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建筑节能与建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徐州 221116)
城市多样性思想对建筑遗产保护的影响①
刘海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建筑节能与建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徐州 221116)
简·雅各布斯的城市多样性思想是经历现代主义快速、高度发展的欧美现代都市在规划失败、街区衰落的反思。城市多样性思想认为只有当城市、城市中的社区、街道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的多样性需要时,才能构建起有机的人际网络,使人们聚居的区域拥有活力,另外从经济学视角提出的老建筑价值,以及建筑与其存在环境整体性保护的思考等,都对建筑遗产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雅各布斯;城市多样性思想;建筑遗产保护
20世纪50-60年代,欧美国家的一些主要城市高速增长和发展,诸多城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这一时期的大规模城市更新活动加剧了城市的郊区化,导致许多城市中心区出现大规模的衰败。这种情况随即引发了对城市更新运动的反思和讨论。在这中间,雅各布斯在其经典著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所提出的城市多样性思想,对现代城市建设与建筑遗产保护产生了深远影响。
简·雅各布斯(Jacobs·Jane 1916-2006) 1916年5月4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小镇斯克兰顿,父亲是一位内科医师,母亲是教师。雅各布斯小时候特别崇拜托马斯·杰斐逊,钦佩他不但胸怀高尚,还能够关注身边的细节小事。在她的家庭中女孩和男孩被同等对待,家族中几代女子都与男性一样拥有职业,而且大多数是教师,家族的这个传统塑造了她果敢而特立独行的性格。中学毕业后雅各布斯不愿去上大学,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速记员培训后,她去了当地的一家报纸《斯克兰顿论坛》做义务记者。1934年,移居纽约,跟她姐姐生活在一起。由于姐妹俩生活拮据,雅各布斯开始写作,凭着自己的日常观察,她先后写出一系列有关城市面貌的文章。22岁到哥伦比亚大学业余进修两年后,雅各布斯进入战争信息办公室工作,并于 1944 年和一位建筑师结婚,定居在纽约的格林威治村。在丈夫的影响和关心帮助下,她开始对建筑发生兴趣,并成为《建筑论坛》的助理编辑。
1958年,雅各布斯在哈佛大学一次城市规划的学术会议中就做了题为《城市是属于人的》(Downtown Is for People)的演讲,刊登在《建筑论坛》上,引起轰动,使得她的作品开始引起众多纽约文化界人士的关注。也正是因为此文的基础,1959年,雅各布斯在50年代末期美国政府以铲除贫民窟和兴建高速路为特征的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伴随着经济大萧条,越来受到社会的关注反思,这一现象下,她试图写一本关于城市规划的书,进行城市更新反思。这个想法得到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雅各布斯到美国各大城市旅行,并专注写作此书。1961年20万字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问世,雅各布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城市的多样性”的概念以及保持城市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她通过来源于生活的敏锐观察和实事就是的思考,建立了她的关于城市运转、城市规划理论。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经问世就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城市的多样性”的思想同样也引起巨大的争论。纽约规划委员会(NewYorkCityPlanCommission)的主席也是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RockefellerBrothersFund)有关城市土地问题一人智囊团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新闻记者和人类研究学家威廉·怀特(WilliamH.Whyte)说:“有史以来关于城市的最出色著作之一…….并无故作高深的方法,一切皆出自作者的眼睛与心灵,但它以其精妙的研究,让我们明白城市的生命和精神来自何处”。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卡罗表示,雅各布斯并不是一流的讲述街区和社群关系的城市理论家。“但是没有人像她描述得这样辉煌,她代那些需要发声的事物发出了声音。她也将纽约展示为一个带有‘庸俗的复仇美学’的城市。”当然,雅各布斯的城市规划思想也曾被正统的城市规划大师、有“纽约总设计师”之称的罗伯特·摩西斯视为垃圾,并在退还出版社寄来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赠书时附上了一封言辞激烈的信,建议“把这废物向其他人推销吧”。美国公职规划学会(APAO)会长丹尼斯·奥·哈罗也曾表示:“简·雅各布斯的书对城市规划来说是非常有害的,但我们将不得不和它生活在一起。” 2003 年,《泰晤士报》首席建筑评论家赫伯特·马斯敞就曾撰文说,雅各布斯的书是“20 世纪建筑学史上最令人痛苦而难忘的事件之一”。建筑就是要规划的,但雅各布斯坚决反对规划,认为城市规划毫无意义,这令建筑学界感到‘痛苦’万分。
无论如何,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不仅50年来影响了数代规划师,这本书所倡导的城市规划理论在美国城市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改写了城市发展的轨迹,开启了对城市规划反思的一个时代。而且其原本挑战的“正统”城市规划学术圈也将其奉为经典,成为麻省理工、哈佛等美国顶级大学建筑系、规划系学生的必读书。该书2005年由译林出版社引进到国内,逐渐被大家所熟知,也对中国城市规划界产生一定的影响。
1.人的社会行为决定着城市的多样性
雅各布斯在书中指出大城市规划的出发点:城市是人类的居所,城市的主角是人,也只能是人,对于城市的未来,最重要的指引应该是社会学,而不是城市规划学。她通过仔细观察最普通的场景和事件,来研究城市在真实生活中是如何被使用,从城市中的人是如何行事的角度,深入考察研究城市的衰落和更新。
城市拥有众多的人口,人的兴趣、品味、需求、感觉和偏好具有多样性,正是因为这个事实,也就造成了城市的多样性。雅各布斯说城市的人行道、街道除了行人走路的功用外,还应有其他更多的用途,这些用途虽然和人行道基本的交通功用紧密相关,但是不能互相取代。人行道作为城市的重要器官,它还应是维系城市安全、公共交往以及产生较差影响的因素。单一交通功用的人行道两边缺少商业选择,会导致居民生活的不便,同时也带来在夜晚人行道安全系数的下降,无法产生活跃的城市生活,无法满足人的多样性的需求。
雅各布斯同时也对传统城市的公园进行了批评,她认为,传统城市公园远不能提供人们想象的、“类似于神话”的公园是城市之肺的功用,因为要吸收4个人生活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需要3英亩的林地。反而成为是流浪者的乐园,到处是丢弃的垃圾,至多吸引周边的拥有更多闲暇闲时间的人,并不能完成人们所赋予它的期待,非但没有改变周边的基本环境,相反会受到周边环境的深远影响。所以,要通过引入一些小型活动,起到必需品的作用,来增加其使用的多样性,越是融合了日常生活的多样使用功能,越是具有吸引力,就也会获得的人包括经济的支持,这种良性的多样性持续,可以使公园以优雅的环境和舒适的氛围,多用途的方便回报街区人们。
2.繁盛街区需要首要用途混合
雅各布斯认为:“在一些成功的城市街道里,人流必须是在不同时间段里出现的”[1]167,多时段的人流带来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和兴趣,也就会出现多样的商店和服务的设施来满足这些不同的需求,进而带来良性区域经济循环,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这是对城市公共设施的一种合理有效的利用。反之不管这个街道的人口密度有多高,如果其目标只是朝着单一功能发展,都无法形成繁盛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街区。
实现不同时段人流的出现,需要街区具有不同的引向人们到某个特定场所来的特有职能,比如居住和办公建筑等,这也正被雅各布斯称之为街区的首要用途,她同时认为:“一种首要用途,不管它是什么,如果只是发挥其单一的作用,那从创立城市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它的作用都是无效的。”[1]178因为,它对人们的出行时间的影响是单一的。只有超过一个以上的首要用途混合起来,才可能对人们的出行时间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如果这种混合,对出行时间的影响几乎一样,那么,就不能被称为混合的首要用途,而只能被看做单独的一个首要用途。因此,真正意义的“混合的首要用途”必须将几个首要用途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确保对人们的出行时间产生不同影响,才会有真正的社会经济价值。
首要用途的有效复合,带来不同时间段的人流,而这些人流需要其他附属用途提供服务,例如那些需要顾客光临的零售商店、餐馆等等服务行业以及其他的各种小型企业,这些被雅各布斯称为附属用途。而较多的首要用途较为复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混合其他附属用途,会有效地形成一个城市功用的聚集中心,而为聚集中心提供服务的商业和服务业,在数量上和类型上也都会更加丰富,城市的多样性也会因此而更加繁盛。
3.小的街段活化城市价值
雅各布斯在书中提出,互不关联的长街道街区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会陷入孤独无助的处境,这样的长街道使人们相互隔离,减少人们相互交往的可能性,迫使人们从一个街区到另一个街区穿过冷漠、单调、漫长的街区。在一些长街区的例子里即使人们因为同一个目标或原因来到此处,也会被隔离很难碰到一起的小路里,阻碍有效的融合,“没法聚在一起形成一种互相关联的城市里的交叉使用资源”[1]200。这种长街道单调而压抑,临街空地很少,商店在发展空间上较少有发展空间。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说,长街段阻碍了很多小行业或特色行业依靠从一些经过大街道交叉口的人群,招引顾客或主顾。
短小的街道是为了人们便于穿行和拐弯,从而提高街区的经济效益,也可以汇集产生更多的经济资源,为街道两边的商业带来更多的利益。街道的频繁出现和街段的短小都可以让城市街区的使用者拥有内在有机的交叉使用。
4.适当老建筑增强城市发展活力
城市如果没有老建筑的存在,街道和地区的发展就会失去活力。雅各布斯所指的老建筑并不是博物馆、宫殿之类的优秀历史建筑,虽然这些历史建筑也非常重要,她主要论述的是很多普通的、貌不惊人和价值不高的老建筑,包括一些破旧的建筑,这些各色各样、年代不同的普通老建筑丰富着城市的多样性。
雅各布斯并没有更多地从城市面貌、城市文化上来论证普通老建筑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而是从老建筑的经济性方面,来陈述“一个地区应该包括各种各样的建筑,来自于不同年代,保持不同状况,老建筑占街区建筑的适当比例”[1]200。她认为,那些高产出、成效显著的大企业银行、连锁店、大饭店等才会进驻新建筑,而成千上万普通小商铺更多地会选择老建筑,并不是新建筑对普通小商铺、小企业没有吸引力,因为它们会被高额的费用拖垮。老建筑的修复成本要远远低于建造新建筑中的成本,折旧建造的使用成本也要低于新建造未收回成本的建造,诸多普通小商户从经济性和成本上选择使用老建筑。
从社会角度来看,这些成千上万的小商户是街道和街区安全和公共生活的必需,人们离不开它们提供的生活便利。老建筑一般也是被低产出的小商户所租用,很小的区域便可容纳几十家小商户,老建筑的混合用途进一步促发了人的交流和商业的昌盛。不同年代的老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这个地区重要价值的,也是必要的庇护所,成为诸多低产出商户的栖身之地。即使是能够承当新建筑昂贵费用的大企业也需要附近有些旧建筑,通过旧建筑的小商户提供的便利来增加其活跃程度,否则这些新建筑的大企业的经济环境和吸引力方面就会受到限制。城市需要各种各样的老建筑来作为附属用途以推动首要用途,当然也会通过老建筑来孵化培育首要用途,“在城市的任何地方,成功的多样性指的都是高产出、中产出、低产出和没有产出的企业的混合。”[1]208
雅各布斯也提到旧建筑开发的问题,她以路易维尔一座无产出建筑的历史为例,从建筑最为开始的运动俱乐部身份,先后被改造成为学校、仓库、奶制品仓库,到目前拥有一个剧院、一个音乐室、一个画廊、一个图书馆、一个酒吧和餐厅的艺术中心,她认为,旧建筑这一历程充满了生机变化,使旧建筑始终欣欣向荣,也是这个地区充满了活力。正是因为旧建筑所固有的混合用途,以及在空间上易于变化改造、改变用途的多变性,使得那些经过精心设计、改造的具有新用途的旧建筑成为街道街区充满魅力和生机的商户集聚地,也成为街道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致。
5.人口充分密集增加城市舒适度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认识到闹市区是人口集中的地区,当然这也是成为闹市的原因。雅各布斯指出,以住宅为主的城市地区也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也应该达到一定的密度,因为住宅中的人是街区、商铺、公园等等使用需求者,只有达到一定的密度,该区域相应的服务设施才可能多样,才可能具有活力。反之,稀疏的人居必然会造成相应服务的萧条,进而带来整个街区的萧条,住宅的人居密度对人居舒适度以及城市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雅各布斯认为,高密度并不是令人发指的拥挤的代名词,它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高密度街区可以是舒畅的、不拥堵的,同样即使是人居稀疏的街区也肯让因为某种原因造成大量的拥堵。相反,高密度居住街区因为人的密集造成需求的多样性,促进了街区为之服务的功能增强,这种服务功能的增强反过来促进人的方便性和街区的活力。这也是虽然我们非常讨厌人多但又对热闹地区热衷其中的原因,当然所谓的高密度也是在一定适宜范围内。
那么,对于一个地方来说,人居密度是多少才为合适的呢?雅各布斯指出,这不应该,也不能有一个具体的抽象数字来表示,即根据土地的数量来测算理想状况下应该居住多少人。合适的城市住宅密度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判断,在不同的情况下,合适的尺度也是不同的,在一个地方表现舒适的密度,在另外一个地方并不一定合适。她进一步指出在大城市边缘地带外围,也就是围绕城市边缘的区域,一方面会被吸纳城市并卷入它常见的问题,另一方面使他们原有靠近真正郊区和乡村的优势消失,很多人在新的变化下不能适应各自的生活,这个区域也就失去了这些人的支持,逐渐产生居住密度稀疏危机,最终会成为灰色地带。针对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在不同的地点同时增加新的住宅建筑的方式来提高密度,同时也应该一并调整增加建筑的类型。也就是说,既要增加新建筑,也要增加建筑的类型,但是不能蜂拥而上,要连续的增加密度,以促进类型的多样化,从而达到有效融合,促进区域的多样性。
雅各布斯对城市中老建筑主张保护与利用,她采用了经济学的视角对老建筑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她认为,首先老建筑的再利用可以有利于经济的多样化发展,是社区发展多样化。中小企业等由于资金财力等能力有限,这些老建筑由于建成时间较长,肌体开始老化,其租金一般比新建筑低,这就为它们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契机。其次,对老建筑的再利用,可以有利于促进社区的活力发展。由于这些小企业和特色行业在老建筑中的运营,如古董店、特色书店等,除了可以会给街道带来安全,即街道的自我防卫机制,还可以为社区人际关系和亲近的公共生活提供便利。最后,对老建筑的不断更新和功能的转化有利于城市内部多样化的并存,体现城市的历史环境。虽然雅各布斯将《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这本书的着眼点放在城市上,但是对旧建筑的论述为建筑的保护引发了一定的思考。旧建筑只是她论述的一个方面,但这种观念却引起了人们对于旧建筑和环境关系的再认识的思考。
同时, 雅各布斯城市多样性对于城市中老建筑的保护思想,也间接地让人们认识到城市周边乡村的乡土建筑同样的重要性。通过强调城市中陈旧的、老的一般性历史建筑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打破了人们观念中单纯的一元化的价值标准。这也是在建筑遗产保护中,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差异性也逐步被打破,遗产的社会价值提升到重要地位。使人们知道,价值并不一定取决于具有历史价值的城市重要的建筑,一般老建筑和乡土建筑同样具有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建筑遗产的保护思想。
其次,城市多样性思想对建筑遗产与其存在的环境整体性的思考,推动了建筑遗产整体环境保护的重视。从单纯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范畴拓展到历史环境保护整体层面的重要转变。受到简·雅各布斯城市多样性思想的影响,1964年,《威尼斯宪章》重新定义了历史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体建筑物,而且包括能从中找到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将历史古迹的保护扩大到对一定环境的保护。
雅各布斯针对大城市的规划思想可以概括为:“城市是属于人的,因而城市的活力取决于生活在这里的人能够如何使用它;只有当城市、城市中的社区、街道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的多样性需要时,才能聚集人气、构建起有机的人际网络,才能使人们聚居的区域拥有活力。”[2]城市多样性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经历现代主义快速、高度发展的欧美现代都市在规划失败、街区衰落的反思。事实上,城市规划、建设、保护、更新的核心是尊重生活于此的人,城市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堆砌,而是人的情感家园和有温度的居住地。只有在人的需求上进行的城市建设才是真正有想象力、有活力、有未来和希望的城市更新。对于已经经历了30年高速发展的中国大都市来说,欧美国家城市更新运动的反思,雅各布斯城市多样性思想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1]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2]袁园 .从简·雅各布斯城市规划思想谈历史遗存保护——以香港蓝屋保育为例[J].南方论丛.2014,(2).
(责任编辑:梁 田)
J59
A
1008-9675(2016)06-0124-04
2016-07-20
刘海波(1976-),男,安徽灵璧人,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节能、建筑遗产保护。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政策研究”(2014SJD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