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恒生
(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 江苏 扬中, 212200)
磺胺类药与酸性药物同服引起血小板减少、贫血的不良药物反应研究
丁恒生
(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 江苏 扬中, 212200)
关键词:磺胺类药; 酸性药物; 血小板减少; 贫血; 不良药物
磺胺类药是指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的临床治疗中[1]。长期的临床研究[2-3]发现,磺胺类药的不良反应较多,长期服用可对患者造血系统功能产生影响,尤其是与酸性药物同时服用时,可引起血小板减少、贫血等不良反应。本研究对磺胺类药与酸性药物同服引起血小板减少、贫血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同服磺胺类药和酸性药物发生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的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6~51岁,平均年龄为(39.1±2.2)岁。12例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12例患者中,急性膀胱炎4例,其中3例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片联合维生素C,1例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片联合含有酸性药物成分的中成药;急性肠炎5例,给予磺胺甲恶唑片联合干酵母片;十二指肠溃疡3例,给予磺胺甲恶唑片联合含有酸性药物成分的中成药。
1.2研究方法
采集2组患者空腹静脉血,使用血清离心机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弃上清液。使用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12例患者血小板计数、外周血红细胞计数,检测试剂为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配套试剂。检测结束后,给予12例患者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血小板治疗,治疗周期为2周。
1.3对比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12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外周血红细胞计数。疗效评价标准:根据患者症状变化情况和血小板计数、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治愈:患者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消失,血小板计数、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达到标准范围;有效:上述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小板计数、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均明显上升;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或进一步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指标(治疗总有效率、性别比例)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差异;计量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独立样本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2例患者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分别为(209.6±32.3)×109/L、(4.8±0.4)×107/μL,较治疗前的(89.2±10.1)×109/L、(3.1±0.3)×107/μL显著升高(P<0.05)。治疗1周时,12例患者中治愈3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66.7%;治疗2周时,12例患者中治愈9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12例患者治疗1、2周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国外临床研究[4-5]显示,磺胺甲恶唑每周可导致100万使用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约有90%的患者为血小板减少,5%的患者为贫血。还有临床研究发现,磺胺类药在与其他药类联合使用时,也可导致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和贫血,但发生率较单一用药低。国内临床研究[6]发现,磺胺类药与酸性药物同服可引起血小板减少、贫血等不良反应,但发生率较低,发生群体主要为住院患者和老年人群。现阶段中国临床尚未完全明确磺胺类药与酸性药物同服引起血小板减少、贫血的作用机制,但多数临床研究[7-8]均已证实同服磺胺类药和酸性药物发生血小板减少和贫血作用机制至少有3种。
本研究发现,同服磺胺类药和酸性药物发生血小板减少和贫血作用机制由强至弱分别为以下3项: ① 骨髓抑制性血小板减少。一些酸性药物在与磺胺类药同时服用后,可对患者机体内巨核细胞的生成产生抑制作用,或对已经生成的巨核细胞产生毒性作用,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可导致患者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最终导致患者机体发生造血障碍,临床表现以血小板减少和贫血为主[9]。Guedes GB等[10]研究发现,这一作用机制具有可逆性,与患者的用药剂量存在明显相关性,若患者停止用药,不经治疗也可自愈,但自愈时间相对较长。顾爱华[11]在对“磺胺类药物的应用及不良反应”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时,也证实了Guedes GB等所得研究结果的客观性。②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磺胺类药和酸性药物均具有抗原性,两类药物同时进入患者机体后,可导致机体对两种药物产生依赖性,且依赖性明显强于单一用药。由药物依赖性产生的抗体可对血小板造成破坏,具体破坏机制可分为3种类型,最常见的为半抗原型,其次为免疫复合物型和自身免疫型[13]。③ 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酸性药物本身可对机体血小板、外周血红细胞产生轻微的直接破坏作用,在与磺胺类药同时服用后可形成复合物,且酸性增强,对机体血小板及红细胞产生的损害加重。Elzagallaai AA等[14]研究发现,磺胺类药、酸性药物同时服用可对抗血小板膜和血小板保护因子的相互作用产生干扰,导致机体血小板存活率降低,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本研究结果发现,磺胺类药与酸性药物同服引起血小板减少、贫血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但不可否认的是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存在显著相关性[15]。本研究给予12例患者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血小板治疗。免疫球蛋白是一种与抗体分子相似性极高的球蛋白,该种物质可有效提高机体抵抗力,在多种疾病的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价值。治疗周期结束后,检测12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发现,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磺胺类药与酸性药物同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可对患者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临床应不断总结用药经验,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以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冯长根, 熊宇迪, 刘霞, 等. 钨磷(硅)酸磺胺盐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合成、光谱学与抗菌活性[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30(6): 1441-1445.
[2]李永翰, 温凯, 于雪芝, 等. 磺胺类药物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其与磺胺噻唑相互作用研究[J]. 分析化学, 2015, 11(3): 366-370.
[3]康晶燕, 黄世杰, 赵秀华, 等. 两种磺胺喹噁啉锌(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J]. 无机化学学报, 2015, 31(4): 798-806.
[4]Zhang J W.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sulfa drugs based on theoretical prediction and experimental examination in TiO_2 suspension[J]. Research on Chemical Intermediates, 2014, 40(3): 1089-1102.
[5]Ebrahimi H, Hadi J S, Ansari H S, et al. A new series of Schiff bases derived from sulfa drugs and indole-3-carboxaldehyde: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spectral and DFT computational studies[J].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2013, 1039: 37-45.
[6]Baricordi N, Benetti S, Bertolasi V, et al. 1, 4-Dithiane-2, 5-diol as an efficient synthon for a straightforward synthesis of functionalized tetrahydrothiophenes via sulfa-Michael/aldol-type reactions with electrophilic alkenes[J]. Tetrahedron, 2012, 68(1): 208-213.
[7]Xu Z, Song C, Hu Y, et al. Molecularly imprinted 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 coupled with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r trace analysis of sulfa drugs in complex samples[J]. Talant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1, 85(1): 97-103.
[8]葛建国. 磺胺类药物常见的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2, 28(48): 9-9.
[9]金英. 柳氮磺胺吡啶柳氮磺胺吡啶13例不良反应分析[J]. 医药前沿, 2012, 02(8): 169-169.
[10] Guedes G B, Karan A, Mayer H R, et al. Evaluation of adverse events in self-reported sulfa-allergic patients using topical carbonic anhydrase inhibitors[J]. Journal of ocular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Ocular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2013, 29(5): 456-461.
[11] 顾爱华. 磺胺类药物的应用及不良反应[J]. 健康必读: 中旬刊, 2012(9): 243-244.
[12] 程金芝, 华淑静. 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特殊反应1例报告[J]. 吉林医学, 2010, 31(11): 1569.
[13] 赵纳. 复方磺胺甲恶唑联合常规雾化治疗支气管结核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 10(8): 1186-1187.
[14] Elzagallaai A A, Koren G, Rieder M J, et al.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in vitro platelet toxicity assay (ipta) for the diagnosis of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 to sulfonamides[J].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13, 53(6): 626-632.
[15] Su Y, Ling J B, Zhang S, et al. Organocatalytic cascade sulfa-Michael/aldol reaction of β, β-disubstituted enones: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tetrahydrothiophenes with a trifluoromethylated quaternary center[J]. 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13, 78(21): 11053-11058.
收稿日期:2015-12-22
中图分类号:R 5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11-161-02
DOI:10.7619/jcmp.20161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