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婵
(天津市天津医院耳鼻喉科,天津 300211)
鼻内镜联合眉弓切口治疗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马 婵
(天津市天津医院耳鼻喉科,天津 300211)
目的 探讨应用鼻内镜联合眉弓切口法治疗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5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鼻内镜联合眉弓切口治疗并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 本研究25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完成手术,其颈部胀痛以及鼻塞症状均于3个月内消失,平均症状消失时间为(80.5±12.5)d;随访1年,未发生并发症以及复发,眉弓切口无明显瘢痕,未对患者外观产生影响。结论 应用鼻内镜联合眉弓切口法治疗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并结合针对性护理,可以产生明显的效果,其安全性高,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促进患者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手术;护理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属于鼻腔以及鼻窦较为常见的一类良性肿瘤,一般发生于颌窦,也有部分发生于筛窦和额窦,但比例较低[1-2]。既往针对该病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以及恶变倾向。研究表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术后复发率大约为78%左右[3]。该病的复发与既往实施鼻侧切开或者上唇下进路手术方式治疗具有直接关系。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鼻内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针对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而言,该患处的解剖结构相对复杂,容易发生并发症,使用手术器械治疗存在着一定的限制等,单纯应用鼻内镜实施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4]。我院积极探索应用鼻内镜联合眉弓切口治疗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取得了有价值的经验。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所纳入对象均为我院2015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共计25例。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2~66岁,平均(48.5±6.5)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5±0.8)年。患者均存在明显的额部胀痛以及一侧鼻塞症状,存在明显的嗅觉减退,但未发生溢泪或视力下降。接受鼻腔检查,其一侧鼻腔有呈灰白色息肉样新生物叶状分布,基底广泛,表面光滑,质地软。接受鼻窦冠状CT扫描,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双侧筛窦以及额窦占位性病变。接受病理检查,确定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所有患者均同意接受本研究。
1.2 手术方法[5]所有患者均以鼻内镜联合眉弓切口治疗。所有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其鼻腔以碘伏消毒,以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鼻腔。在其眶上切迹内侧眉弓下0.1~0.2 cm位置处向内下止于内眦上0.5 cm位置作切口。切开表面皮肤、皮下组织达额窦前壁,暴露出额窦及额中隔。应用0° 4 mm内窥镜作指引,切除其钩突并咬破筛房,开放其前组筛窦。应用30°内窥镜做引导,开放患者前组筛窦并切除乳头状瘤。应用金刚钻对基底部骨质予以刨光并适当扩大额窦开口。应用相同方式利用眉弓切口处理额窦内乳头状瘤以及基底部骨质。处理完毕后,应用鼻内窥镜经眉弓切口实施检查,确定额窦黏膜光滑,额窦口引流通畅,无其他异常新生物后,以碘纺纱条填塞好额窦以及筛窦,妥善缝合切口。
1.3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针对性术后护理。①心理护理。该类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存在一定程度的负性心理,担心疗效以及可能对外观造成影响等。护理人员要耐心地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法、预后以及手术方式的优势和成功案例等,告知患者颌面血液循环比较丰富,其组织修复以及抗感染能力均较强,切口易愈合。切口是位于眉弓处小口,不会留下较为明显的瘢痕,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②病情观察[6]。完成手术将患者送回病房后,严密监测其神志、面色以及生命体征等,重点观察其是否有剧烈头痛、颈抵抗以及喷射性呕吐等症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如果患者的鼻腔外敷料渗血量大,及时报告处理,并要求患者24 h内不要自行取出塞纱条。③并发症预防护理。术后帮助患者取头高卧位,床头适当抬高,防止大幅度翻身;对烦躁患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打喷嚏时可深呼吸或指压外鼻;咳嗽时,先深呼吸,吸气后张口,浅咳将痰咳至咽喉部,再迅速咳出。大小便时避免过度用力。遵医嘱正确使用滴鼻药,禁止挖鼻或用力摸鼻。④饮食护理[7]。术后全麻清醒后,予以温凉半流质低盐清淡饮食;2天后予以高蛋白质、低脂肪、高纤维、易消化饮食。忌食坚硬、辛辣以及过热和易产气的食物。⑤口腔护理。引导患者正确张口呼吸,应用口灵液含漱3 min左右吐出,含漱时引导其舌尖稍上翘,让漱口液充分流动,连续3次,每日3次,以有效保持口腔清洁。⑥疼痛护理。主动告知患者术后鼻腔填塞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疼痛,48~72 h抽出填塞纱条后症状将消失。综合应用分散注意力、松驰法多种方式缓解其焦虑及紧张情绪。必要时可以冰敷鼻额部,或按医嘱予以止痛剂。⑦眉弓切口护理。术后用碘伏擦洗切口,每日1次,第2天起辅以电磁波谱治疗器TDP照射15 min,每日2次,以促进血液循环。⑧出院指导[8]。告知其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适当体育锻炼;遵医嘱按时用药,定期复查,若病情变化,应及时回院就诊。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包括成功完成手术率、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等。
1.5 结果 本研究25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完成手术,其成功率高达100%;其颈部胀痛以及鼻塞症状均于3个月内消失,平均症状消失时间为(80.5±12.5)d;随访1年,未发生并发症以及复发,眉弓切口无明显瘢痕,未对患者外观产生影响。
额窦乳头状瘤的解剖学结构相对复杂,加之额窦口位置相对隐蔽,实施手术操作的空间非常狭小。受到观察角度以及手术器械等方面的限制,单纯实施鼻内镜下操作,则难度相对较大,部分情况下甚至无法操作。解剖学证明,额筛区紧靠前颅窝、筛板、眶内侧壁以及筛前动脉等,如果操作不善,则很可能导致出血、眶内血肿以及纸样板损伤和脑脊液鼻漏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所以,针对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选择鼻内镜联合眉弓小切口治疗方式,该方式的手术视野比较直观,能够准确而彻底地对肿瘤及其基底部予以切除,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过程中,将额窦引流口适当扩大,便于术后及时有效地清理术腔或发现早期复发病例。在眉弓位置处取小切口,不会为患者留下较为明显的瘢痕。所以,应用该方法治疗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操作较为简便,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有效的手术方式必须结合针对性的护理,才能实现最佳的效果。本研究中,针对接受该类手术治疗的患者,认真做好了病情观察以及心理、饮食、疼痛和眉弓切口相关护理工作,有效预防和减轻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使得住院时间大幅度缩短,提升了患者治疗配合的依从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该方法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1] 黄秋华,涂慧慧.鼻内镜联合眉弓切口治疗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术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46-48.
[2] 申月玲,赵晓峰,马瑞霞.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1):38-41.
[3] 张晓静,赵玉林,苏红霞.鼻内窥镜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治疗中的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1,20(2):207-208+211.
[4] 李健勇,刘志奇.鼻内镜联合眉弓小切口治疗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报告[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25(4):339-340.
[5] 汤晨,刘收厚,刘志标.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0,32(24):3460-3461.
[6] 郭虹,张丹.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6):566-568.
[7] 刘艳,陈绮琴,李小风.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经泪前隐窝进路手术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18(1):168.
[8] 李秀雅,梁晶.1例侵及颅底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0,24(33):3099-3100.
马婵(1982—),女,天津人,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
B
10.3969/j.issn.1004-7115.2016.11.044
2016-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