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欣(汶川县人民医院ICU主管护师,四川 汶川 62300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管理方法探讨
易 欣
(汶川县人民医院ICU主管护师,四川 汶川 623000)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后,观察选择不同湿化方法实施气道湿化管理后获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09月~2016年08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凭借抽签分组;A1组:微量泵;A2组:间断推注;A3组:氧化雾化;对比气道痰液黏稠度变化差异以及肺部感染控制时间差异。结果在气道痰液黏稠度变化以及肺部感染控制时间两方面,A1组优于A2组以及A3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非常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实施气道湿化管理的过程中有效选择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方法进行干预,可以成功改善患者的气道痰液黏稠度,并且缩短患者的肺部感染控制时间,凸显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气道湿化管理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为其会表现出反复误吸的情况,并且临床长时间昏迷以及表现出较差的咳嗽反射,对此临床需要选择气管切开术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气管切开术的实施,可以将患者的呼吸道梗阻情况有效解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进行有效抢救。对患者完成气管切开术之后,对患者展开气道湿化管理表现出显著的价值[1]。为了保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完成气管切开术后,选择最佳的气道湿化管理方法,本次研究将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主要对象,临床完成气管切开术后,选择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进行对比干预,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09月~2016年08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凭借抽签分为3组,各40例;A1组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4.15±14.29)岁;A2组男31例,女9例;平均年龄(34.23±14.33)岁;A3组男32例,女8例;平均年龄(34.35±14.21)岁;排除标准:①将患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或者出现感染的患者加以排除;②将对患者实施GCS评分,最终评价结果为3分的患者加以排除;③将年龄>60岁的患者加以排除;④对患者完成气管切开之后,在<3天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加以排除;⑤将住院时间在3天以内的患者加以排除;3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于所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全部选择一次性吸痰管对患者展开开放式吸痰干预。对于所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湿化液全部选择氯化钠注射液(37℃,0.45%);对于A1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选择注射器(50 mL)对湿化液实施抽取,同一次性延长管进行有效连接;之后于患者气管套管内部,将延长管前端以及吸氧管的末端有效插入,选择微量泵实施泵注,对泵注速度加以控制,在2 mL/h~6 mL/h[2];对于A2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每间隔1 h,于气管套管内部,利用注射器间断推入,剂量为5 mL;对于A3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选择吸氧面罩于临床展开持续雾化吸入,控制吸入剂量为5 mL/h[3]。
1.3 痰液黏稠度判断标准
Ⅰ度:患者的痰液主要表现为米汤样或者表现为白色泡沫样,患者在完成吸痰之后,观察玻璃接头内壁未表现出痰液滞留的情况;Ⅱ度:同Ⅰ度比较,患者的痰液外观表现较为黏稠,患者在完成吸痰之后,观察玻璃接头内壁,表现出少量痰液滞留的情况,但是用水冲洗后,可以保持干净;Ⅲ度:患者的痰液外观黏稠程度尤为显著,颜色为黄色,并且合并表现出血痂的情况,在吸痰过程中,患者的吸痰管往往因为存在较大的负压,最终导致出现了塌陷的情况。观察玻璃接头内壁,表现出诸多痰液滞留的情况,难以进行干净冲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湿化效果对比
在气道痰液黏稠度变化方面,A1组优于A2组以及A3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非常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湿化效果对比(n)
2.2 肺部感染控制时间对比
在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方面,A1组优于A2组、A3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湿化效果对比()
表2 3组患者湿化效果对比()
组别 n 肺部感染控制时间A1组 40 9.26±1.99 A2组 40 13.81±2.42 A3组 40 11.46±1.63
以往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完成气管切开术后,主要选择气管内灌注湿化液的方法展开相关护理干预。对患者实施气道灌洗,会对患者的气管造成刺激,会对细小气管痰液进行稀释,确保其可以轻易吸出,并且针对患者的气道不会造成严重的刺激,不会导致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的情况。选择氧化雾化湿化法进行干预,主要选择面罩吸入的方法,表现出较大的氧流量,可以将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有效提高,将患者的缺氧状态显著改善。对于微量泵湿化法,针对患者气道持续丢失水分表现出的生理需要可以进行有效满足,确保气道保持为湿化状态。
综上所述,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对其完成气管切开手术后,选择微量泵持续湿化的方法进行干预,可以将患者气道痰液黏稠度显著改善,对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以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最终获得的湿化效果显著。
[1] 靳文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和处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4,9(33):148-148,149.
[2] 李兴燕.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2,1(43):423-425.
[3] 钱 瑶,历春玲.89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C].第二届全国抗衰老医学大会暨首届中国干细胞与抗衰老美容高峰论坛论文集.2012:65-68.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6
B
ISSN.2096-2479.2016.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