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710068)
高艳琼 延 华△ 金瑞瑞 郭向阳▲
△通讯作者
150例儿童脑电图睡眠顶尖波特点的初步探讨
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710068)
高艳琼 延华△金瑞瑞郭向阳▲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儿童睡眠脑电图顶尖波的其他特点,以便更好的区别睡眠顶尖波及病理性的棘尖波。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脑电图室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的150例儿童长程(8~24h)视频脑电图,将被检者根据是否诊断癫痫分为两组。对两组被检者睡眠脑电图的非快速动眼睡眠Ⅰ期(NREM Ⅰ)的标志性波顶尖波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从分布部位而言,两组被检者顶尖波出现的部位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从分布时间而言,两组被检者顶尖波出现的时段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论是在儿童癫痫患者还是正常儿童对照者顶尖波都具有以下特点:①顶尖波除了出现在中线及双侧中央、顶脑区外,在双侧额、额后脑区导联最明显;②NREMⅢ期、NREMⅣ期睡眠中仍可见到少量的顶尖波;③在轻度思睡状态下也会见到类似顶尖波的发放。
主题词脑电描记术@睡眠顶尖波儿童
顶尖波是非快速动眼睡眠Ⅰ期(Non-rapid eye movement I period, NREMⅠ)的标志性波,最早被称之为开效应,也曾叫顶部棘波、V波、一过性顶部尖波以及双侧顶部驼峰[1]。虽然脑电图研究者对顶尖波的特点已有比较详尽的认识,在实际的阅图过程中就顶尖波的辨认仍会遇到很多的困惑,如果将顶尖波误认为是痫样放电,将会引起误诊及误治。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50例儿童长程视频脑电图,发现睡眠顶尖波除了以往提及的特点还有其他特点,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脑电图室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150例儿童长程视频(8~24h)脑电图资料,均包括清醒及完整的睡眠周期。其中癫痫组是诊断为癫痫的患儿70例,男37例,女33例,年龄均在5~15岁之间,平均年龄10±0.5岁;对照组为未诊断为癫痫的正常儿童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均在5~15岁之间,平均年龄9.7±0.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病例中排除其他严重脑部疾患及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对照组大多为以头痛、头晕来就诊的患儿,经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后未发现异常。
2检查方法运用日本光电32通道脑电图〔型号(JE-921A)〕进行采集,头皮电极采用国际标准10-20系统安放,单极、平均、双极(双极描记纵联、双极横联、双极环联)描记[2]。检查时患者位于安静环境中采取卧位。首先进行清醒脑电图的描记,患者安静闭目,待基线平稳确定电极接触良好后描记3min,然后进行睁闭眼、过度换气、闪光刺激诱发试验,接着描记大约20min左右,每两分钟换一次导联,其余时间患者在监测范围内正常活动。因为描记时间足够长,均有自然睡眠的过程。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双侧P<0.05为显著差异。
结果
1睡眠顶尖波的分布部位从顶尖波的分布部位而言,70例儿童癫痫患者病例中,顶尖波仅出现在中线及左右中央、顶脑区导联的仅有8例,除中线及双侧中央、顶脑区以外,有52例同时出现于双侧前额、中额脑区,有10例同时出现于双侧顶枕部脑区,其中有53例波及至颞区。8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中,11例被检者的顶尖波仅出现在左右中央、顶脑区,55例同时出现于双侧额、中额脑区,14例同时出现于双侧顶枕部脑区,其中有60例波及至颞区。两组被检者顶尖波出现的部位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
2睡眠顶尖波的分布时间从顶尖波的分布时间而言,被确诊为癫痫的70例患者中顶尖波除了出现在深度思睡及NREMⅠ期并延伸至NREM Ⅱ期,56例患者均延伸至NREMⅢ期,9例延伸至NREMⅣ期。5例患者轻度思睡(双侧顶针脑区α节律尚未完全解体)即出现了类似顶尖波的发放。在80例空白对照组被检者中,64例被检者的顶尖波均延伸至NREMⅢ期,10例延伸至NREMⅣ期,6例轻度思睡(双侧顶针脑区α节律尚未完全解体)即出现了类似顶尖波的发放。两组被检者顶尖波出现的时间而言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
讨论
以往的脑电图参考书对顶尖波的特点已经有一定的描述,大多学者认为顶尖波最早出现在4~6月龄,其代表大脑反应状态的改变,顶部尖波是继发于不同刺激(通常为听觉)的诱发电位,产生于额叶辅助运动区的后部[1]。出现的时间为 NREMⅠ期至NREMⅡ期睡眠的早期,主要出现在中线及左、右中央顶区,可有非恒定性的左右不对称,波形为单峰或双峰的高波幅负向尖波,波峰或尖或钝,以间断散发、短时阵发或以比较规则的间隔连续发放[2]。 专门研究脑电图顶尖波的国内文献几乎为零,国外文献也较少。有国外研究者利用功能磁共振研究了血流动力学与顶尖波的关系,其中认为顶尖波除了出现在双侧中央内外侧外,还会出现在双侧枕区内侧,与本研究的结果之一相符[3]。
典型顶尖波主要出现在双侧中央顶及中线部位,这种顶尖波很容易辨认。顶尖波与病理性棘、尖波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从波形上讲,顶尖波波峰相对较钝,棘尖波波峰较尖;②从出现部位讲,顶尖波主要出现在中线及左右中央、顶区为主,而棘尖波可以出现在任何部位和范围;③从出现时间讲,顶尖波仅见于浅睡期,随睡眠加深而消失,棘尖波波则可以出现在任何时间,浅睡期数量常增多,但并不仅见于浅睡期。研究发现对于癫痫患儿及对照组而言,顶尖波出现的部位和时段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除已经认识到的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①顶尖波除了出现在中线及双侧中央、顶部脑区外,顶尖波在双侧额、额后脑区导联最明显,如果将这种顶尖波误认为异常放电将会引起大量的误诊;②睡眠顶尖波是进入NREMⅠ睡眠的标志,可以持续到NREMⅡ早期,研究分析发现NREMⅢ期、NREMⅣ期睡眠中仍可见到少量的顶尖波,因为睡眠分期只是一种人为的划分,每个分期之间都有过渡,而且也不是截然分开的;随着睡眠的加深,顶尖波的形态及分布也不尽相同,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③之前认为顶尖波出现于NREMⅠ或者深思睡的状态下,实际当中会发现在轻度思睡状态下也会见到类似顶尖波的发放。已经有报道呼吁不必对脑电图硬性作睡眠分期[4],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脑电图电极位置安放的不精确,也会给阅图带来一定的困难,比如中央、顶的电极位置太靠近额区,顶尖波的位置可能就是在额区明显,如果枕部电极太靠近顶,顶尖波就会出现在枕部脑区导联。所以在实际阅图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理论结合实践,才不至于误诊。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常规的脑电图仅仅是在头皮记录到的大脑神经元的放电,尽管严格遵守国际标准安防系统,也有可能与大脑的解剖部位不完全吻合,所以上述分析结论知识是基于头皮脑电图的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印证。睡眠是癫痫活动的有效诱发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常规清醒脑电图正常而又疑似癫痫的病人,可提供更多的信息。慢波睡眠期的第1、Ⅱ阶段,癫痫活动的活化作用最明显[5],所以准确辨认顶尖波和棘尖波在临床应用中显得尤为重要,希望该研究发现能够有助于脑电工作者及相关医务人员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秀琴.神经系统临床电生理学(上)-脑电图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43.
[2] 吴立文. 临床脑电图图谱[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6-7.
[3] John MS, Matteo C, Zulfi H,etal. Functional Imaging of Sleep Vertex Sharp Transients[J]. Clin Neurophysiol, 2011, 122(7): 1382-1386.
[4] 张文渊.再议有关脑电图描述中睡眠分期的问题[J].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4,23(3):48.
[5] Broughton RJ. Epilepsy and sleep:a synopsis and prospectus. In:Degen R,Niedemeyer E Epilepsy,Sleep deprivation [J]. Amsterdam Elserier, 2007,317-345.
(收稿:2015-11-30)
【中图分类号】R7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4.033
▲中国人民解放军61068部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