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驰,张 晶,张飞飞,金月香,金玉红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 130021)
·个案护理·
胶质瘤伴HIV阳性患者术后谵妄1例护理
张 驰,张 晶,张飞飞,金月香,金玉红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 130021)
胶质瘤;HIV阳性;谵妄;护理
胶质瘤是颅脑肿瘤中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2%[1]。胶质瘤发病人群中,男性较女性常见,发病多以头痛、癫痫起病,病死率较高。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术后患者极易发生谵妄。术后谵妄,属急性意识障碍,是危重患者最为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2]。研究证实,术后谵妄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使得患者再入院率升高,远期生存质量降低[3]。HIV是一种人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慢性致死性传染病,截至2010年全世界已有约4 000万人丧生于此病[4]。我科于2015年1月28日收治1例HIV阳性合并左侧额叶胶质瘤术后谵妄的患者,经临床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27岁,18天前突发抽搐大发作,发作时意识丧失、牙关紧闭、四肢不自主抽动,呼吸急促,于2015年1月28日以颅内占位性病变收治入院。既往体健,有头孢过敏史,吸烟史10年,否认传染病史。入院检验:血HIV抗体阳性。查体:神清语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11分;脑脊液检查显示:蛋白0.34 g/L,葡萄糖3.37 mmol/L,氯122.7 mmol/L,白细胞12×109/L,红细胞4.5×1012/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82%,淋巴细胞0.92×109/L;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三主征明显。头部核磁共振检查示:左侧额叶见片状等及略长T1略长及长T2异常信号,边界不清,压脂压水像呈稍高、高信号,左侧脑室前角略受压,变窄。因左侧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明确,于2月4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幕上颅内肿瘤切除术,术中带回瘤腔引流管及导尿管各1根。术
后病理确诊为左侧额叶胶质瘤。术后及时送入监护隔离病房,术后第4日患者开始出现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烦躁症状,术后第6日出现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思维迟钝、混乱,昼睡夜醒、睡眠紊乱,对声光特别敏感等症状。ICU患者意识模糊评估(the 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CAM-ICU)阳性,脑电图检查显示局灶性慢波,确诊为谵妄,分型为混合型。遵医嘱给予右美托拉咪啶10 mL/h静脉输注,维持8 d,并配合其他治疗,术后第15日谵妄症状消失,术后第26日病情稳定予出院。
2.1 评估危险因素 经评估,该患者存在以下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①术前焦虑,沟通障碍,对疾病认识不足。②术后感染,伤口不适,抗生素等药物可能产生的神经毒性。③探视减少,信息缺如,活动受限。
2.2 谵妄预防 完善术前准备,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减少危险因素;术后监测患者感知、认知情况,做好基础护理、感染控制及伤口护理等,避免诱发或加重谵妄。
2.2.1 术前准备 评估并监测各项生命体征,保持生命体征稳定状态,辅助行各项检查。讲解手术和麻醉相关知识及目的,给以心理抚慰,保证休息。遵医嘱行交叉配血,准备充足血制品,术前做禁食水宣教,术前一天晚行清洁灌肠,指导患者进行皮肤清洁及洗发,术前8 h按手术区域完成备皮。
2.2.2 术后谵妄预防
2.2.2.1 生命体征监测及基础护理 ①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送入监护隔离病房时体温37.5℃,血压137/ 93 mmHg,脉搏89次/min,呼吸19次/min,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每隔30 min测生命体征。②意识状态:术后患者浅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7分,压迫患者眼眶、躯体有躲避疼痛刺激的反应,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迟钝。待患者意识清醒后予抬高床头,监测其感知、认知情况,观察有无意识模糊现象。③营养支持:给予脂肪乳、氨基酸和白蛋白静脉滴注;予以补液纠正低钠血症,改善电解质紊乱。④对症支持:术后第5日头部CT见水肿较明显,遵医嘱用托拉塞米注射液10 mg,每12 h静脉注射1次。术后第7日出现躁动,遵医嘱给予氯丙嗪50 mg肌注。术后第22日停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及甘露聚糖肽,患者无头痛等不适感,遵医嘱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克林奥)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⑤隔离防护:给患者安排单间隔离,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每日擦拭2次,病房内桌椅等设备用消毒剂擦拭,擦拭抹布专用,用后消毒;室内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30 min;因病情需要做检查时,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设备立即清洁消毒。做好基础护理,预防谵妄。
2.2.2.2 伤口护理 ①伤口清洁:保持头部伤口清洁,避免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消毒原则,及时更换敷料。定时观察伤口及敷料,警惕大量渗血、渗液的发生,若发现立即通知医师处理。②伤口引流: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保持引流管无打折、扭曲,定时更换引流袋。每隔2小时观察伤口引流情况,查看伤口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引流液混浊、呈血性或引流量超过100 mL/h时立即通知医师处置。③预防低颅压:腰椎穿刺后嘱患者去枕平卧位4~6 h,以防颅压降低而引起眩晕、头痛。
2.2.2.3 控制感染 ①早期预防:在为患者更换敷料、拆线、去除负压引流管时需严格无菌操作,遵医嘱给予万古霉素、头孢米诺钠预防感染。②控制感染:术后第5日,患者体温升高至39.1℃,经腰椎穿刺诊断为颅内感染,遵医嘱使用美罗培南及利奈唑胺注射液,密切监测体温,术后第12日症状好转。术后20日,该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再次将抗生素升级为美罗培南,及时行肺部CT,继续补液生理支持,鼓励患者自行咳嗽、咳痰,积极控制感染,以防诱发谵妄。术后第26日患者恢复。
2.2.2.4 皮肤过敏反应处置 术后第4日,患者除前胸和腹部外,皮肤出现大量荨麻疹,发热时呈斑片状红疹。经皮肤科会诊、检查,明确为万古霉素过敏,遵医嘱改为美罗培南联合利奈唑胺,并给予口服脱敏药。嘱患者勿随意抓挠,给予止痒药水,禁用肥皂水揉搓皮肤。室内保持通风清洁,禁止放花、盆栽类易引起过敏的物品。严格核对医嘱,禁用头孢类和万古霉素,并在患者床头卡、护理记录单、入院生命体征记录单等表单上用红色字体标注。
2.3 术后谵妄干预 ①减少环境刺激,促进睡眠:帮助患者熟悉病房环境,夜间需操作时,集中进行,以增加其完整休息时间。控制夜间灯光,禁止直射,避免引起患者烦躁,加重睡眠紊乱。使患者尽量保持白天清醒,通过控制灯光模拟昼夜交替,维持其正常生物节律;每晚睡觉前播放放松、催眠类歌曲2 h,配合患者意向选择音乐,缓解谵妄所导致的睡眠质量下降及睡眠剥夺[5]。②疼痛及安全管理:治疗时患者疼痛难忍,心理抚慰并遵医嘱给予右美托拉咪啶静脉推注2 mL/h。实施约束。遵照约束流程,约束前向该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约束作用,获得知情同意。为患者佩戴约束手套,防止拔除静脉输液管路;双手和双脚给以约束带进行约束,预防意外拔管;床两侧加床挡,防止意外坠床。③增加感知,鼓励活动:帮助患者感知环境及时间和空间,反复进行时间、地点等问答以增加感知。术后2周,鼓励患者每天适当活动,增加身体舒适感。④沟通支持:有效沟通,增强医护合作,适当采用语言及非语言沟通方式,给予更多信息及情感支持。术后第15日,再次应用谵妄评估量表对其进行评估,显示意识清晰度正常,谵妄症状消失。
2.4 心理护理 针对该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心理干预方案:①寻找原因,对症支持:跟患者沟通,找出情绪低落的原因是来自于HIV阳性,怀疑生活中的人与事,恐惧手术,害怕未来。对此,纠正其错误认知,使其尽早接受现实,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推荐其参加各种娱乐游戏,参加HIV认知行为干预讲座,以改善对疾病认识,降低自我歧视感,减少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6]。②增强社会支持:向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护士与家属共同支持、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鼓励家人和朋友多陪伴患者,以增强其积极信念。③病区人文环境:责任护士加强对该患者的关注,及时发现不良情绪,多倾听患者主诉,给予引导,促进患者情感表达,避免出现自杀倾向[7-8]。④院外护理: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会活动,如可加入红丝带关爱中心[9]。联系市疾病控制中心,建议患者出院后继续至传染病院进行HIV相关治疗。
此例HIV阳性合并胶质瘤术后谵妄患者,在临床上属于较少见的危重患者。针对该患者状况,不仅需给予对症支持,如感染控制、过敏处置等,以避免加重谵妄症状;还要针对明显的谵妄症状及时处理,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同时,持续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临床护理也有着重要意义。
[1]Chaichana KL,Pendleton C,Chambless L,et al.Multi-institutional validation of a preoperative scoring system which predicts survival for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J].J Clin Neurosci,2013,20(10):1422-1426.
[2]姜佐宁.现代精神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465-471.
[3]丁舒,吴瑛,陶香君.等.院内患者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5):613-619.
[4]UNAIDS.AIDS epidemic update special report on HIV prevention. http://www.unaids.Org/en.2010.
[5]张伟英,邱文娟,顾君君,等.谵妄护理干预方案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8):917-921.
[6]王红红,李贞贞,吴小花,等.多途径反歧视干预模式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4,43(36):4986-4988.
[7]吴冬玲,熊号峰,李春梅,等.HIV感染者阳性告知的情绪反应与危机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6):659-662.
[8]雷金艳.163例HIV及AIDS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4,(6):231,232.
[9]陈菊娣,居朝霞,任勇.“红丝带关爱中心”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成效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5):634-635.
R473.6
B
1009-8399(2016)05-0091-03
2016-06-01
张 驰(1991—),女,硕士在读,方向神经外科护理。
金玉红(1962—),女,主任护师,本科,主要从事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