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上颌前突的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体会

2016-04-05 00:56王爱平王道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正畸联合治疗外科

王爱平, 桂 娟, 张 鹏, 王道强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 口腔科, 江苏 泰兴, 225400)



骨性上颌前突的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体会

王爱平, 桂娟, 张鹏, 王道强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 口腔科, 江苏 泰兴, 225400)

关键词:上颌前突; 外科; 正畸; 联合治疗

上颌前突是颌面部较常见的畸形之一,常表现为上牙前突、深覆牙合或深覆盖、上唇短缩、开唇露齿状。上颌前突通常采用正畸改善牙齿的咬合关系。作者对2009年3月—2015年6月15例上颌前突畸形患者行外科正畸联合矫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骨性上颌前突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0~35岁。主要临床特征为开唇露齿、上颌骨发育过度、上前牙及牙槽骨明显前突、下颌骨发育基本正常或轻度后缩。前牙深覆盖,后牙为远中关系。

1.2治疗方法

询问患者既往史、家族史,术前行常规全身检查,确认患者全身情况能够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如有龋齿、牙周病,应在术前进行治疗。15例患者均安排外科和正畸科会诊,确定手术可行性、术式方案及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的问题,并估计疗效[1-2]。

1.2.1术前正畸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牙列排齐,协调上下牙弓之间的宽度,平整Spee曲线,矫正牙长轴代偿性倾斜。在治疗前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上颌拔牙隙主要用于手术后退上颌前部骨段。术前正畸治疗在磨牙颊面管前弯制欧米加曲的弓丝,用于维持上牙弓的长度,防止拔牙隙缩小。下颌拔牙隙多用于下切牙内收去代偿、曲线改正以及磨牙关系的调整。此外,上牙弓前段较窄的患者,术前正畸治疗过程中应适当加以扩大上牙弓前段,以便手术后退上颌骨前段后上下牙弓的宽度匹配。

1.2.2手术设计:主要包括头影测量和模型外科的分析,确定手术方案,并指导术前正畸治疗。完成术前正畸治疗后,由于牙颌关系的改变,应重新取模、拍片,完善手术方案。

1.2.3 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的头影测量数据,结合正常人的头影测量值进行分析设计,确定截骨的部位、骨移动的方向与距离,预测手术后的效果。取精确的石膏模型并记录患者咬颌关系。根据头影测量中所得出的各项数据,通过模型外科从三维方向了解上颌骨移动术后颌关系的变化,在三维空间上恢复其良好的咬颌关系。制作颌板,在完成模型外科后,将自凝塑胶放入上下颌模型间,记录其咬合关系,待自凝塑胶凝固后取出打磨备用,制作手术弓丝,固定于每个托槽之间,以备术后牵拉固定。

1.2.4手术方法:15例患者均采用上颌前分骨切开后退术使上牙槽骨后退。在根尖上方约5 cm处做双侧第一前磨牙间水平截骨[3-4]。在双侧第一前磨牙的近中缘分别做垂直切开线,并使之与水平截骨连线,根据术前测量上颌后退的距离,再分别在双侧第一前磨牙处做垂直截骨。前颌骨轻轻向下方扳折,使之折断下降,可后退至术前设计的理想位置。置入预制的咬合导板,使咬合面与咬合导板完全吻合,颌间固定。

1.2.5术后正畸:手术后3个月左右开始术后正畸。术后正畸主要是咬合关系的精细调整,目的是进一步排列牙齿和调整咬牙合,使牙颌功能进一步完善,最后达到稳定、协调的咬牙合关系。正颌手术后正畸治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术后正畸治疗结束后,常规保持,时间6~10个月。

2结果

15例患者经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后,颌骨关系基本正常,牙弓形态及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上颌前突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矫治结束后观察半年,若无复发倾向,则可拆除固定矫治器,戴保持器,保持疗效。取结束模型摄面像及头颅侧位片,评价治疗效果[5-8]。经过一年的定期随访,稳定性良好。

3讨论

上颌前突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畸形,主要表现为上颌牙列前突、开唇露齿、牙弓狭窄及腭盖高拱。在青少年时期一般可以通过正畸的方法来进行矫正。而成人颌骨畸形仅通过正畸或外科手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9]。单纯正畸拔牙矫治,主要是通过移动牙齿的掩饰性矫治来完成的,无法矫正前突的上颌骨;同样,单纯正颌手术也只能矫正面型,移动了颌骨位置关系后,更加重上下牙弓紊乱,其稳定性差,难以保持手术效果。正畸与外科联合治疗能达到面型和咬合关系的同时矫正,疗效稳定。

参考文献

[1]景先明, 刘名燕, 罗晨, 等. 正畸配合根尖下截骨术治疗严重双牙弓前突的临床研究[J].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3, 9(3): 152.

[2]李承昊. 临床正畸治疗联合正颌外科矫治骨性上颌前突的临床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 2013, 12(12A): 143.

[3]杨天栋. 应用环托活动矫治器矫治上颌前突32例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4(23): 46.

[4]刘曙光, 艾伟健, 周会喜, 等. 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治疗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畸形[J]. 广东医学, 2011, 11(22): 2978.

[5]张岚. 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的手术配合体会[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2, 5(4): 249.

[6]王琰, 陈希哲. 口腔颌面部骨组织缺损修复材料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1, 4(3): 175.

[7]田华, 吴补领, 毕振宇, 等. 激光三维扫描建立颌面部软组织模型在正畸中的应用[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1(5): 864.

[8]顾晓宇. 数字化口腔颌面缺损赝复技术[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2, 5(5): 272.

[9]孙长伏, 李瑞武. 舌骨下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1, 4(12): 716.

中图分类号:R 7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07-154-01

DOI:10.7619/jcmp.201607050

收稿日期:2015-07-16

猜你喜欢
正畸联合治疗外科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稳定性研究
热激活镍钛弓丝和普通镍钛弓丝在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差异
布地奈德联合华法林钠对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价值评析
四手操作在光固化树脂粘接托槽中的应用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