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析中国山水画图式的内涵

2016-04-04 17:23王书兰
国画家 2016年5期
关键词:图式山水画画家

王书兰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析中国山水画图式的内涵

王书兰

牛克诚先生说过:“用图式的眼光来看待山水,其实是让我们保持一种营造山水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与山水画传统联系在一起的。……作为图式的‘山水’,是将自然山水中的山、石、云、树等概括、提纯为基本造型,并通过各具情质的线条、色彩、质感等呈现为一种绘画结构。”[1]牛先生提出用图式的眼光来看待山水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我们对图式的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如何理解和体会山水画图式的内涵是我们研究山水画图式的基础。要“用图式的眼光来看待山水”,其实不仅仅指我们在山水画临摹中所领会到的传统山水画构图形式的综合认知和大脑中记忆的图像,还有我们在生活和阅读中所体会到的其他方面的认知,来支配和激发我们在山水画创作中图式的模仿和创造。

图式是一种具有学理性的概念,最早属于心理学范畴,来自于柏拉图的理念论。“理念”强调的是心灵的眼睛能看到的东西,客观事物如何经过画家的观察、感知,形成与心相通而发生关系的部分,再由大脑反映到笔上而呈现出画面,这个过程就是图式形成的过程。1781年,德国古典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首先提出图式概念。他认为:“新的概念只有同人们已有的知识建立关系,才会有意义。”图式是一个不断发生作用的既存知识结构,只有把新事物和已有的图式相联系,才能被理解。任何学习和记忆都是在我们已有的图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当这些图式与正在记忆的内容相冲突时,人们便会歪曲记忆内容,使之更适合于我们头脑中原有的概念,或者说更适合我们已有的图式。图式是经过不断积累而形成的,是在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参与知觉活动的潜在经验的心理形态。在观察自然风景时,找到我们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深刻的体验,将各个不同的物象进行分类,形成一个个属性相似的范畴,然后打散重组,进而建构概念和意义,这就是我们面对同样的景色而所表现的画面完全不同的原因所在。不仅仅是技法的不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认知不同,因此选择不同,表现不同,各种理念在支配我们的大脑。阿恩海姆认为视觉经验不是感觉元素单纯的累积和叠加,而是经过复杂的心理过程形成的一个系统的整体。艺术家所表现的视觉形象不是感性材料的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

作为图式本身不是客观物象的真实描绘,是经过画家的过滤而形成的。因此图式不是具象的,而是意象的。Johnson提出了“意象图式”的概念,他在《思想中的身体》中认为:“意象图式是我们感知互动和运动程式中产生的一种反复出现的、动态性式样,并为我们的经验提供连贯性和结构性。”[2]在他看来,意象图式不仅是反复出现的,而且是动态的式样。图式是在感知互动中产生的,所以具有体验性。在感觉和知觉互动体验基础上的一种连续的、具有相似结构的模式,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和规划性等特点。在形成范畴、理想概念、进行思维、获取意义等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活动中,意象图式为其提供了心理图画和框架模式,是联系感知与理性的桥梁。叶朗先生在《从四个层面谈中华美学精神》的讲座中谈道:“美不能脱离人的心理的创造活动,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美的观念都带有创造性。”他认为意象世界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是心灵的创造。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美的本体就是意象,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意象审美世界。重视心灵的创造作用,重视精神内涵,对意象进行了很好的阐释。意象图式是建立在人类与自然空间关系和结构之上所形成的具体的直观的图式,体现出画家个人观念中的树石、云水等等,代表着画家个人经验所带来的与众不同的心理体验,也就是某个画家不同于其他画家的重要标志。

图式是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方式,而且围绕不同的事物和情形形成有序的知识系统,是储存在头脑中从以往经验得来的对反复出现的认识的扩大。瑞士著名发生论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3]图式就是同一活动在多次重复和运用中共同具有的,是主体对于某种活动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图式的变化和形成是人认知发展的实质,而且这种行为所显现的结构或组织是重复的和概括的。山水画图式代表着画家对所观察到的景物和环境知识的认知结构,包括对所认识对象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相互关系的认识,是对一个整体的抽象,侧重于许多物象的相似之处,可以帮助我们减弱现实中复杂的景物,使若干细节与总体的概念相联系,把画面所不需要的信息过滤掉。现在已有的绘画图式,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源泉和基础,美术史中的各种图式,遵守自然法规的同时,也受到了前代或外来民族艺术程式的制约和影响。在当代语境下,我们应该立足于本土文化的精髓和时代精神,合理利用我们视野所及的图式规范和创造价值,实现图式的个性化修正和创造性转化。

绘画创作将自然形态的原型表象转化为一种新的感性结构,以实现感觉和联想上的真实。绘画语言应该直接表现对事物的感觉,强化情感的直觉和知觉,表现瞬间的感受。记忆只是记录感性的最有价值的一部分,保留了最能体现事物精神面貌的形、色、情的美妙瞬间,信息在被绘画需要输出的片刻,会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变换的场,时而呈现出图形和物质的动态交错,时而呈现出色彩与节奏的相互作用,整个呈现过程中再以一种信息符号为主导,并迅速被主流信息所融合,形成一种感知化、情感直觉化的形象。格式塔心理学家把现象的经验看作整体式的格式塔,即“完型”。“因为人的诸心理能力在任何时候都是作为一个整体活动者,一切知觉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知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4]阿恩海姆认为视觉经验不是感觉元素单纯的累积和叠加,而是经过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后形成的一个系统的整体。这种整体性是任何部分中都找不到的,它不是各个部分相加的总和。中国画的创造和审美过程体现了一种对美的探索和对完整形式的追求,体现出审美主体的审美完形。由心理学实验所发现的知觉的完形、概括能力,在艺术与经验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成为艺术家通过组织的方式创造出能够有效地解释经验的图式的能力。在我们的创作中,可以省略的是观者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可以补充之处,而对于观者无法依赖经验的部分,画家应该仔细地观察并且非常细腻地表达。所以在写生中我们要时常注意以前记忆中所没有的部分,在画面上尽量表达出丰富的变化。

图式给视觉与心理认知确立了基础,作为绘画形式的图式本身是一种必然反映画家心理的视觉呈现,画家以图式为出发点把现实的客观物象转化为心灵的主观图像,将心灵图像外化为能表达自我感情的个性理想图式。新图式的创建必在前一阶段既有图式的基础上经过逐渐变化而成。中国传统绘画本身重视的是形式的作用和表现力,中国画的创造和审美过程体现了一种对美的探索和对完整形式的追求。

中国山水画有着中国传统特有的表现形式和民族精神的体现,传统绘画本身重视的是形式的作用和表现力。山水画图式是我们所体验的一些经验的综合反映,画家思想观念和审美价值判断等等也是山水画图式所要体现的内容。山水画图式是画家视觉、心理、精神体验的总和,其内涵丰富的同时又讲究表现技法。我们不能把山水画图式仅仅简单理解为一种表面的形式或图形的概念,而应该从更广阔的空间去思考和理解山水画图式的内涵,从而进一步建构具有个性风格的山水画图式。

[1]牛克诚.我的山水画创作观[J].中国书画家.2014.10.84.

[2]Johnson.思想中的身体(The Body in the mind) [M]. Chicago:Chicago.University Press,1978.Xiv.

[3]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9.

(本研究成果得到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经费资助)

猜你喜欢
图式山水画画家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酷炫小画家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