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金 张扶莉
西安市中医医院肿瘤科 (西安 710021)
金香散结膏联合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临床观察
郭金张扶莉
西安市中医医院肿瘤科 (西安 710021)
摘要目的:观察金香散结膏外敷联合奥施康定口服对于中重度癌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住院并伴有中重度癌痛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给予金香散结膏外敷联合口服奥施康定;对照组50例,仅给予奥施康定口服,7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镇痛疗效,止痛持续时间,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镇痛临床有效率为78%、对照组为56%;治疗组平均止痛持续时间7.7h,对照组平均止痛持续时间4.9h。治疗组卡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金香散结膏外敷联合奥施康定口服可明显缓解癌痛,提高生活质量。
主题词疼痛/中西医结合疗法肿瘤@金香散结膏@奥施康定
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也最痛苦的症状之一,作为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癌痛严重降低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癌痛规范治疗则是癌症姑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1]。目前国际公认的主流治疗方案是“三阶梯止痛法”,但仍有10%的患者无效,我国情况更不容乐观,仅41%癌痛患者得到有效缓解,晚期癌痛则仅有25%,应加大癌痛规范治疗的健康教育[2]。但阿片类镇痛药存在恶心、呕吐、便秘、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甚至有患者认为其不良反应比癌痛更难以忍受,且长期应用此类药物可能产生耐药和成瘾等,限制了其临床应用[3]。因此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尽可能降低副反应,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成为研究热点和重点。其中,中医外治法较口服中药更易为患者接受,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无成瘾性和戒断性 ,我科采用自制剂金香散结膏外敷联合奥施康定口服治疗中重度癌痛,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观察患者102例均来自我科2013年2月~10月的住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男40例,女12例;年龄24~80岁,平均51.3±12.2岁;其中肝癌22例,肺癌14例,肺癌伴胸膜转移3例,骨转移7例、食管癌5例、胃癌5例、大肠癌6例。对照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24~85岁,平均52.4±12.8岁;其中肝癌21例,肺癌15例,肺癌伴胸膜转移2例,骨转移6例、食管癌4例、胃癌5例、大肠癌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一般状况等分组大致均衡,疼痛评分及其伴随症状、口服用药剂量、肿瘤分期、KPS评分等基础资料均经统计分析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确诊为恶性肿瘤并存在癌痛的患者;年龄在18周岁~85周岁,男女均可;KPS评分≥30分,且由于我科病人多数是中晚期肿瘤患者,轻度疼痛患者少见,出于临床实际情况考虑,我们选择中重度癌痛患者为观察对象。
排除标准疼痛与肿瘤本身及其诊断、治疗无关;近1个月内进行过放疗或化疗者;自身判断疼痛强度有障碍者;依从性差而影响治疗者;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局部皮肤破溃或有皮肤过敏史者。
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奥施康定同时外用金香散结膏(组成:马钱子、九香虫、全蝎、蜈蚣、乳香、没药、红花、三七、郁金、山慈菇、冰片),金香散结膏为我院院内制剂,由我院制剂科制备提供;对照组仅口服奥施康定。其中奥施康定(国药准字J20110013)10mg/次,1次/12h,根据个体镇痛效果调整剂量,调整比例标准为25%~50%。外用制剂金香散结膏由护士贴敷,选患者疼痛最剧烈的部位为敷药点,每1部位取20g膏药外敷,24h换药,每7d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①疼痛的分级和评分标准:疼痛是一种主观症状,结合疼痛主诉分级法(VRS法)及数字化分级法(NRS法),以0~10代表不同程度疼痛, 其中0为无痛, 10为感受到的最剧烈疼痛,让患者自行选定能够代表自己所感受到疼痛程度的数字。其中0级为无疼痛,1~3为轻度,4~6为中度,7~10为重度。②镇痛疗效:参照WHO疼痛疗效评价标准(主诉疼痛程度的变化)结合数字分级法。完全缓解(CR):NRS法降低8分以上,治疗后完全感觉不到疼痛。部分缓解(PR):NRS法减少5~7分,疼痛明显缓解,睡眠基本正常,正常生活不受影响;轻度缓解(MR):NRS法降低3~4分,疼痛有一定减轻,但仍能明显感觉到疼痛,睡眠受到干扰;未缓解(NR):NRS法减少2分以下,疼痛无减轻。显效为完全缓解,有效包括部分和轻度缓解,无效为未缓解,总有效指显效加有效。③止痛持续时间:记录每次止痛持续时间并计算其平均值。生活质量变化,参照Karnofsky (卡氏,KPS,百分法)功能状态评分标准评分。治疗后评分提高≥10 分者为升高,降低≥10分者为降低,提高或降低<10 分者为稳定。④不良反应每天观察,常见如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皮疹、瘙痒等。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镇痛疗效比较治疗组完全缓解28例,部分缓解11例,轻度缓解8例,无效5例,显效率54%,总有效率为78%。对照组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9例,轻度缓解14例,无效8例,显效率38%,总有效率为56%。
止痛持续时间治疗组最长止痛持续时间9h,最短止痛持续时间5h,平均止痛持续时间7.7h,对照组最长止痛持续时间7h,最短3h,平均时间4.9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在止痛持续时间上优于对照组。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KPS评分55.9±9.9,治疗后为82.3±8.7;对照组治疗前KPS评分57.1±8.5,治疗后为74.3±5.9。经统计分析,两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P<0.01;且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临床观察过程中未出现无效病例,金香散结膏外敷后出现皮疹、瘙痒者6例,发生率为11.8%,且在24h~48h后消失。恶心呕吐、便秘等情况经统计分析两组无显著差异。
讨论中医认为,癌痛与癌瘤本身关系密切,六淫、痰饮、瘀血、内伤七情等皆为癌痛的致病因素。其中一种或数种病因相合,邪正交争于体内,结聚于脏腑经络,致使气机紊乱,血行不畅,经络痹阻,瘀血凝滞,留于局部而蕴块作痛,总则通则不痛,久痛必瘀[4]。中医药治疗癌痛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尤为突出,有其独有的特色与优势。中医外治强调通过皮肤、黏膜、腧穴、孔窍等人体体表部位直接给药,对于口服给药困难的患者尤为适宜。《医学源流论》曰“使药性从皮肤如腠理,通经贯络,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中药外治、体表给药,作用直接,通过皮肤和黏膜表面吸收,能够使药力直达病所,相较于口服、静脉给药等其它方式,无肝脏首过效应,毒副作用相对较小[5]。现代医学认为癌痛往往由于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致骨破坏,累及或压迫神经、胸膜、血管,且肿瘤组织释放相关因子使外周、中枢敏化。这与中医学理论中邪毒、瘀滞等有形之邪阻滞,脏腑经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颇为相似。邪毒内蕴,气滞血瘀为癌痛的基本病机,邪毒又与瘀滞互为因果,导致恶性循环,故治疗的关键在于“毒”、“瘀”,当以行气化瘀通络,攻毒止痛为法。
金香散结膏是我院多年治疗癌痛的经验方,该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肿解毒的功效。其中全蝎、蜈蚣以解毒散结,消肿止痛为君药;另加马钱子以加强止痛之力,九香虫化瘀通络止痛,共为臣药;红花、三七活血祛瘀,凉血解毒以止痛;郁金可“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于止痛,为佐药;山慈菇郁结破血行气消积,生乳香、没药宣通脏腑,疏通经络为使。乳香、没药、冰片等,辛香走窜,能够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助药力入内,共同发挥行气通络、活血化瘀、攻毒止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欣.癌痛治疗现状调查及规范化治疗的意义[M].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1: 56.
[2]刁先民,康真,王家祝,等.三阶梯止痛疗法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30-232.
[3]何健敏,叶小卫.加味双柏散局部外敷治疗原发性肝癌癌性疼痛的初步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7):1316-1318.
[4]张泉,高鹏,蒋波.止痛膏外用治疗癌症疼痛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33(11):15-16.
[5] 刘俊保,刘延庆.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述评[J].中医学报,2013,28(1):11-13.
(收稿2015-12-22;修回2016-02-15)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6.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