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袁丽
教育工作的两大重点领域是智育和德育,目前我国传统应试教育逐步与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观念融合,社会对道德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因此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至关重要。语文教学主要是教材文本的讲解,其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开展德育的重要载体。本文将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展开探讨。
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教育渗透
语文课程规范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活动应该重视传播社会注意和爱国主义等思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应该重视德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措施做好德育渗透工作。
德育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运用恰当的教学活动,采用恰当的教育形式,向学生传递积极的、正确的价值观、政治立场和道德规范等。对于道德教育,如果按照教育方式划分,可以分为间接和直接两种方式。直接道德教育指的是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划出一部分专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安排专业教师授课并进行适当的课内课外训练等;而间接教育指的是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恰当的渗透思想道德教育。除了这两种主要的教育方式,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校内的环境、教师或者学校领导的行为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也是间接教育的一部分。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培养德才兼具的人才,不仅仅是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蛇ui的不断发展也体现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大多数学校对德育教育都非常重视,但是德育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例如德育工作中对学生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德育体现出较强的急功近利的特点,认为德育与知识教育相同,只需要灌输理论知识就是达到教学目的,忽视了知识教育和德育之间的联系。对于教师来说,如果意识不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性,单单依靠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开展德育工作,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德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认识到:一方面必须正确权衡德育和语文教学的地位,语文教学和德育是不同的并且也不可能相互替代,德育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喧宾夺主”,因为重视德育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还要做好德育和语文教学的渗透融合,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德育工作。不论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还是孔子“循循善诱”的德育艺术,都是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榜样。将语文教学作为德育的重要载体,树立德育大局观,积极探索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和技巧。
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互动,是德育渗透的重点,德育渗透和教师的言传身教有不可忽视的关系,与利用、挖掘教材的程度也有联系。学生是教学情感活动的主体,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际上是教师以自身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为基础,通过教材去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体验,通过自然的、有机的渗透,让学生反复的、自觉的思考,让德育渗透能够做到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事半功倍。
1.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会在耳濡目染中模仿教师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第一,教师应该严于律己,为学生树立典范,在工作过程中仍然不间断学习,做好每一次的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现自己为人师表的典范,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学生;第二,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外在形象都是人格魅力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教学前教师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准备工作,力求用恰当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学习感受,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的感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影响,用正确的观念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2.适度进行德育渗透。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教材中的文章,对于这些文章,如果仅是简单的归纳或者一段一章的进行剖析,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融入的思想情感或者道理很难被学生掌握,因此德育渗透的适度性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好分寸和火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备课阶段,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德育渗透时间的度和德育渗透内容的度,尽量做到将学生思想品德的实际情况与德育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控制好度才能做到教育的到位并且不越位。
3.德育渗透的多样性。教师应该试着采用情境式教学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相差很大,因此学生对教学的反响不强烈,而通过情境式教学,可以为学生创建多种多样的情境,例如游戏情境、角色扮演情境等,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在体验式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工作。
语文教学中处处都存在德育的契机,但是需要教师适时适度的进行渗透,才能真正发挥德育的作用,防止德育渗透工作流于形式。
(作者单位:新疆阜康市高级技工学校、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