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勇 黄新祥
(眉山市彭山区畜牧局疫控中心,四川彭山 620860)
浅析影响奶牛结核病检测的因素与对策
马 勇 黄新祥
(眉山市彭山区畜牧局疫控中心,四川彭山 620860)
2010年~2016年,连续6年12次对奶牛的结核病进行检疫监测,发现影响检疫检测的因素较多。对因素进行列举、分析,得出正确操作方法和坚持多次复检是保证检疫检测结果的关键。
影响因素;结核病;检测;奶牛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奶牛结核病,一直以来各地疫控中心均采用PPD皮内变态反应的方式检疫检测奶牛结核病,并对检出阳性牛进行净化(淘汰)处理。笔者从2010年~2016年先后12次参与对辖区内的7000余头奶牛的PPD变态反应检疫检测工作。发现影响检疫检测结果的因素较多,稍有不称就会出现漏检、误判。现将检疫检测人员在工作可能出现的不当操作,影响奶牛结核病检测的因素与对策浅析如下:
1.1 抗原的选择
牛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抗原宜选择如牛型提纯结核菌素(PPD),如黑龙江省生物制品一厂生产,批号2003-01;中国兽药监察所,批号2000-3。而不能选择禽结核菌素或人用结核菌素。否则将会造成检疫检测结果不清,甚至引发疫病的新感染。
1.2 抗原的稀释
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使用规定的稀释液进行稀释,一般采用0.85%的灭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原则上1瓶用稀释液2ml进行稀释。不能够想当然的采用矿泉水等进行稀释,或为了注射方便将稀释比例任意扩大。
2.1 正确的方法
PPD皮内变态反应 结核分支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方法按GB/T18645-2002方法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或变动。
2.2 不正确的方法表现
2.2.1 选择抗原皮内注射部位不正确。正确的部位应选择在奶牛颈部上中1/3处皮肤紧凑厚皮部进行。许多不熟练的同志因为奶牛的骚动和人为紧张而将部位选择在颈部上下1/3皮肤皱褶薄皮处,造成皮下注射。变皮内注射为皮下注射,造成过敏性反应炎性慢肿,未达成检疫检测目的。
2.2.2 抗原注射不当。过量注射抗原,造成抗原的浪费,甚至有可能造成肿胀消退延后等危害;注射抗原不足,造成变态反应不充分,出现漏检现象。
3.1 不认识游标卡尺,不能正确测定皮厚
或多人次经手用不的标准测定皮肤的增厚变化。许多同志因为对游标卡尺接触较少不能正确认识游标卡尺,靠估计记录皮厚和变化,造成检疫检测结果不准确。部分站(场)检疫检测人员不固定,存在多人次对同一次检疫检测结果进行测定,严重影响检测结果。
3.2 使用游标卡尺的方法不当
正确的操作应为:将游标卡尺与奶牛体表皮肤垂直卡定后取下,读数。而不少同志则是采用随意或倾斜或未卡紧皮肤就取下,读数,导致无论原始皮厚和变态反应后的皮厚均不准确,从而致使检测结果出现误差。
(1)一次变态反应检测就作为最终判定标准。部分检疫检测技术员将一次变态反应检测结果就作为最终判定结果,导致误判,严重影响最终检疫检测结果,并将其检测结果通知卫监所进行计划淘汰处理,给养殖户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2)未按规定测定变态反应皮厚。部分技术员不按规定的时间到场测定皮厚,出现过早或过迟(相差在5~10h)测定皮厚,影响了结果的判定。部分技术员凭经验办事,走马观花靠估计记录皮厚,严重影响了检疫检测的结果,影响了疫病的净化进程。
(3)未按标准判定检测结果,而是坐在办公桌前想当然的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和计划任务指标来判定结果(按比例划定)。导致疫病理论上得到了净化,而实际上未得到有效净化。
从上的浅析中不难得出:奶牛结核病的检疫检测工作是一项细致谨慎的技术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疫病控制净化带来错误的结果和经济损失。
按规定购置抗原、正确选择变态反应皮内注射部位、固定专人进行注射、使用智能游标卡尺进行皮厚测定。最为重要的是坚持2~3次复检检测。
[1] 王红英,刘祯,胡新安,等.浅谈奶牛结核病防制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奶牛,2008,(11):44-45.
[2] 赵新刚.奶牛结核病的检测及防控对策[J].北京农业,2009,(6):92.
更正提示
兹有作者赵丽、贺建忠、陈宏伟、刘俊峰、王永、高军、廖秋萍、刘永宏* 同志在本刊《兽医导刊》2016年8月下(总第254期)发表文章《“悬疑讲堂——兽医讲座”对提高兽医专业学生专业兴趣的作用》。作者简介:赵丽(1982-),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动物群发病。基金项目:国家级动物医学教学示范中心,塔里木大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TDGJ1507),特此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