穴,每次选2穴为1组,灸疗时间为20min,温度选取40~45℃,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疗效标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Barthel 指数(BI)评分[2],根据治疗前后评分情况判定疗效。满分100分为不需要照顾,可以自理;<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生活完全需要依赖;20~39分为生活需要很大帮助;40~59分为生活需要帮助;60~99分为生活基本自理。神经功能恢复状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3](mRS),评价患者自主生活能力,观察治疗前后mRS评分。评估采用mRS评定,分3级:1级为无残疾,mRS评分为0~1分;2级为轻中度残疾,mRS评分为2~3分;3级为重度残疾或死亡,mRS评分为4~6分。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治疗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应用灸法治疗后,中风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应用灸疗的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好,具体见附表。

讨论灸法是中医的基本疗法,古称“灸焫”,又称艾灸,传统灸法以艾绒为主要材料,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或者在艾绒中掺入少量辛温香燥的药末,具有行气活血,温经通络,祛寒逐湿,升阳举陷,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并可用于保健,如《黄帝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阴阳皆虚, 火自当之”。同时《黄帝内经》还有“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记载,这里所指的正气是人体对抗病邪的力量,而且主要指的是阳气,传承着“阳气足则千年寿,炙法升阳第一方”的说法,而艾灸主要用于补益阳气。现代研究认为艾灸作用主要为药物作用、温度作用、近红外光作用。但因传统的艾灸因烟雾较大,同时需要专人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便于在病房开展,因此多功能艾灸仪应运而生,多功能艾灸仪以传统中医学理论等为指导,运用现代物理技术,通过加热专用灸片温熨体表穴位,以调整经络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效果[4]。相对于传统的艾灸疗法,具有防烟雾、安全、便于操作等优点,也便于临床大规模开展,满足了临床患者的需要。关于选穴,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十七“中风”条下,提出灸百会、大椎、风池、间使、足三里、肩井、曲池7穴预防中风[5]。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深有体会,选取上肢肩髃穴、曲池、合谷、内关、手三里,下肢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血海等穴位,在治疗中风病所致肢体功能残障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同时对于中风的二次复发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此外,根据我们科刚柔相济康复方案,对阴偏盛者以阳明经穴为主,如百会、足三里、肩髃穴、曲池、合谷,对阳偏胜者以厥阴经腧穴为主,如内关穴。临床文献灸法多见于脑卒中合并尿失禁、便秘、抑郁的治疗研究,艾灸法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治疗研究较少,且缺乏应用专科量表评价艾灸法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疗效的临床研究[6]。

中风患者多气虚血瘀,脉络痹阻,筋失所养。文献研究表明利用综合的治疗手段能够提高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艾灸疗法通过加热专用灸片温熨体表穴位,起到了调整经络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的作用,配合药物治疗、功能康复训练及护理,对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治疗效果良好。中风患者多阴偏盛,阴偏盛者以阳明经穴为主,因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通畅,则气血经气充盛,脉络畅通则手能握而足能行。其中,肩髃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有舒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可改善上肢痛、麻、凉、瘫等症状;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之一,主治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合谷穴,为大肠经原穴,属阳主表,宣通气血,降低血压,调整机能,开关节而利痹疏风,行气血,通经络,可治疗大肠经循经部位的疼痛、麻木、冰冷、瘫痪;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有理气止痛的作用,可治疗上肢痹痛、偏瘫、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证;手三里穴属手阳明大肠经,有消肿止痛的作用,配合曲池穴治疗上肢不遂;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可治疗下肢痿痹、神志病;三阴交系足太阴脾经,可改善膝脚痹痛、高血压;阳陵泉穴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有活血通络,疏调经脉的作用,可治疗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腧穴之一,有舒筋活血作用,与阳陵泉穴同时灸疗效果更好。在艾灸疗法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中,根据患者的症状,结合临床辨证,选取2个穴位,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结果表明艾灸疗法对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疗效显著。且电艾灸疗法较传统灸疗具有较多优点,避免了艾绒燃烧引起的对呼吸道刺激的不适;且温度可调控,安全性较高,烫伤率大大下降;此外,易于操作,节省人力;且操作流程易于规范;患者舒适度较高,治疗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均较高。综上所述,艾灸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及护理对改善中风病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促进早期较好尽快恢复疗效确定,在临床易于推广,临床前景较好。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版)[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2]王国宝,鲍勇.智能助理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踝关节运动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7):529-31.

[3]孙冲,徐迪荣,李碧磊.改良Rankin量表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长期生存的预后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12,41(12):179-148.

[4]阮志忠,路瑾.电子灸临床应用体会[J].江苏中医药,2014,46(10):64-65.

[5]汤兴华.孙思邈的灸疗思想探析[J].上海针灸杂志,2001,27(4):46-47.

[6]乔树真.刚柔相济综合康复方案治疗中风病恢复期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4,35(6):643-44.

(收稿2015-10-21;修回2015-12-10)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3.041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Ic86)

猜你喜欢
曲池艾灸中风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基于《针灸大成》的曲池穴穴位本意及临床应用探微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小穴位 大健康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