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艳 李佳川 姚春梅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基于专业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药学拉丁语教学实践与探讨*
任艳李佳川△姚春梅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研究院,四川 成都610041)
Discussion on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pharmaceutical latin language 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l
Ren Yan, Li Jia-chuan△,Yao Chun-mei
(Institute of National Medicine,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Sichuan Chengdu 610041)
摘要药学拉丁语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该课程的语言特点、知识结构、应用方向等,结合专业互动教学模式,将二者有机结合。提出药学拉丁语专业互动教学实践方案,为提高药学拉丁语教学质量提供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专业互动;教学模式;药学拉丁语
药学拉丁语是医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重要的专业先导课。药学拉丁语的学习,对医学、药学等专业学生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起着重要作用。因其专业性强,现不再作为日常用语使用等特点使得其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特别对于非语言专业的学生,按部就班的教学易感觉枯燥,不利于知识的积累。本研究旨在基于医药专业学科特点、将互动式教学模式与药学拉丁语特点相结合,对课堂教学实践方法与模式进行探讨,为提高药学拉丁语的教学效率与效果提供参考。
1药学拉丁语课程特点
1.1课程基本特性
拉丁语起源历史悠久,是目前生物、医药界的国际用语[1]。由于拉丁语本身具有词意准确、语言清晰、语法严密等特点[2],且各国药典用其命名药品、国际间只通用拉丁语处方等,拉丁语已作为我国各医药类院校的专业必修课。因此拉丁语在科学用语上起着工具性作用,药学拉丁语的学习将会是医药类学生查阅外籍文献,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有力工具。
1.2专业重要性
1.2.1是药用植物学、生药学等专业基础课与应用先导课
药学拉丁语作为药用动植物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植物分类和生物鉴别的常用工具之一[3]。生药学、中药鉴定学主要是对天然药物的考证及药物质量和用药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其根本在于保证所用天然药物的准确性[4]。然而中药(生药)存在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造成药名指向不明确等问题,为后续研究带来困难。如屠呦呦在诺贝尔奖演提到“关于青蒿入药,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然而,古籍虽多,却都没有明确青蒿的植物分类品种。当年青蒿资源品种混乱,药典收载了2个品种,还有4个其他的混淆品种也在使用。”强调了药材学名、植物学名对物种辨别的重要性。拉丁语对植物以双名法命名,一物一名,世界通用,既保证所指药材基源的准确性,又利于国际交流,可作为各物种的“身份证”[5]。物种学名得以确定,才能保证天然药物开发的物种准确性。
1.2.2是医生处方的必要工具
医用处方的文字表述清晰统一是非常必要的,而拉丁文书写的处方,简便快捷、表达准确、国际通用,因此是医生处方的必要工具。
1.2.3助益于医学英语等专业英语的学习
药学拉丁语的学习有助于对医药等专业英语的学习。从医用英语的语音、词汇等方面均可见拉丁语的身影,其构词法与拉丁语类似,可见拉丁语对于医用英语的渗透影响作用之大[6]。因此,学习药用拉丁语对医用英语学习具有推进作用。
1.3课堂教学现状
拉丁语作为国际性科学用语,本身具有语言专业性强、生活运用少、理解难度大、记忆热度小等特点。在药学拉丁语讲授方面更侧重于拉丁语名词语法、动植物学名命名等,使得原本刻板的语言应用范围更加受限[7]。因此在课堂上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上课时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下课处于机械回录状态,所学目的仅为应付考试,而药学拉丁语所学目的并未达到。
2互动式教学模式特点与优势
互动式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转向实现教与学二者共同参与,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思考与创新的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在课程教学中添加互动式教学模式手段,达到以素质教育为本的目的[8]。在教学过程中二者互相影响,共同进步,并在互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与学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教材内容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等方式使教学模式变得开放灵活,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9]。
3药学拉丁语专业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
3.1互动式教学在药学拉丁语中应用属意
拉丁语本身是一门语法结构复杂、口头交流已不再使用的书面语言,再融入医药专业性,所涉及的专业内容非常广泛,更增加其理解的的困难性。在实施互动式教学时,教学难度非常大。因此,需结合学科与语言的特点进行实施。
授课前,教师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向学生合理分配预习任务,再由学生在课上对所布置预习内容进行总结,便于根据学生的预习效果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教学节奏把控,牢牢抓紧课程进程;结合药学拉丁语的重难点,及时将教学重心示意给学生,使整节课的内容始终围绕着教学主心骨。对于重点章节可适当放慢教学节奏以便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解。同时,授课中注意与学生情感上的交集与思维的交流,多运用生活中、医药实践中的实例,为拉丁语这门“死”语言带来生机,达到思想鲜活,语言不死的知识积累状态。课堂外,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巩固课上学习知识,保证教学活动的良性循环,达到以辅助教育、主动学习为本的教学目的。
3.2互动式教学在药学拉丁语中应用模式
3.2.1结合应用讨论模式
考虑到药学拉丁语因自身缺乏灵活运用的特点而导致课堂氛围死板沉闷,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新鲜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组织学生结合家乡道地药材、亲身使用过的药材等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分享讨论结果。有利于提高在课堂上的活跃性、积极性,改变其对拉丁语观念:拉丁语并非格格不入,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对于教师的授课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
3.2.2师生角色互换模式
为了更好地配合互动式教学模式开展,可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转向师生角色互换方式[10]。通过这一模式,学生在课下对该课程的准备过程中便可掌握本节课知识的要点,对该篇知识自主吸收消化。这样的方式达到不仅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又以提问环节促进学生间互相讨论,共同思考,同时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可谓落实以素质教育为本的教学模式。
3.2.3第二课堂交流模式
药学拉丁语不仅是专业课,更是一门语言,语言的学习需要大量词汇的积累,因此不能只停留在书本和课堂中。为加强和巩固对药学拉丁语的理解使学生可灵活运用于生活的所见所闻中,可以鼓励师生在课堂之外开展一系列实践与研究活动即开设第二课堂。
例如组织同学“游校园,赏花木”,同时运用拉丁语来对各类药用植物的学名进行阐述,加强学生对双名法的理解,引申出形成的药材,赋予其浓厚的药味,强化学生对药材拉丁学名的记忆。一方面给予学生以不同于课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又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
4结语
药学拉丁语是医药工作者必备专业性交流工具,因而学好这门课程十分必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专业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根本核心是“以学生为本,调动主观能动性;以培养学习能力为本,加强知识兴趣性;以相互交流为本,达到教学相长的动态平衡”,从而为药学拉丁语这门难学而重要的课程注入新鲜元素,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这门工具性语言。
参考文献
1沈显生. 植物学拉丁文的起源与发展[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1997,(1): 48-52.
2丁谋. 拉丁语教学不容忽视[J]. 卫生职业教育, 1997,(2): 55-55.
3谈献和. 试论中药拉丁语的课程特点及教学重点[J].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93, 9(3): 61-62.
4鲁冰. 拉丁文在中药鉴别中的作用[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1996, 12(57): 55-55.
5林棋. 中药拉丁语教学的重要性[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 27(8): 74-74.
6高丽. 拉丁语对医学英语形成与发展的影响[J]. 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8): 832-834.
7张磊,辛海量,韩婷,等. 重视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课程中拉丁名的教与学[J]. 药学实践杂志, 2011, 29(2): 153-155.
8李华,吴云勇. “互动式”教学模式论析[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08, 32(3): 77-79.
9时光,张绍学,罗晓芹. 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与“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3, 24(10): 164-166.
10刘锦. 解析高中英语教学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 中学生英语, 2014,(11): 77-77.
(收稿日期:2015-12-22)
作者简介:任艳,女,讲师,主要从事药学拉丁语、生药学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renyan@swun.cn。△通讯作者:李佳川,男,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药及民族药物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Email:ligat@163.com。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编号:2014YB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