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型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6-04-04 09:40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应用型转型

赵 越

(沈阳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辽宁 沈阳 110044)



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型教学模式的探索

赵 越

(沈阳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辽宁 沈阳 110044)

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型教学模式的意义,设计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型教学模式实施的主要环节,提出了应用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型教学模式改革主要包括应用型课堂学习、应用型自主学习、应用型考试学习、应用型实践教学等内容与环节,着力探索培养地方本科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

转型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 应用型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需要大量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力量,已成为地方经济社会人才培养的支柱。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开始逐步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引领作用,创新教学模式是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适应转型发展要求的一条基本途径,加大对高校转型发展中思政课教学模式的研究力度,对助力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 高校思政课应用型教学模式的意义

1. 实现思政课学生素质引领作用的发挥

在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可以进行调整,但为社会主义培养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宗旨却不能有丝毫改变。应用型人才,除了具备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外,还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积极、乐观、坚强的品质意志,饱含创新精神,思政课肩负着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因此,必须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地位,通过思政课应用型教学模式改革,找准思政课教学与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结合点,发挥好思政课在学生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发挥人才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好”引领作用,为推进高校转型发展提供方向和思想保证。

2. 解决思政课“学以致用”问题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必须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检验标准,面向地方、面向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在人才培养中要更加强化职业和就业导向,重视实践教学是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显著特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学时所占比重大幅度提升。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科属性决定实践性理应是该类课程的显著性特征,通过思政课应用型教学模式改革可以进一步强化思政课实践创新的功能,解决学生学习思政课“学以致用”问题。适应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价值取向,适应学校人才模式的转变,让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将“动手能力强”由潜在可能变为现实,让学生在立足地方,围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感悟思政课的魅力与作用。

3. 突出思政课课程体系应用性改革方向

对地方高校而言,普遍存在着转型发展与提高教学质量并重的任务。高校转型发展教学质量提升是基础,课程建设是关键环节,课程改革是重点。通过思政课应用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可以更新高校思政课教师教育观念,重视应用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调整和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能力结构,创新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思政课“教师主导”的教学流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更加灵活多样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参与度、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创造一种主动、开放、高效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1]。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型教学模式实施的主要环节设计

1. 实施应用型课堂学习,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

课堂学习是思政课教学的主线,目前在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和教师满堂灌的行为还相当普遍。这种“灌输”的教学模式,使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学生无法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只能被动地听课、记笔记,从而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思政课应有的教学目的。应用型实践即把课堂开放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

为此,要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按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向,筛选教学内容,优化组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压缩与课程主线差距较远的内容;增强与课程主线联系密切的内容;突出与改革开放实践联系密切的理论教学内容;突出与热点问题、敏感问题联系密切的理论内容;突出与学生成长成才需求联系密切的理论内容。

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建构上,根据课程教学中心目标,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的实际,以关注现实问题与教材内容的结合为契合点,加以综合整理,按照少而精的原则,变教材章节讲授为问题讲授,以“问题”为切入点组织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形成相关的专题理论剖析,兼顾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学习环节设计上,为适应转型发展加大课程实训学习的需要,变课堂讲授为课堂讲授与课堂实训活动并行,在课堂学习中设置相对对立的新闻时评、读书报告、学生主讲、创作品鉴等活动,加大课程理论与实践应用联系,同时继续组织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丰富教学活动。

同时,为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改变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一对多”的局限,“因类施教”探索差异性分类教学[2]。把思政课程紧密与学生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逐步改革、完善理工、文科、艺术类等学生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实现应用型课堂内容有别,形式多样、互动性强、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教学方式。

2. 实施应用型自主学习,使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与资源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日趋丰富,教学任务重,但课时毕竟有限,把教材中的众多内容讲得很透彻,也无法留出较充裕的课堂讨论时间。

思政课程教学存在内容日趋丰富与教学时数有限的矛盾,同时,思政课课程性质决定需要利用好课下时间对学生引导,及时沟通交流,解疑答惑,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必须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型,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把思政课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通过实施应用型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地延伸课程课堂学习空间,综合利用课内外多种资源和平台,强化师生学习交流,引导学生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形成全方位能动学习气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3]。

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应用型自主学习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建构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课外平台,其主要形式包括:形成课堂内学习与课堂外学习相结合平台;形成学校内与学校外学习相结合平台;形成网络上与网络下学习相结合平台,形成理论学习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的平台。

通过建构应用型课外教学平台,思政课程实践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在课外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与课堂学习内容衔接的课程自学、材料阅读等活动;参与指导各类党团组织、社团组织活动,参与结对子活动、党校培训等活动,与学生第二课堂内容有机结合;参与指导培训学生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等自主学习活动。

当前,思政课程应用型自主学习重点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构建网上学习平台。一是建设好思政课精品网络课程学习网站,为学生自主在线学习提供空间;二是利用好微课等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三是发挥好手机等新媒体等工具交互性作用,建立教学微信公众号、微薄等网络平台,开发思政课学习交流APP,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导、沟通平台。

3. 实施应用型考试形式,使学生通过考核过程继续学习

无论应用型思政课教学如何丰富多彩,学生实践性学习如何积极活跃,最后都会面临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考试。如果只是授课方式改变了,而考试方式还维持原状的话,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

目前,思政课考核方式虽然处于不断的改革过程中,但主要方式没有实质的变化,考核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平时成绩加期末闭卷考试,平时成绩所占比重较低,成绩主要由期末闭卷考试决定,考试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点。这种考试方式能够强化学生学习内容,但容易忽视学习过程,死记硬背,不利于理解与应用。

另一种就是平时成绩加开卷考试,平时成绩比重较高,考试压力降低。这种考试方式能够吸引学生重视过程学习,但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忽视学习质量,造成学习缺乏主动性。

汲取以往考试的优缺点,应用型考核的主要思路就是将考试也视为思政课学习的重要环节,主要思路是:把考试开放给学生,综合运用包括闭卷、开卷、口试、实践成果等多种方式综合考评学生成绩,既不能因为传统形式考试的弊端因噎废食,完全抛弃,也要克服传统考试方式的不足之处,注重以多种考核方式的结合来考察学生学习状况,一方面将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等形式结合起来,既让学生强化学习效果,也让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推广口试等考试形式,在考核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表达问题的能力。

同时,应用型考核尝试将思政课考试与学生专业有机结合,学生可以采用课程论文、调研报告、美术、音乐、传媒等作品形式表述考试内容,诠释思政课程学习的内涵与理解。对课程学习成绩考核评定,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多种形式综合评价,还可以通过评选优秀报告(作品)、优秀个人、先进集体,作品、事迹汇总展示引导学生,考核不仅是简单的成绩评定,着力点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些考核活动将考试也纳入到学习中去,强调考试本身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可以达到巩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动力,从而达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

4. 实施应用型实践学习,使学生全面融入实践学习过程

思政课是具有强烈社会实践意蕴的课程,因此提高该课程社会实践实效性是课程性质的基本要求。转型发展背景下,思政课应积极探索多层次、多形式、系统化的课程实践学习形式。

传统社会实践由于强调教师主体,形式单一,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生社会实践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部分学生“被实践”参与,实效性不尽如人意[4]。

应用型社会实践学习模式突出围绕以课程主线为中心展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在社会现实领域对课程理论内容的理解、应用,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与技能。并按照这一教学目标构建课程社会实践平台。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在应用型社会实践中,①将课程围绕革命、建设、改革主线的内容设计成若干社会实践模块,如本质理论模块、初级阶段理论模块、市场经济理论模块、改革开放理论模块,学生可结合自身情况,在教师指导下自选模块开展不同内容的形式多样实践活动,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择实践对象,自主选择实践的方式,拓宽实践渠道;②充分利用学生大部分时间校园学习的实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课内实践:运用讲座、征文、辩论演讲、讨论等活动丰富思政课学习内容;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服务社会活动,参与各类大学生比赛、竞赛活动,结合这些活动过程开展课程实践教学;④网络实践,通过网络答疑解惑、开展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社会实践作品展示竞赛等活动。

同时,教师在应用型社会实践中辅以行之有效的教学指导,包括对课程社会实践内容指导,对课程社会实践方法指导,对社会实践成果指导,包括实践报告、调研报告、论文、参观访问记、新闻报道与通讯、艺术创作(绘画、音乐、视频等),让应用型社会实践切实收到成效。

三、 应用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所要解决的问题众多,其中关键性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 课程应用型教学模式中教师素质的提升

实施思政课应用型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适应转型发展要求,切实发挥应用型教学模式作用,在教师能力提升上下功夫是当务之急。

2. 课程应用型教学模式体系的整合

如何实现在思政课中,将应用型实践教学纳入到该课程传统理论教学诸环节中,有效对接,变“平行”为“相交”直到“融合”,实现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整合。

3. 课程应用型教学模式评价标准的建构

如何验证思政课改革的教学效果,将应用型教学模式纳入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及教学管理许可的权限内,建立课程改革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和评估机制。

4. 课程应用型教学模式中主体作用与关系[5]

如何处理好思政课应用型实践教学模式中教师指导主体与学生学习主体的关系,既要增强教师的指导主体地位,又要提高学生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

四、 结 语

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并将发生深刻的调整变化。转型之下,地方本科高校将重新思考办学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高校思政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改革是常谈常新的话题。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应用型教学模式是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一条基本途径。通过应用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拓展课程建设新思路,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优化课程资源,进一步发挥思政课理论联系社会实际特色,有效增强课程指向性,适应高校转型发展的要求,是思政课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和尝试。

[1] 胡大伟.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转型发展论[J].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4(3):95.

[2] 李斌,李庆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路径与方法[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6):787.

[3] 魏沧波,刘永生,康丽滢.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视域下思政课改革的探索[J]. 高教学刊, 2015(21):118.

[4] 余维祥.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5(4):117.

[5] 李道霞.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路径[J]. 高等职业教育, 2014(6):67.

【责任编辑 张跃双】

Exploration on Applied Teaching Pattern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ZhaoYue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4, China)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pplied teaching pattern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analyzed. The main aspec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ttern are designed. The key issues of this pattern are proposed. It considers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pattern reform mainly includes applied classroom learning, applied autonomous learning, applied examination form, applied practical teaching, etc.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pplied teaching pattern

2016-04-04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JG12DB057); 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立项(GXDJ2015—B104); 2015年沈阳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 2016年沈阳大学转型发展专项改革立项。

赵 越(1968-),男,山东诸城人,沈阳大学教授。

2095-5464(2016)05-0534-04

G 41

A

猜你喜欢
理论课应用型转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沣芝转型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