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俐教授辨治慢性咳嗽的中医临床经验

2016-04-05 02:49:05刘新宇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肺失肺气李老师

刘新宇,李 俐

(广州市中医医院广东广州510130)

李俐教授辨治慢性咳嗽的中医临床经验

刘新宇,李 俐

(广州市中医医院广东广州510130)

Clinical experience of Li Liprofessor on chronic cough

慢性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中医在治疗上颇有治疗优势。李俐教授为广州市中医院呼吸科主任,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长期致力于呼吸病临床研究,其治疗慢性咳嗽临证思路清晰,方药运用灵活,注重审证求因,重视调养脏腑,认为慢性咳嗽病机特点为余邪未尽、留滞肺脏,脏腑虚损、虚实夹杂,治疗上注意扶正与祛邪相结合。

慢性咳嗽;中医经验;医案

慢性咳嗽,为咳嗽时间持续≥8 w以上,X线胸片无明显肺疾病证据的咳嗽称之“慢性咳嗽”,咳嗽往往是患者唯一就诊症状。慢性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原因主要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1]。慢性咳嗽当属中医“咳嗽”范畴。李俐教授为广州市中医院呼吸科主任,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长期致力于呼吸病临床研究,认为慢性咳嗽是由于余邪未尽、留滞肺脏,脏腑虚损、虚实夹杂,治疗上注意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用药颇有经验,现介绍如下。

1 余邪未尽,留滞肺脏

《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气为病……肺为咳”,风、寒、燥、火、暑、湿这些外邪侵犯人体,不论是从口鼻而入,还是侵犯皮毛,首先犯肺而导致肺卫失宣、肺窍不利。李老师认为,慢性咳嗽常因外感治疗失当而导致风邪未尽,稽留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咳。肺失宣降日久,常耗伤正气,易出现正虚邪恋,久咳不愈。临床症见:阵发性咳嗽或鼻塞流涕或鼻痒喷嚏、遇风或寒冷诱发或加剧、舌质偏淡苔白脉细。治疗宣降肺气、祛风止咳,用药上,李师常以止嗽散加减。方中紫菀、百部润肺止咳,桔梗宣通肺气,与白前相配降气化痰,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荆芥疏风解表,以除在表余邪久咳正气已伤,常加用党参、黄芪、防风、白术扶正祛邪固表;如鼻塞流涕可加用苍耳子、辛夷花、白芷;痰多色黄加用浙贝、黄芩或联用千金苇茎汤;咽痛不适加用西青果、龙利叶、木蝴蝶;久咳伤阴口干加用沙参、麦冬。

南方天气多潮湿闷热,特别是广东,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又喜饮冰冷饮料及清热之凉茶,使人体之阳气损伤。调查显示广东慢性咳嗽患者以寒邪恋肺为多见[2]。风寒外感,肺失宣肃,阳气已伤,久咳不愈,进而化为寒饮。临床上症见咳嗽遇冷风则发,咳甚气逆胸闷,面色白,舌淡暗,苔白滑,脉沉细。治疗当宣肺止咳、温阳化饮,李师常用内外合治之法,内服以止嗽散合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外用中药菟丝子、莱菔子、白芥子、苏子、干姜、细辛、桃仁,加海盐炒热后布包外敷胸背温寒通络,收到满意的效果。

2 脏腑虚损,虚实夹杂

《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由此可见,咳嗽不仅是肺的疾病,咳嗽的发生还与脾胃、肝、大肠、肾等脏腑密切相关。

《医宗必读·痰饮》指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土属太阴而主湿,若脾失健运,清浊相干,湿浊内聚,积饮成痰,痰湿壅肺,肺失宣肃而咳嗽痰多。脾运化功能失职,气血生化不足,肺气亦虚,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李老师认为部分病人久咳不愈,与肺气受损,脾胃失健,痰湿蕴肺有较大关系。症状多见:咳嗽气短、咳声无力、纳差、自汗畏寒、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细弱,用药常用陈夏六君汤加减。以党参、白术益气健脾,陈皮、法夏、茯苓截生痰源。如痰多色白,可加用三子养亲汤;湿重加用薏仁、苍术、藿香、佩兰祛湿;嗳气反酸加用乌贝散;久病伤肾常加用蛇床子、杜仲、菟丝子温肾助阳,取“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义;舌苔腻者加谷麦芽、山楂、厚朴。

肝与肺关系密切,肺主肃降,肝主升发,肝肺升降协调才能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运动。若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循经上行影响肺之宣降,形成肝火犯肺之证;反之,肺失宣降日久,燥热下行,引起肝失条达,疏泄不利。临床上症见咳嗽引胁痛、胸闷咽干口苦、情志不舒、脉弦等,治疗应疏肝宁肺为主,常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若胁痛明显加用田七、郁金、川楝子、赤芍柔肝止痛,阴虚加用沙参、生地黄、枸杞子等。平时久咳胸闷者,在常规辨证基础上加用柴胡、郁金、川楝疏肝以助肺气下降,也常收到很好的止咳效果。

肺与大肠相表里,胃肠积滞,腑气不通,肺气不能肃降,咳嗽难愈。现代人多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之品,加重肠胃负担,久则伤及脾胃,运化腐熟失常,则易成食积化热,腑气不通,热毒上攻于肺,加之复感外邪,肺气不利,故食滞痰阻、久咳不止。此类患者平素饮酒无度,饮食不节,症证见久咳痰多,脘腹胀满,嗳腐厌食、夜卧不安,口气臭秽,大便溏泄酸臭或秘结不通,小便短黄,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治疗宜疏导胃肠、消食化痰,以保和丸加减。方中以山楂、神曲消食,陈皮、法半夏燥湿化痰,莱菔子下气消食化痰,茯苓健脾利湿,使湿邪从小便出,连翘除郁热。若热重加黄芩、黄连,大便秘结热结者加大黄、芒硝。对老年患者,应以润燥通便为主,亦多施用决明子、玄参、火麻仁润肠通便。李老师善于应用通腑法治疗饮食积滞型咳嗽患者,认为临床不必待大便秘结,只要有咳嗽伴舌苔厚腻者,便可应用泻下通便之法,上病下取,使痰热食滞从大便出,达到荡涤积热,肠腑得通,肺气得降,咳嗽得除。

3 咽源性咳嗽宜清利咽喉

临床上常见久咳不愈伴咽痒咽痛为特征的咳嗽,此类患者常因嗜食辛辣煎炒、烟酒、遇异味或粉尘刺激等诱发或者加重,表现为咳痰不爽甚至干咳无痰、咽痒则咳、咽痛,舌偏红苔黄,脉浮或滑数,相当于现代医学之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多由感冒后失治误治而成,故使用西药抗生素等治疗效果欠佳。《医碥》有云:“火刑肺经,燥痒不能忍因咳。咳因痒,痒因火燥,是咳必有火,然有虚实之分。”李老师认为肺主气,咽喉为肺之门户,手太阴肺经上连咽喉,咽喉受邪,风热之邪郁滞咽喉,经气不利,致肺气上逆,而发生咳嗽。治疗以清利咽喉为主,临床上选用经验方千层纸汤加减(千层纸、藏青果、咸竹蜂、桔梗、皂角刺、板蓝根、蒲公英、紫花地丁、甘草)。方中千层纸润肺利咽,藏青果清热生津、利咽解毒,咸竹蜂清热泻火、化痰散结,桔梗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皂角刺消肿托毒,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若兼发热恶寒表邪未尽者,加荆芥、防风、柴胡,咳痰黄者加黄芩、浙贝,大便秘结加大黄、玄明粉,久咳夹瘀表现为舌暗红有瘀斑者加桃仁、红花,伤阴者去板蓝根、公英、地丁加玄参、麦冬、知母。

4 病例举隅

方某,男,45岁,2015年5月11日就诊。主诉:咳嗽4个多月。患者4个月来反复咳嗽,曾在我院诊断为支气管炎,予抗炎治疗效果欠佳。患者咳嗽,晨起痰多白,咽痒,汗多,无发热,纳差,大便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有慢性鼻炎病史。予做胸片示双下肺纹理增多,双肺未见实质性病变,肺功能检查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西医诊断为变应性咳嗽。中医:咳嗽,证属肺脾两虚,脾失健运,痰浊内阻,肺金失养。治疗以健脾化痰宣肺止咳为主。处方:陈皮5 g,法半夏10 g,党参30 g,白术15 g,茯苓15 g,甘草5 g,莱菔子30 g,苏子15 g,白扁豆30 g,苍耳子10 g,辛夷10 g。服用7剂后,咳痰明显减少,仍有汗出多,纳差,守原方去苏子、苍耳子、辛夷,加用北黄芪15 g,防风10 g(合玉屏风散),山楂15 g。15剂,症状基本消失,随诊未见复发。

5 总 结

慢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病难治病,病因复杂,中医在治疗上颇有优势。李老师治疗慢性咳嗽临证思路清晰,方药运用灵活,注重审证求因,重视调养脏腑,同时强调祛邪与扶正相结合,经验值得我们品味和借鉴。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S].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1):738.

[2]何德平,林琳,吴蕾,等.慢性咳嗽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5(6):560-562.

(编辑:翟春涛)

R441

A

1671-0258(2016)01-0057-02

刘新宇,硕士,E-mail:liuxinyu@gzhuxi.com

猜你喜欢
肺失肺气李老师
该得奖的李老师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针刺配合印堂灸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医学病机的探讨∗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李老师的心事
小说月刊(2015年2期)2015-04-23 08:49:40
定喘汤合麻杏石甘汤治疗热哮45例临床观察
急性咽喉炎中药方剂
中老年健康(2014年7期)2014-05-30 13: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