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铭, 丁伊妮
(1. 沈阳大学 经济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44; 2. 辽宁文信达会计师事务所, 辽宁 沈阳 110003)
“新常态”下沈阳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张宏铭1, 丁伊妮2
(1. 沈阳大学 经济学院, 辽宁 沈阳110044; 2. 辽宁文信达会计师事务所, 辽宁 沈阳110003)
探讨“新常态”背景下建设沈阳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与意义。分析当前沈阳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整合资源、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法律金融意识、推动资本市场多元化、推进绿色金融等促进沈阳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新常态; 沈阳市; 金融生态环境
1. “新常态”的提出与内涵
“新常态”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首次提出,寓意经济、金融危机过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出现缓慢、停滞,甚至倒退的痛苦过程,这个过程被称为漫长的恢复期[1]。如今,“新常态”有了中国特色的新内涵。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提出“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具体体现在同时对速度和质量提出新的标准: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是目的;另一方面,GDP的增长速度不再是追求的目标,但要有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作为中介目标,衡量改革进程。就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稳定和结构调整等并驾齐驱状态,这也是一种稳定的状态,并且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说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2. 金融生态环境概述
依照仿生学原理,金融业态也是有生态环境约束的。从广义上讲,金融生态环境是指一切与金融业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和自然因素的总和,强调金融运行过程中一切与金融业相互作用影响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政治、地理、文化和人口等;从狭义上讲,金融生态环境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法律制度、社会诚信状况、中介服务体系、银企关系及企业的发展状况等方面[2]。在金融生态链条中,法治环境是根本,制度环境是保障,信用环境是基础,三者缺一不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定义,金融生态环境都是金融组织赖以生存、竞争和发展的各种环境因素在相互联系和动态演化中形成的有机整体,是金融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包括约束其行为的法制环境和制度环境、提高其发展质量的信用环境和市场环境,以及检验其社会效应的经济环境。
1. 经济发展状况
2008年的金融危机,同样给重工业城市沈阳的经济发展带来重创,但“新常态”下,沈阳市的GDP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GDP从2008年的3 780.9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7 098.7亿元,年均增长率10%左右。人均GDP由2008年的48 230元,增加到2014年的85 816元。2015年辽宁经济平稳运行,从签约单位地域来看,本科生和研究生大多数以辽宁省内就业为主,占总地域分布58.57%,其中在沈阳就业比率达到30.69%,高于限制目标,意味着社会就业状态良好。同年,沈阳城市平均每户就业人口1.48人,农村2.53人,城市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6万元,同比增长率为7%,农村1.3万元,同比增长率为7.8%(尽管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但城乡差距仍然很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7.8%。2015年,沈阳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6.2亿元,同比下降22.8%,其中,完成税收收入492亿元,同比下降19.3%,;完成非税收入114亿元,同比下降35.1%。
2. 金融机构发展状况
到2014年末,沈阳市银行机构及网点共1 431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 458亿元,比年初增长7.6%,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5 208.3亿元,比年初增长8.0%;本外币贷款余额10 267.2亿元,比年初增长11.8%。全市证券营业部92个。2014年证券交易额18 464.4亿元,比上年增长45.4%。其中,股票交易额11 693.4亿元,增长46.2%;基金交易额617.5亿元,增长83.2%。沈阳市保险机构及网点424家,2014年保费收入212.6亿元,比上年增长44.0%。目前来看,沈阳已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个数不多,但是经营相对安全,发展一直比较平稳。金融业对经济贡献率进一步提升,金融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9.6%左右。201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4 035.4亿元,同比增长10.4%,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 396.3亿元,比上年末多增309.5亿元。2015年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 105.7亿元,占境内存款比重为7.9%。比年初增加504.2亿元,增长83.8%,比上年多增251.4亿元。
3. 法制环境
沈阳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化经济发展法治环境建设,大力推进简政放权,2013年以来,市政府分五批取消下放1 631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公布保留行政职权1 928项,在全国率先推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简化企业成立审批程序;在全国率先绘制《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流程图》,将审批权限由275个工作日压缩到40个工作日左右。政府对如何依法治市、通过哪些渠道实现依法治市、城市管理达到何种水平等一系列问题制定目标,并且对相关政策进行跟踪进程,更拟出法治沈阳建设十大工程,利用2~3年时间,完善沈阳服务经济发展的法制服务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提高金融生态环境质量。
4. 信用环境
自启动“信用沈阳”建设工作以来,沈阳市信用建设整体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全面展开沈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起点在治理企业上,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加强诚信履约监管,对违法失信企业向社会曝光并予以惩戒,增加企业失信成本。同时有区域性、针对性地指导监管部门的工作开展,将产品、行业和区域进行级别划分,分为重点、一般重点和普通,逐级监督,区别抽查力度。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为金融生态环境服务,加大对各地区和各相关部门的职能约束,各尽其职,不仅致力于完善信息平台,还实现着“信用沈阳”网站为社会公众和信用服务机构查询服务的职能。
1. 金融资源供求失衡
沈阳市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这将造成市场脱离,融资信息不对称,进而导致金融资源供求失衡。政府要调节这种市场竞争过度的局面,可能出现过度管制现象[3]。
2. 信贷体系风险频现
在信贷活动中,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信贷通道不畅。即便面对企业失信,制裁力度也不够,信用环境不佳,导致交易成本和金融风险的同时增大,区域金融失调之类的信贷体系风险频频出现,造成恶性循环。
3. 金融体系抵抗力不强
沈阳市中小金融机构并不多,能服务于小微企业的银行也有限,然而恰恰是小微企业依赖间接融资的比较多,直接融资发展不够。据统计,在沈阳企业各项融资来源中,银行贷款占90%以上,股票和企业债券仅占2%和0.6%。比例的严重失衡,造成银行负担过重,当不良贷款率高居不下时,风险全都集于银行一身,尤其是小型银行,更是难于抵抗各种风险。
4. 中介服务水平低下
金融中介机构包括甚多,但是门店多,服务类别少,而且没有相应的行业规范,各家都有自己的经营标准,没有市场认可度也缺少信誉度。这就使得大多数的担保机构没有广泛的资金来源,没有资金补偿机制,面对单一的资金渠道,实力无法扩大,规模无法增加,制约了担保公司自身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
1. 发挥“新常态”下沈阳优势资源的整合力量
保持地区经济平稳快速发展,首要的是整合各种优势资源,使各要素相互配合、相互规范、良性制衡,保持经济交易公平、公开、顺畅。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一直致力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并处于惯性态势。在日韩等发达国家进行大规模产业转移时期,沈阳工业结构层次趋好,优化了沈阳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利用这个条件,调整政策导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加大科研费用对民营企业的支持,等等。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力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这也是决定地方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主力。金融的大力支持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有助于企业的做大做强,提高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质量,增加金融创新活力和动力。沈阳作为省会城市,也要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中心,金融生态环境首先要有质量,这才是吸引银行等金融机构全面铺设在沈阳的重要保障,除此之外,要建设区域辐射力,重点支持融资行业、金融保险业、投资行业、房地产业、商业服务业现代物流、信息传输计算服务;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强优企业落户沈阳,带动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2. 规范金融生态环境下政府行为
政府作为金融生态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有效引导金融这项稀缺资源,尤其要引导金融机构的贷款向重点扶持产业倾斜,支持“两低两高”产业发展,因为低污低耗高科技高效益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金融业的合理发展,必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政府要鼓励金融业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并有效维护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尽量减少行政干预,为金融业的发展创造公平环境。
规范政府行为不单纯是约束其行为,提出行政政策,也要有相应的有力度监督。各个区域要有不同的规范标准,法律是保障,社会效应是目标、经济发展是中介目标,如此规范与监督并举,才能避免政府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不随意执法,也能不断检验政府行为,适时提出完善和修改。
3. 提高法制环境与信用环境整体发展意识
金融主体的各项权利是需要被有效保护起来的,而实现这种有效保护就要依靠完善的法治环境。首先,实现金融机构的“企业本真”,通过商业银行法等法律规范,明确股东的核心地位,保证其对金融机构的合法、合理、自由控制和管理;其次,在对金融企业的管理方面,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依然是帮助金融企业发挥最大效用的管理制度,需要金融企业也能贯穿始终,委托-代理关系是要保证经营者和所有者的权利和义务的明晰,金融市场只有不再单一化,才能分散风险,建立起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这也是金融产权改革始终要进行到底的重大工程。要实现金融产权多元化就要有相应的金融市场多元化,这也是完善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当风险能够内部消化和转移、风险能够责任明确时,追究制度就能很好贯彻下去,不会出现执法不公正。提高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提高金融案件执结率,都能提高金融生态环境的质量。最后,合作共赢,与相关司法部门的联动机制得到完善,既能信息共享,又能对各类违信行为进行联合惩戒。
信用管理是金融业务管理的核心。信贷管理的法律制度要不断完善,不仅要注重审核贷款这个环节,更要对风险控制进行严格的约束,这也是保证资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提高信用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对贷款企业,不能一味的严苛,法律要保护金融行业和贷款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最重要的是如何遏制金融犯罪。要明确金融犯罪的范围和条件,对各个档次和种类的金融犯罪给出相应的惩治措施,避免企业用破产掩盖犯罪行为。
4. 通过资本市场多元化加大沈阳金融经济力
金融经济力的提升,不仅能提高金融包容度,促进资本市场的完善,而且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金融经济时代,金融生态环境的不断完善,是提升金融经济力的有力保障,金融经济力的提升也能反过来促进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二者相辅相成。金融经济力的提高可以降低金融市场的风险也可以分散风险,相当于给金融生态环境抵御外界风险加上一层保护层,因此增加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就是提高资本市场的丰富度,丰富度越高,保护层的坚固性就越好。要鼓励各个金融机构按照自己的经营重点不断创新,这是生态主体多样性的首要体现。依照沈阳经济发展特色,大力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不能停留在喊口号,要有实际行动鼓励发展,降低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合理引导并推进民间金融机构和各类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弱化对小微企业规模上的歧视,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同时这样也能促进我国非商业性质的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创新[4]。但是分散的民间金融机构,需要辅之相对应的监管体系,实现金融安全和金融效率的相互统一。比如,规范小额贷款公司、小额担保公司的设立与经营,尽早建立监督机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平台,这个平台能够提供相应的信息共享,减少中小企业时间和财力的成本,也能促使中小企业相互学习,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有效的内部消化相应经营风险,增强经营的实力,减少违约,同时平台能为银行提供相应的信用记录,减少金融机构的择企时间和成本,减少金融行业的贷款风险,减少不良贷款率,互助基金作为第三方机构便能实现这些服务;针对国家的政策优惠,大力发展新三板市场,为高新技术行业的非上市股份公司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也可针对性地建设有特色的科技商业银行,在金融资源稀缺的前提下尽可能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融资服务。
5. 推进地方政府绿色债券在金融生态环境下的绿色金融进程
在绿色发展的众多项目中,绿色金融的提出,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但是要应用到现实中,主要指银行将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作为自身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有效的绿色信贷促进机制和较为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绿色金融强调的是投融资行为的社会高级属性,即是否有利于人类可持续生存发展,是否有利于环境建设等。2009年我国财政资金有10万亿元,金融资金有13万亿元;2014年财政资金已达27万亿元,金融资金达到16万亿元。而2015年用于环保的资金有可能达到1万亿。因此,必须大幅提高绿色金融的水平和规模,既能够实现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能推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在诸多融资模式上,绿色债券是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最有潜力融资工具。中国应进一步放开债券市场。可以以沈阳作为试点逐步推广到全国。地方政府债券,作为银边债券,信用较好,安全性较高,还可以获得利息减免所得税,通过地方政府绿色债券,增强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提高个人投融资的多元化[5]。也可以通过PPP推动绿色金融资金供给的有效实现。实现的途径便是加大绿色产业投入力度,这就要靠绿色产业基金的引导,绿色信贷的增加可以通过社会金融资本来补充。因此,地方政府绿色债券可以构建绿色产业基金,是又一个促进公共财政和私人资本合作的新模式。
[1] 陆岷峰,虞鹏飞.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金融生态环境与金融发展策略[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4(6):3-4.
[2] 闫振锋. 青岛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及改善的对策研究[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13:14.
[3] 张承惠. 新常态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新挑战[J]. 金融研究, 2015(2):11-13.
[4] 曹强. 非正规金融: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有益补充渠道[J]. 沈阳大学学报, 2009(2):15-16.
[5] 白鸥. 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模式的特色与完善[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7(12):603-605.
【责任编辑孙立】
Strategies of Shenyang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New Normal” Economy
ZhangHongming1,DingYini2
(1. School of Economics,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4, China; 2. Liaoning Wenxinda Certified Public Accoutants Co. Ltd, Shenyang 110003, China)
The contents and significance of Shenyang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new normal” economy are discuss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henyang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its main problems are analyzed. Some 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Shenyang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re proposed, such as,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standardizing government behavior, improving the legal financial awareness, promoting capital market diversification, and advancing green finance, etc.
new normal; Shenyang;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2016-02-10
沈阳市社科联立项课题(SYSK2015-16-30)。
张宏铭(1983-),女,辽宁朝阳人,沈阳大学讲师,博士。
2095-5464(2016)04-0411-04
F 83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