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联合化疗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6-04-04 13:00江西省九江学院附属医院332000宋云周杰黄芳媚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22期
关键词:甲氨蝶呤淋巴瘤靶向

江西省九江学院附属医院(332000)宋云 周杰 黄芳媚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通常不会累及全身,放疗、化疗等是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放疗敏感度较高,但有效时间不长,而化疗方案效果不明显[1]。本研究特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间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40例,探讨靶向联合化疗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6月~2014年6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40例进行研究,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与治疗组20例。治疗组中7例为女患者,13例为男患者;年龄38~71岁,平均(58.48±6.62)岁。对照组中9例为女患者,11例为男患者;年龄38~72岁,平均(58.57±6.4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靶向联合化疗,使用375mg/m2利妥昔单抗和每周期3g/m2的甲氨蝶呤,需碱化和水化尿液后再用药,解毒使用亚叶酸钙,使用时间为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用药结束12小时后,一周期为4周。

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全脑放疗,加以使用甲氨蝶呤,3g/m2的每周期剂量,使用2~6个周期。

1.3 效果观察标准 治疗后,MRI对比增强上病灶直径小于5mm或者病灶完全缺失为完全缓解;治疗后,病灶变化不及完全缓解,但与治疗前相比达50%以上的缩小为部分缓解;治疗后,呈现25%~49%的病灶缩小为稳定;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改善不明显,病灶缩小低于25%,或者有新病灶出现为进展。观察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以平均值±标准差方式(x±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检验分别使用t、X2,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进展、稳定、部分缓解依次为1例(5.0 0%)、2例(10.00%)、6例(30.00%),有11例完全缓解(55.00%); 对照组进展、稳定、部分缓解依次为3例(15.00%)、5例(25.00%)、8例(40.00%),有4例完全缓解(20.00%),两组完全缓解率差异较大,X2=5.2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治疗组中出现1例肝功能损害,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中出现2例肝功能损害,3例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X2=2.5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研究发现,经典方法应用于放疗前3周期时患者可达9.5个月的中位生存期,但肿瘤在化疗后期存在放大的可能[2]。这也许是因为血脑屏障在肿瘤大时不完整,容易被药物透过,从而发挥治疗的效果,但血脑屏障在肿瘤缩小后得到修复,难以被药物透过,治疗效果降低引起肿瘤的增大。

目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化疗的常用方法为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但这一方案不适合用于年龄较大的患者,研究发现,若患者年龄超过70岁,使用这一方案可达16.1个月的中位生存时间;若患者年龄低于70岁则效果较好,可达35个月的中位生存时间[3]。治疗时,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与全脑放疗均存在较为明显的神经毒副作用,二者联合则更为明显。人鼠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是利妥昔单抗的本质,能够对B细胞凋亡起到诱导作用,有助于提升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度。因此,靶向联合化疗有助于克服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与全脑放疗联合的不足,降低不良反应。

本研究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也许是因为所选病例较少。综上所述,靶向联合化疗是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有效方案,适合普及应用。

猜你喜欢
甲氨蝶呤淋巴瘤靶向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MUC1靶向性载紫杉醇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实验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