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之美
——论绘画构成原理及其在当今中国画中的运用

2016-04-04 21:28房汉陆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关键词:中国画原理画家

房汉陆(南京晓庄学院 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构成之美
——论绘画构成原理及其在当今中国画中的运用

房汉陆(南京晓庄学院 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构成原理其本身从传统绘画中提炼而来,这一理论的形成对设计和绘画起着积极的意义,然而许多画家因对构成原理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当今中国画创作中滥用,从而抛弃了中国画的本质,消极了中国画发展。

构成;形式;中国画;发展

一台机器的构成,从大的部件到小的零件均为它的构成部分,建筑也是如此。作为一幅绘画作品的构成,自然有它的点线面及色彩或水墨的浓淡干涩之变化,可以说画面任何一元素无不是其作品的构成部分,以形式美的法则来说,作品各元素的对比呼应以达到多样统一即为构成之原理,这不仅仅在设计作品中如此,在纯绘画作品中也如此。

当今设计学之构成的“多样统一”形式美法则、原理这些理论由近现代西方绘画大师(康定斯基、毕加索等)从纯绘画中提炼而来。绘画艺术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触发人的审美情感,与艺术线条、色彩等艺术语言的丰富性、典型性相关,即与王朝闻先生所强调的“多样统一”这一艺术创作规律相契合。

一、传统绘画中存在的构成因素

当今我们所谓的构成,是近现代的设计用语。简要地说是一种美的和谐结构关系的视觉组创形式,即将诸多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法则与法则组合成一种新的关系的视觉形态。从广义上讲无论是具象形、抽象象形、自然形,只要要符合组合法则都可以称之为构成。然而抽象形无不是从具象形中提炼而来,我国古代的传统纹饰大多有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发展而来,从模仿到变形,又从分解到重新组合成装饰图案,比如龙纹亦由蛇身、鹿角等原型组合而成,这就是我国最古老的装饰构成。

纵观中西方经典的绘画艺术,无论古代器物上的装饰图案,还是油画或国画作品无不符合“形式美的法则”,然而他们并无这一理论的指导,却完全有着符合人对艺术作品中的“对比、强调、呼应、多样统一”美的视觉需求,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出艺术构成美的原理,由此来说构成这一原理原本就在传统绘画中存在,而由现当人从实践作品中提炼,使之理论化体系化。

1.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形式美构成法则

中国的绘画艺术、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其独特的艺术审美仍令今人动容。如中国古代太极图蕴涵了黑和白、虚和实的构成原理;我国的行草书法艺术就是点、线的构成画;中国画的落款和盖印讲究和画的点缀和呼应关系;我国绘画理论中有“密不透风,疏可跑马”也是说明了线的一种构成形式;我国秦汉清铜器和汉像砖上的人物,大都是平面化处理,散点式构图,人物上叠加人物,再加上道具,营造了一情节或战争场面,又极具形式美感,有较强的构成之味道;陈老莲画的碗,碗底用的是直线,这完全是不符合科学的透视原理的,但它却符合了形式美的原理,因为碗底以上的线均为弧线,碗底的直线就上面的弧线产生了曲和直的对比,它没有给人碗的不稳定感,反倒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生动性,这就是人们常说科学不等于艺术。八大山人的作品中点线面的穿插,实和虚的旁让和呼应营造了较为空灵的意境,可以说已经具有了较强的现代的构成意识,我们看到美国现代大师摩尔雕塑作品时,往往会潜意识地联想到八大山人的作品。

2.西方绘画艺术中的构成因素

西方早期许多绘画里也是有着较强的形式美,人物按等级,和重要性的身份来确定画中的表现尺寸大小和位置,采用填空式图案,而不是按照自然的透视法,这有点像中国秦汉画像砖和青铜器上的绘画一样,这样的构图和造型思维具有较强的平面的点线面的构成效果;西欧早期教堂壁画也有类似的这样的构图意识,再看文艺复兴之前的建筑真的让我叹而观之,我们说最具实用性也最低成本的建筑那当然是我们现在生活通常见到的方形鸽子笼似的建筑,然而巴黎圣母院,那么的雄伟高大,内外有着不同的形去打破和穿插、组合,外部的门窗及其他装饰有重复排列之构成,又用其他形来分割穿插,华丽而不艳俗,如此美丽而大方的建筑构成显然是远远超越了仅仅实用的意义。也许其间有着宗教的象征意义,对信仰的虔诚和对天国的主观想象也正好吻合了艺术家的创造力。随着西方科学、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油画材料的发现,文艺复兴油画写实技能的发展和完善,直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出现。西方写实绘画的出现对现实真实性的描绘上对世界绘画艺术的发展作了巨大的贡献,以中国绘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却一直在延着开始的路在走,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的是意象的表达,尤其是文人画的出现,更为注重个人精神的表达,这样的绘画切切吻合了中国的传统哲学、宗教思想以及汉传的佛教思想。

二、当今设计专业的构成原理的由来

1.历史钩沉:从后印象派、现代艺术到包豪斯的三大构成

西方绘画发展到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开始不满足于写实性绘画,出现了印象派,后印象派画家更是强调画家的自我感受,表现主观感受和情绪,在造型方面重视形体结构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体积,强调艺术形象不等于生活形象,即绘画不等于科学,要依据画家的主观感受再创造。因此后印象画家的表现手法夸张、变形,追求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后印象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导致了西方绘画和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开始决裂,至此,一种全新的艺术观念产生了,20世纪现代艺术开始萌芽。后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艺术从东方以及其他及其后来出现的表现主派,立体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派、抽象主义派、抽象主义等等,他们的实践各不相同,却主张唯艺术,探索纯形式的美,否定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构成艺术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当时一批著名画家受聘于德国的康定斯基包豪斯设计学院,如抽象派大师康定斯基和克利是现代设计的先锋,他们一直坚持基础课程的教学,还出版了自己的设计基础课教材,他们在基础课的教学中都强调对于平面及立体和色彩的系统研究,形成了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构成设计的理论已经发展成一个成熟的设计理论体系。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中西方美术史来看,人类早期的绘画中已经包含有构成的因素,中国的绘画传统绘画中也一直隐含了构成的形式美,后印象和现代主义他们也从东方及其他民族的原始和史前的艺术中获取了灵感(不是说西方文艺复兴来的写实性绘画中不存在构成,而是说依于科学、写实的造型是难以提炼出纯形式美的构成原来的),可见构成其本身是在客观形的基础上,进行主观的手法夸张、变形,追求个性化的艺术语言,提取纯形式的美而得来的精髓,它从纯绘画中来,从而为设计艺术所用。构成为设计产品构造独特而新颖、醒目的效果。

2.再阐释:平面构成原理意义新探。

我们当今所谓的构成是把前人认识到的潜在的构成语言和元素提炼出来,使其更为纯粹化了。平面构成原理是一种在视觉的直接关照下通过切割、分割、变形、重构等不同的手段在二维平面空间之中对原有形进行再创造性的排列与组合造型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注重于视觉及心理上的力学关系原理,将几个以上相同或不同的形态单元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构成一个原来不曾有的过的新的较为理想的视觉排列形式,并赋予视觉效果与心理感受以全新的印象。这样的视觉效果是相对原有的真实的形更具有视觉的冲击力和表现力,更具有了纯形式的美感,犹如捣练出来的合金材料,已经不再是原来单纯的铁或其他,合金材料的性能自然有其更高的使用价值。构成这样的原理在也被当今纯绘画(国画、油画等)中使用,构成学的理论体系划也确实为传统绘画添加了一些新鲜的血液,为纯绘画的造型和图式的探索新的面目提供了可能性。

三、构成方式、原理在中国画中的运用

1.构成方式、原理运用:成功案例

七八十年代,中央美术学院的卢沉和周思聪两位画家,对传统的认识和修养不凡,同时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构成运用到中国画创作中,他们曾致力这样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他们合作绘制大幅的人物作品《矿工图》,采取可分割构成的方法,表现了矿工在地底下暗无天日艰辛生活。卢沉先生还以构成方式画了一批都市人物题材,周思聪画了一批少数民族题材,这些画在至今都给了人有新颖感和时代感,构成在他们画中运用打破了现实的时空关系进行重新组合,有了一种新的画面暗示和象征意味。其成果也影响和滋养了一批年轻画家,据说他们在教学中试验构成的方式布置完善画面。纯粹的点、线、面的构成会给人较强的视觉的冲击力,其本身就相当于一幅点线面构成的抽象作品,再用具象的形替换抽象的形,并制作品,以这样的思路来引导画面构成元素的需要,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的新形式,其实是强化了画面的对比。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文化的交流频繁,信息流传递迅速,人们通过各种画册、展览、网络了解世界其他民族绘画信息,了解世界前沿绘画动态。“85新潮”就有理论家说“中国画已经穷途末落了”,因而有许多年轻画家自觉的转入西方的现代绘画中,也有许多年轻画家在大胆的尝试寻找中国画的新面貌,这似乎成为了新时代的潮流,学院学习西方素描和色彩可以说是必修课程,学院中国画画家从素描、色彩、雕塑中吸收养分既是很自然也是潜移默化的事。成功画家中如田黎明在国画出现了色彩的光影效果,周京新研制了水墨雕塑,李孝萱、刘进安的都市人物。从设计构成吸收养分,比较成功的画家有何加林的山水,吴冠南的写意花鸟等。

2.绘画中的乱象

我国70年代、80年代出身的更为年轻的画家一方面要想超越50、60年代出身的一批在当今社已经具有影响力的画家,另一方面受外界影响较多,视野更为宽阔,许多人选择了设计构成嫁接到中国画的创新中。可以肯定的是构成其本身最大的长处是它能带来画面的新颖和视觉的冲击力,这也许能使自己的作品突破传统脱颖而出的一个契机,然而他们对传统认识的偏离和功底的缺乏,同时标新立异,急于求成之心迫切,作品往往因过于构成形式的经营,仅有装设设计之形式。然而中国画毕竟不等同于设计,过于符号化地带来的单调和薄弱显而易见,偏离了中国画的语言,缺乏自我的意象表达,也就失去绘画本身的意义。如何使构成原理中国画恰如其分的运用得到融合,必须对构成原理有正确的认识(正如上面所说,构成原理即属于西方也属于东方,属于美术的大类),其中中国画传统的精神不可丧失。我们可以适当在自己的作品中强化构成的形式,但有不能生搬硬套。以八大山人的作品来说,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构成形式,表达了作者个人情感和审美情趣,并无矫揉造作之嫌疑。也否定可以像做综合材料的画家一样,其中也可以用水墨、宣纸做材料,是另一种绘画语言,也有称之为实验水墨。

中国最早成功运用现代设计构成原理到水墨中来的当算是吴冠中先生,但吴冠中只是借用毛笔工具作画,抛弃了中国画传统“意象”表达的价值核心,他强化了点线面和色彩的构成形式,具有装饰性,但其作品失去了中国画区别于西画的精神内涵。吴先生后来的“笔墨等于零”的观念更是证实了吴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缺失。笔墨等于零也就等于放下了几千年中国画的追求的精神内涵的“包袱”,如果这样的中国人用毛笔画画也许路子会更宽了,但那时的画还叫着中国画吗?只有对传统笔墨和传统文化有深入研究和认识的人才能领悟到,书写性的“意象”表达是毛笔最高级的运用手段,其中之妙需修炼方能感悟。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失去了其精髓,也就是失去它的灵魂,这不符合艺术本身的发展,这属于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问题。

综上所述,构成作为形式美的一个概念,它在我们人类的审美的意识中早就有,现代纯形式的构成理念的提炼也早就在设计中广泛运用,从事纯绘画的人已对其耳濡目染,要想把它在自己的画中结合的好,最终还是要看作品的语言是否纯粹。我们对传统绘画要有比较高的认识,可以融进一些构成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表达自我;也不排除我们可以做更多更大胆的尝试,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要用我们自己“研制”的绘画语言方式来说话,相信路子会很宽。构成之美,这些一形式美的法则和原理其本身是源于传统,源于美术,也属于今天美术院校各个学科,不仅仅是设计,用它们来为实践做指导有着积极的意义。

结 语

凡是优秀的绘画作品,无论使用怎样的作画材料,用怎样的创作风格都应该具有绘画构成的形式美感,也就是其作品中各元素的多样和统一关系。

设计中的构成形式,是提炼、归纳了的,绘画语言相对纯粹,富有条理化,最终取得明确、醒目的艺术效果,符合现实生活的需求及商品包装的功能与审美性需要。因此,从理性思维与设计技术手段而言,设计的构成形式是一种相对理性化的创作行为手段。中国画的创作中也少不了理性的一面,传统中国理论中就是“经营”。然而,绘画毕竟是个人精神情感的表达,过于设计的构成形式,必然使画面出现过于装饰、生硬的匠气,所以说在纯绘画的创作中的感性和理性,形式和情感是一种平衡关系。

对比和统一是艺术中放之四海皆准的形式美的法则,但不能公式化、教条化地运用。中国画中也需要条理性,也不排斥装饰,但若把这一原则当做一种新型武器,成为一种缺乏个人情感的肤浅制作,过于追求工艺的形式,必然会导致绘画缺乏内在的情感精神,这是对中国画的极大伤害。

总之,正确认识构成原理,在中国画创作中不刻意为之,从个人情感的表达需要运用形式美的法则,使其融会贯通,方可成为优秀、经典之作。

(责任编辑:梁 田)

J222

A

1008-9675(2016)06-0212-03

2016-09-10

房汉陆(1971- ),男,江苏溧阳人,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中国画原理画家
中国画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酷炫小画家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