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对话与文化比较

2016-04-04 15:42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合肥230011
关键词:安徽大学后现代媒介

(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合肥230011)

本期栏目主持人:罗耀东教授

文明对话与文化比较

(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合肥230011)

主持人语: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东西文化总是在差异和碰撞中前进。自14世纪以来,西方掀起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揭开了近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随着西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人本主义的发展,分析哲学、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成为西方现代哲学发展的重要思潮。西方现代哲学的要义重在运用二元论的方法厘清人作为主体对世界、自然、生命、历史、文化的建构,以此恢复人的主体性状的本真,并进行主体性状的自我更新。而后现代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后工业革命的时代产物,后现代主义所表露出来的文化逻辑包括主体死亡、否定经典、颠覆权威、文化虚无、娱乐人生等观念和心态。后现代文化思潮在解构中表露出当代西方社会的理想危机、信仰危机和文化危机。如果说尼采提出的“上帝已死”所表述的现代主义是为了创造出新的神圣和经典而努力;那么后现代的叙事模式却真正实现了“作者已死”的意义。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后现代不再追求终极价值,也不愿对重大问题进行严肃思考,媒介、语言、图像、符号成为艺术家表达自身生存的感受,对给定的一个文本、符号,作品的解读让位给作者意图和读者反映。在后现代视觉叙事中运用解构、挪用、观念的方式介入艺术本体的创作,作品自身成为一种新的媒介文化,娱乐、消费、新意义的建构成为后现代文化的时代特征。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在生活方式和艺术表现上出现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意识和特征。特别是80年代初随着政治经济形态的改变,大众消费文化开始兴起。在当代艺术中出现了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交织并行的发展状况,外来文化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本土文化所承载的文化基因在重构过程中发生了突变,这种变化突显出了西方的后现代文化的特征。本期栏目选取了两篇文章,其中《后现代媒介文化批判的三个价值维度》一文立足后现代文化媒介文化现象的理论批判,演绎出后现代文化批判中的快乐、消费和意义三个价值维度。《西方后现代视觉艺术中的政治倾向及叙事策略》一文主要是以政治波普、身份政治及后殖民艺术作品的视觉表述来解读艺术作品在后现代语境下的政治叙事策略。两篇文章都抓住了后现代所带来的征候,分别以媒介文化和图像叙事两个不同的视角展开了论述,对后现代文化进行深入探究。后现代文化是根源于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文化反映,后工业社会的发展促使各种大众媒介文化兴起,大众媒介和图像传达推动了整个社会文化由文本分析向不同媒介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方向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工具的民主化,人们的观念发生改变,此时人们的价值批判标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后现代文化中的主体被消解,传统的价值观念被颠覆;作品深度模式逐渐消失,趋于扁平化的日常叙事,并呈现出碎片化的叙事特征;由此带来历史感消失,历史仅作为一种怀旧形式变成娱乐和消费的内容;后现代艺术中的距离感消失,艺术与生活、主体和客体的界限开始取消,拟像超越现实并和身体融为一体甚至取代现实。后现代社会文化带来了整个社会文化结构的变化,就东西方文化发展的共同趋向来看,不同层面的物质消费和价值判断突显出来的是人性的最基本追求。

本期栏目主持人:罗耀东教授

罗耀东,安徽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工笔画学会副主任,从事艺术哲学与美学研究。

猜你喜欢
安徽大学后现代媒介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读《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札记
90后现代病症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秦晓玥作品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陈成亮作品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