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晖(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辽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策略研究
叶晖(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摘要:目前,辽宁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转型的机遇期和关键点,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实现辽宁由文化大省转向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本文在把握辽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下,明确发展定位和发展优势,并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各国各地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成功举措,进而提出适合辽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有效的产业创新路径。
关键词:辽宁;文化产业;创新模式;创新策略
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升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创新是实现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理论最早由著名经济学者熊彼特于1912年提出,他认为,生产体系领域内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即为创新。后来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创建,创新的重大意义和价值逐渐被人们理解和认可。文化产业创新是指文化产业不断更新和创造出新的产品或服务,是对文化产业链的文化创意、制作生产、传播运输、销售消费、售后服务等环节,持续进行观念、技术、管理、制度、战略等全方位的创新活动(王金山,郭洁卿,2012)。
辽宁文化产业无论是发展速度、产业规模,还是产业效益等,都实现了快速增长。辽宁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其占GDP的比重逐年增长,市场竞争力水平不断提升。据2014年辽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辽宁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约达到340亿元,同比上年增长约30%左右,已经连续5年保持快速增长。
辽宁文化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趋于合理。辽宁现已形成了门类齐全、覆盖全省城乡的文化产业体系。内容涵盖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工艺美术、文化旅游、文化会展业等产业门类。据辽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辽宁省各类文化娱乐场所业务收入和年均网络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分别达到25.3亿元和7.12亿元,文化产业增量空间巨大。
虽然辽宁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整体规划缺乏前瞻性、政策不完善、财政支出不足、与发达省、市的差距明显;文化运作品牌不成熟,缺少相对完善的文化品牌做支撑;急需构建丰富立体多层次的文化成果网络发布、市场推广、交易、服务的综合平台和专业的文化中介服务机构等。
SW OT法是一种常用的战略分析工具。SW OT分析法,结合PEST分析工具,同时参照波特和科特勒的竞争优势理论,可以用来分析产业竞争优势。
(一)S(竞争优势)
1.文化资源丰富。辽宁是文化大省,历史文化、工业文化、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积淀深厚,独具特色。这些资源为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省内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森林公园227处,各类文物遗迹1130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世界文化遗产6处。目前,辽宁旅游业已经初步形成了沈阳故宫等六大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海滨度假旅游、温泉游、生态旅游、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工业文化旅游、红色历史文化旅游等具有辽宁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沈阳国际冰雪旅游节、大连国际服装节、鞍山千山国际旅游节、抚顺满族风情节、本溪枫叶节、丹东鸭绿江国际旅游节、锦州国际民间艺术节、营口望儿山母亲节、盘锦红海滩观赏会等大型旅游活动,都已成为辽宁知名旅游品牌。辽宁的歌剧、芭蕾、京剧、杂技、美术等,在全国享有盛誉。辽宁的文艺演出、艺术培训居全国各省前列。近几年,辽宁国家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成果斐然,基地数量位居全国第二。辽宁大剧院、大连大青集团、沈阳棋盘山开发区和大连动漫产业基地等单位,分别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动漫产业基地。
2.科技、教育资源优势显著。辽宁高校、科研院所林立,科教资源丰富,全省的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较好。据辽宁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省各类科学研发机构1545个,国家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62个,包括新建的5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据2014年辽宁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有普通高等学校115所,普通本专科招生28.2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招生3.3万人。
3.经济基础和政策条件优势明显。辽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是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沿海省份之一。辽宁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辽宁动漫产业发展迅速,其产业竞争力已经跻身全国前五行列,拥有沈阳和大连两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据统计,目前全省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5万家,实际利用外资437亿美元。贸易伙伴已经遍及世界217个国家和地区,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110多家在辽宁投资,一些国家级的文化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落户辽宁。同时,辽宁发展文化产业适逢国家大力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期,国家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力度增强,资金扶持力度增大,这一切都为辽宁文化产业的腾飞注入了活力。辽宁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已经贯彻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也已经制定出台,明确了全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目标、战略方向和阶段任务。
4.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辽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交通物流、电力基础设施等较为发达。同时,辽宁也是东北通往关内的重要交通枢纽,是沟通欧亚大陆桥的重要出入口。优越的区位条件,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开放的环境。
(二)W(竞争劣势)
1.辽宁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优势不够突出,尚未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据相关数据显示,辽宁省文化产业产值占全省地区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2.6%,这一数字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占比经济生产总值8% -10%的数据相比,差距很大。
2.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优质资源挖掘深度和整合力度还不够。目前,尚未形成特色产业集群规模优势,文化产业链不完整,而且基于文化产业链开发设计生产的衍生产品缺乏。
3.辽宁文化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入。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激活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创新活力,真正将创意融入文化产品,赋予文化产业发展更大的支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辽宁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端创意、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缺乏,人才瓶颈已经成为制约文化产业攀登高峰的关键问题。
5.辽宁文化产业发展多元化的产业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需要通过设立专项的产业发展基金,构建专门的产业投融资平台,制定完善的产业投资激励政策来加大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
6.文化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亟待完善,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不明显。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背景下,辽宁应充分利用这个机遇,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构建文化产业的电子商务营销平台,加快文化产业特色产品的品牌传播和市场推广。
(三)O(内外部机会)
1.综合实力不断加强。改革开放30多年来,辽宁省的综合实力得以大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这些都成为辽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支撑。
2.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与文化相互促进,科技与文化相互融入,文化产业整体呈现一个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使产业发展的产品内容和空间样态得以拓展。
3.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即通过政策引领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届时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指出,要把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家的支柱型产业,提升文化产业整体的核心竞争优势和产业实力,通过优质项目带动战略,加大区域文化、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和园区建设。
4.科技进步的有力支撑。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产业升级和信息化发展。现代科技不仅深化了文化产业的内涵,也极大地提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效能,使其生产出很多富有科技含量的、高附加值的科技文化消费品和文化服务。科技创新势必将推动文化产业进入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快速发展轨道。
(四)T(面临的外部威胁)
一方面,是指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势冲击,主要表现在文化价值观念和文化产品两个方面;另一方面,是指与国内发达省、市的差距明显。辽宁文化产业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产出的经济效益,以及文化产品的创意价值,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五)辽宁文化产业竞争优势的战略矩阵
综合辽宁文化产业竞争的SW OT分析,初步建构辽宁文化产业竞争优势的SW OT分析矩阵(见表1)。
基于上述辽宁SW OT分析及SW OT分析矩阵,可以明确辽宁发展文化产业应坚持以下战略导向:地域特色文化产业为先导,高科技文化产业为发力点,发挥文化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链,实施辽宁文化产业全面创新举措。
表1 辽宁文化产业竞争优势的SW OT分析矩阵
(一)明确树立观念创新的引领策略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辽宁必须牢固树立文化产业在经济调结构、促增长中的关键地位和积极作用。充分认识文化产业的内涵及作用,解放思想,立足现实,把文化产业作为辽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加以扶持和推进。为此,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文化产业在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明确定位,深刻领会文化产业发展要义,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管理效能;二是对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实施动态的数据追踪和数据分析,加强文化产业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双向研究,梳理发展脉络,把握当下发展态势,明确认识自身的特色优势,把握“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树立观念创新的意识和紧迫感,强化文化产业的信息化程度,增加特色文化产品的衍生价值和高科技创新创意含量;三是深入实地考察调研,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观念创新的认识层次和高度。
(二)实施文化产业战略创新的方向策略
战略创新是要从根本上把握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优势,进行准确的发展定位。积极谋求辽宁省传统的旅游业、制造业等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创新协同机制,为此,可通过政府设立发展文化产业专项管理团队,并引进高端智库,有效地制定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实施策略,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评级指标和考量体系;整合社会优质资源,群策群力,共同推动政府与民间的通力合作。就具体实施而言,应坚持以下三点:一是将辽宁省文化产业或企业的核心业务作为战略方向定位的重点,形成特色的文化产业链条,围绕文化产业链进行衍生产品研发,成熟的产品品牌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营销。二是战略制定一定要具备可行性和合理性,创新战略的各个要素要做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三是战略实施要考虑构建文化产业的区域联动机制。在区域优势文化资源整合发展的前提下,进行打包营销和品牌推广,进而提升文化产品内涵和层次,实现产品增殖,打造文化产品名片。
(三)实施文化产业政策制度创新的保障策略
该项策略的主要任务是制定配套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如制定实施《辽宁省关于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的管理办法和奖励制度》《辽宁省文化产业专项基金设立和文化产业创新的投融资政策管理办法》《辽宁省文化产业特色园区或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办法》《辽宁省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建议》等。建议每年发布《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和《辽宁省文化产业创新指数报告》,及时进行产业数据整理和分析研究,以便为相关部门进行产业决策提供依据。
(四)制定文化产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基础策略
要充分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益实践和成功经验,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升文化产业管理的层次和办事效能。辽宁省文化产业管理创新策略首先要理顺各相关部门和机构的管理职责和相互关系,制定省委统一部署、省域各市委分级管理、目标明确、奖惩有力的指标体系,设立目标量化考核与工作业绩相关联的评价制度,提升文化产业的自我管理水平,共建文化企业规范、有序、高效的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文化产业部门服务水准和办事效率。
(五)实施文化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策略
文化产业技术创新首先要投巨资进行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独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高精尖技术,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带动文化装备设施、相关数字软件升级改造,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丰富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增强文化产业核心实力。重点提升辽宁文化旅游、出版印刷、影视传媒、文化演艺、动漫软件等产业的技术装备层次和信息化水平。抓住三网融合发展机遇,加快产业数字化升级改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托国家级和省级文化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打造一批特色突出、创新能力卓越的文化科技企业品牌名片,使得数字科技真正成为辽宁文化产业创新的重要引擎(王金山,郭洁卿,2012)。
(责任编辑陈佳琳)
作者简介:叶晖(1980—),女,文学硕士,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从事媒介传播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25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254(2016)02-01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