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杨青(、山西省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医院检验科,山西长治04603;、山西省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医院院感科,山西长治04603)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与体会
刘英1,杨青2
(1、山西省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医院检验科,山西长治046031;2、山西省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医院院感科,山西长治046031)
关键词:生物安全;临床实验室;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在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造成危害,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公众造成伤害,为了保证实验研究的科学性,还有保护被实验因子免受污染[1]。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或再现病原微生物的出现,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乃至全人类的重要性成为关注的新焦点[2],国家因此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然而,日常工作中,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者和所有操作人员能否将生物安全防护做到位,能否自我严格要求落实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这是保障生物安全管理质量的根本。笔者结合我院临床实验室在生物安全防护管理培训和具体实施方面的实际工作进行了总结,以供大家参考。
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实验室的运作满足相关政策的保障,同时也是实验室管理层对日常工作实施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由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构成。
1.1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建立我院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分为三级,即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实验室管理者及科室生物安全管理小组组成。1.1.1组建医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根据原国家卫生部,国际标准化组织等机构的行业指南、标准、条例等建立本院生物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体系的建立要取得院领导和主管部门认可,充分体现出临床实验室是医院生物安全区域的高危险工作场所,对人和环境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可能,才能得到物力、财力和制度上的支持;对实验室布局进行合理改造,增添安全防护设备和灭菌消毒设备[4,5]。
由医院分管院长任主任委员,各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主要组成成员有分管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主任和检验科负责生物安全的技术人员。该委员会会务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分管院领导及检验科主任负责组织,委员会成员定期开展咨询、指导、评估、监督等事宜。
1.1.2实验室管理者实验室主任是生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实验室工作和环境的安全负责,负责制定全面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切实执行以及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工作。制定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和风险评估,通过风险评估找出实验室风险来源,确定那类标本、那类微生物应该在那一级生物安全风险防护实验室中进行管理,使实验室工作人员明确自己岗位风险防范措施[6]。
1.1.3科室生物安全管理小组的建立
1.1.3.1安全组组长组长由主任任命,组长一般是有适当资质和经验丰富的微生物学或相关专业人员,协助负责安全事宜。以兼职的形式来履行这些职责,本身除了具有必要的专业能力,还能够在国家级或省级有关生物安全管理培训班学习进修并取得相应合格证书为好,能帮助实验室制定标准操作规范,定期对人员、设备、材料等进行安全质量检查,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质量控制和指导,对可能出现的实验室感染与院感科协调组织解决。
1.1.3.2组员安全管理小组组成人员均是各专业组的组长,他们必须监督该组日常操作中生物安全的个人防护、清洁、消毒、灭菌工作。发现工作中标本采集、接收、检测过程及标本贮存中违反生物安全管理和院感要求现象时,及时报告给组长及主任,并协同解决。
1.2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根据生物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操作规范制定相关制度及标准操作流程,由实验室管理者牵头,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各种制度及流程要切合本院实际情况,能够开展实际工作。各种规章制度保证生物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将一切工作以生物安全为核心,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安全防护意识。操作中必须严格执行SOP文件,最大限度地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对于各种制度不但要严格地不折不扣执行,而且在执行过程中要补充当初制定时的疏漏之处,广泛收集科室人员对不符合项的意见和建议,内审工作时常展开,把存在的问题或偏离现象及时修订,使得规章制度更加规范化、人性化、合理化。
2.1人员培训实验室生物安全核心工作是对实验室人员管理和培训。“硬件、软件和操作者”是构成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三要素,而其中人是核心要素[7]。人员培训对象为科室检验人员、进修生和实习生、卫生员等,使他们树立牢固的生物安全防范意识[8]。
2.1.1科室检验人员的培训新员工岗前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开始工作由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带教,使其充分熟悉工作程序中存在的生物安全危险因素。老员工开展周期性再培训,再次增强安全责任感。所有培训的内容一定要注重解决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意外,纠正在操作中可能频繁出现的错误而引发的安全问题。
2.1.2进修生和实习生培训在进入科室后先岗前培训一周,让其熟悉工作环境,掌握仪器的基本性能和操作程序,了解生物安全知识,掌握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相关处理程序,考核合格后再上岗。
2.1.3实验室卫生员培训主要是针对其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差,认识不到位开展培训,告诉其工作性质、工作流程,尤其是避免在打扫、收集、运送废弃物标本时可能存在的泄露和被刺伤情况发生的安全防护。
2.2院内感染管理控制措施
2.2.1个人防护[9]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时应实施标准预防,统一着装工作服。工作服要定时清洗更换,有严重污染时要立即去除污染消毒清洗;日常操作时一律戴好手套,在标本采集窗口和接触体液检测时必须戴口罩、帽子,对于艾滋病实验室和微生物实验室除了上述防护外,还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必要时穿覆盖足背的工作鞋和防护服,戴防护眼镜等;严禁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牢固掌握手卫生知识按“六部洗手法”正确洗手。不用戴手套的手触摸脸部、颈部,若手部皮肤有微小伤口时,应用防水敷料覆盖,而皮肤有开放性伤口时不适于工作情况,应暂停工作。
2.2.2实验室环境防护措施工作人员每天工作前要清洁操作台、仪器设备等,操作台工作中被污染时要立即用有效浓度消毒液进行消毒,而仪器表面、电话、电脑鼠标等要用酒精擦拭;每日开启紫外线灯或紫外线消毒器对空气消毒;工作使用过的试管架、血沉架、反应板等器材要先进行有效浓度浸泡后再清洗;报告单发出前也要消毒处理。
2.2.3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管理执行“分类收集、专人管理、严密包装、安全运送”的原则[10]。实验用器材、弃置的菌或毒种、样本、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弃物应经过消毒灭菌后再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运送和交接必须双方签字登记,严防外泄流失事件发生。
2.2.4气溶胶据报道[11,12],近十年实验室感染病例通过吸入感染占31.3%,通过摄入感染占32.5%。感染性物质在操作过程中极易产生气溶胶,如内含血液试管的管帽开启时、痰标本的挑取接种、离心机离完后开启盖子的瞬间和装有冻干粉传染性物质的安瓿开启时,所有这些操作应戴口罩,工作区域应使用吸湿性强的纸张覆盖,能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的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
2.2.5意外事故处理措施工作人员由于疏忽或错误不规范操作时极易发生职业暴露。手是医务人员最常用到的身体部位,也是最容易发生锐器伤害或接触暴露部位[13],据报道,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针刺和锐器伤达80.26%,操作中刺伤自己的占46.05%[14]。手部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发生后,应立即脱去手套(避免再污染),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流水冲洗,再用75%酒精消毒。如有必要可注射相关疫苗或进行医学观察。
由于标本(血液、痰、体液、培养物等)处理过程中出现外溅,洒溢现象时,处理原则和步骤是:进行眼和脸的防护后,戴手套用布或吸水性强的纸巾覆盖溢出物,向纸巾上倒适当浓度的消毒剂,并立即覆盖周围区域,用消毒剂从溢出区域的外围向中心消毒处理,作用一定时间后将所有物品清理到防渗漏的医疗容器内,再次清洁被污染区域。
无论意外事故发生大小,随时随地要通知科室领导、安全负责人,报告情况。对事故做详细的记录和描述,如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和程度、暴露物的种类等,对事故经过以及责任进行实事求是分析,总结教训。
2.3健康档案监测实验室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体检项目包括常规项目和其从事的有关岗位特异性抗原、抗体。建档后每年体检一次,做好档案的完整性,延续性,为暴露后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2.4临床和相关科室生物安全管理生物安全,不仅是实验室内部的重点管理工作,对医院临床科室和相关科室也密切联系。如对于送检到实验室过程中发生的标本泄漏和标本污染申请单问题、送检人员被感染或发生医源性污染事件等。针对上述情况,实验室编制了《分析前生物安全手册》分发给各科室,在标本的采集、贮存、运送和不合格标本拒收等环节上详细描述,加强与临床的生物安全联系,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影响深远,是一项综合管理工程,既有对国家法律的学习和执行,也有科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的建立和实施,更重要的是坚持常年不懈的去执行[15]。笔者体会到,采取科学管理手段,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全院医务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医院生物安全事故越来越少。
参考文献
[1]祈国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2]王利平.基层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3):1672.
[3]陈晓丽,董家书,蒙雨明,等.医学实验室质量监督的实施与体会[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254.
[4]王庆梅.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必备条件[J].中国医学装备,2010,7(4):28-29.
[5]王庆梅.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必备条件[J].中国医学装备,2010,7(2):37-39.
[6]饶丽华,张国强,袁慧芳.如何加强检验科的生物安全管理[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3):254-255.
[7]祈国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9.
[8]张静琼,张继无,杨淑华.二甲医院检验科院感管理与生物安全管理措施[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1):63.
[9]刘书蓉,曾琳,周琳瑶,等.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253.
[10]林南清,宋国伟.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及生物安全防护[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6):767.
[11]Huhulescu S,Leither E,Feierl G.Laboratory-acquired Vibrio cholerae O1 infection in Austria[J].Clin Microbiol Infect,2010,16 (8):1303-1304.
[12]Bouza E,Martin A,Van den Berg R.Laboratory-acquired Clostridium difficil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ibotype 027:A new risk for laboratory workers[J].Clin Infect dis,2008,47(11):1493-1494.
[13]杨永杰,李艳,郝光.53名血源性职业暴露与风险防范[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1,21(2):395-397.
[14]余菊玲,刘杏桃,丘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分析及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3):3182-3184.
[15]格日乐,虹波.检验科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J].武警医学,2011,21(6):475.
·检验与临床·
(收稿日期2015-05-12;修回日期2015-09-02)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6.01.021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29(2016)01-00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