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教师话语分析

2016-04-03 06:57张小雁
关键词:话语模态意义

张小雁

(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多模态教师话语分析

张小雁

(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除了语言之外的不同模态在教师话语和知识构建中起着积极作用。本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运用多模态视角对三位老师的姿势、手势、目光、面部表情和空间距离等方面的行为模式以及包括图像、符合象征和页面布局等方面的视觉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性地扩展了多模态分析方法,对教师提高话语质量和有效的组织教学起到一定作用。

教师话语;多模态;案例分析

从20世纪90年代起,基于课堂语篇的教师话语的研究兴趣不断增长,但研究的主要方面是课堂互动的描述和分析,注重教师话语的语言形式,而非语言符号。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

(一)多模态教师话语Cook(1996)认为教师话语指老师的话语量。[1]程晓堂(2009)认为英语教师话语包括讲授英语、师生互动和教师反馈等。它用来教授语言知识、交流和组织课堂活动。教师话语不仅仅是向学习者传递信息的一种方法,也是控制学习者行为的重要手段。[2]因此教师话语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客观研究教师话语如何在课堂中的运作对于理解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都有重要意义。

Baldry(2004)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模态的世界,通过多种符号资源的共同使用来构建意义。经验是通过多种模态的交际来实现的,而不仅仅通过语言。[3](Martin&Rose,2003)教师话语不应只是局限在语言形式上的“说”,还有行为和视觉模式。[4]Idema(2003)认为多模态是强化研究各种符号的技术手段。[5]李战子(2003)认为多模态的起点是把语言的社会含义扩展到表征和交际模态。[6]胡壮麟(2007)认为所有模态都像语言一样,通过文化、历史、社会使用来实现社会功能。[7]因此,教师话语的多模态形式已经成为语篇分析的流行趋势。

(二)视觉语法Kress&van Leeuwen(1996)第一次详尽地解释了视觉语法。通过研究符号因素和设计结构如颜色、视角、框架和构成等,分析了图像所传达的意义,展现了语言语法和视觉交流之间的相似性和不同性。图像之间通过不同的方法形成一个连贯的语篇来实现它的现实意义。视觉交际的符号模式可以实现系统功能语法元功能意义的不同种类。表征视觉结构可以是陈述性的,展开活动或事件,改变过程或概念转换。在类型、结构和意义上,表征是参与者。构成意义是一种表征和互动因素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方法。构成意义关系通过信息价值、凸显和框架三种相关体系来构成图像的表征和互动意义。[8]

二、多模态教师话语案例分析

本文对英语教学比赛中的三个获奖教师的教学视频进行细致的描述分析。为了研究方便,本文将三位教师分别定义为A、B、C,采用多模态视角来研究教学活动和教师话语,把教师话语作为一个多模态的产物,试图去回答以下问题:1、各种模态如何共同作用使得教师话语更加有效?2、多模态教师话语如何通过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来实现课堂的互动?

(一)教师话语的行为模式分析行为模式是比人际关系更为广泛的交际语义模式。在课堂中,它是一种意义构成资源,在教师视频中,行为模式包括手势、姿势、面部表情和空间等非语言模式。它影响了课堂行为的进程和方向,构成了语境意义。

1.姿势和手势

在视频中,教师A面对黑板,用手指指着屏幕要求学生注意动词短语的使用。教师B伸直胳膊点名较远的同学来回答问题。伸直左胳膊表示学生的位置,张开的手掌表示对学生陈述观点的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教师C拇指松开问道“Anything else”?拇指的松开不仅表示接受学生给出的回答,而且预示还有更多的答案。手势不是和语言对立的,而是一种无声的鼓励。

2.目光和面部表情

Kress&Van Leeuwen(1996)指出目光可以传达互动意义。[8]在视频中,教师A环视全场来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而不是给予一个学生。而教师B给一个学生一个斜视,目光的向量呈现一种互动过程。当头偏向左边时,教师给了一个学生一个注视,因此学生变成全班同学的中心来回应教师的要求行为。目光交流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暗示。人际功能也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来实现。教师A是给刚进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讲解精读课,学生对用英语表达意思还不是很熟练,教师的表情很专注,随时准备提供帮助。教师沉思的面部表情表示她对学生叙述感兴趣。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作出了合适的推断和协商,帮助学生完成了描述。视频中,教师C经常对学生的表现给出一种积极的反馈,如微笑表示赞许的态度。课堂上亲切鼓励的环境有助于师生之间的轻松互动,有利于实现教师话语的人际功能。教师C用微笑来回应学生的回答,表示对正确答案的肯定,随后,她改变了面部表情,嘴唇紧闭,眉毛轻轻挑起,眼睛张大。尽管没有直接评价或改正学生的回答,但面部表情表示学生的回答不完美。对参与互动的学生来说,这些面部表情是从教师那里得到的有意义的最快的反馈。适当的面部表情有助于产生和谐生动的教学环境。

3.空间距离

空间指个体安排和使用空间的方式。个体彼此之间的距离和相关物体之间的距离都是被考虑的因素。空间行为是文化性决定的,是社会互动的一种,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有的教师站在讲台上不动,或仅仅在讲桌旁移动,他们很少走进学生的领地。事实上,走出或走进学生领地表示师生之间的关系,人际功能可以通过这种移动得以实现。在视频中,三位教师都愿意在课堂中走动,当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教师都会走到学生跟前,同时用目光同学生交流,这样不仅仅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而且表示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很在意很专注。一个亲密和谐的教学环境得以建立起来。教师C从学生中回到讲台后,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从友好性变为权威性。这种关系的改变实现了人际功能的改变。

(二)教师话语的视觉模式分析三位老师都使用了PPT软件来辅助教学。PPT有多模态的属性。它结合了文本、图表、声音和动画,创造了丰富的多模态意义。在设计方面,教师通过链接,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实现有效的交流。PPT是教师话语的另外一种表达形式,在这种形式中,最具典型的是视觉模态。

1.图像

图像可以是简单的或是复杂的。教师A在图像中,将重要信息用黄色显著勾画出来,与浅蓝色背景色形成鲜明对比,这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认知意识。教师B所用的图片仅仅占据了整个页面的一半位置,表明图片并不是焦点位置,其它的模态也在构建意义。说明教师B不是在构建具体的信息,而是勾勒出鲜明的分类。在文本意义传达上,越重要的信息,越用鲜明的颜色来显现出来。在人际意义方面,图片都是客观的图像,反映了客观的态度。图像的大小和颜色表现了信息的焦点。

2.符号象征

在英语课堂上,符号并不像其它学科那样经常使用,但也会出现一些。教师A用一个笑脸,并配有“Do you like it?”的语言模态,要求学生进行反馈,激发起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教师B用箭头来表示事物的等级排列。在传达表征意义方面,三个箭头表达了一个关系过程。箭头旁边配有一些文字共同形成了一个总的象征符号分类,表示了层级意义上的知识体系。当提出问题时,教师C用问号或空白来表示缺少的信息。由于不同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的,教师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表征意义。教师A用红色的省略号或问号来突显重要的信息,而对于不用突显的信息,则用空白。

3.页面布局

当设计PPT时,不仅仅是创造有效的信息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实现交流目的,而是提供更多快速阅读内容。也就是说,课件的所有页面都应该是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每一个页面布局都代表信息结构。信息结构的问题和它的组织及视觉文本如何组织安排有关。Kress&van Leeuwen(1996)认为视觉信息的安排是基于水平结构的新旧信息来呈现的。即信息中心左边的是旧信息,右边的是新信息。新的视觉信息比旧的信息文本更加明显,因此,有更多的显著信息。[8]在视频中,一个图片放在左边,两个问题放在右边,在图像中的信息结构表明放在右边的问题是新信息,需要特殊注意。教师使用短片来给出一些信息,如果这些信息用书面形式给出,就不会有深刻的印象。因此,短片的呈现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位置上使得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同时,两个问题用鲜明的红色体,同短片的黑色背景形成对比,使得它们更加突显。在给出一些新信息时,纯粹的语言表达会显得抽象和枯燥,但如果用图片来展示出来,效果就会有很大不同。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具体的深刻印象。鲜明的黄色使得信息更加充实鲜明。总之,教师用图片、语言和字体颜色表达了表征意义,与此同时,巧妙地安排不同模态的组合,使信息焦点体现出来,教学重点突显出来。

三、结语

教师话语绝不是单模态行为。它是多模态的产物,语言仅仅是课堂多模态的其中一种。教师通过多种模态的协同运作,为学生呈现一个合理、完整和连贯的知识体系。课堂活动是学生通过语言、行为和其它交际资源模态形式构建意义和获得理解,得到交流互动的意义的过程。[9]每一个模态都不是单独发挥作用,它们共同构成意义体系。模态之间合作完成了不同的意义构建。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教师话语的协作而完成。

[1]Cook,V Inside Language[M].London:Edward Arnold,1996.

[2]程晓堂.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9.

[3]Baldry,A.P.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Systemic-Functional Perspectives[M].London:Continuum,2004.

[4]Martin,E.R.&D.Rose.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London:Continuum,2003.

[5]Idema,R.Multimodality,Resemiotization:Extending the Analysis of Discourse as Multi-semiotic Practice[J].Visual communication.2003(01):29-57.

[6]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05):1-8.

[7]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01):1-10.

[8]Kress,G.&van Leeuwen,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

[9]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01):24-30.

The Multimodal Analysis of Teacher Talk

ZHANG Xiao-y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With the leap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multi-media finds their broad way in language teaching.Therefore,teacher talk no longer confines itself to the form of language,but also embraces multi-modes like actional and visual ones.In light of this,present study carries out a case study on a multimodal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video of three prize winners.Through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various modes other than mere linguistic mode used in the teacher talk of these three teachers.A multimodal analysis may be helpful for teachers to consider their own practice in the effective production of curriculum knowledge,to shed some lights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 talk and classroom instruction,and giving some enlightenment to classroom organization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teacher talk;multimodal analysis;case study

H319

A

1674-0882(2016)05-0081-03

2016-06-10

张小雁(1975-),女,山西大同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语篇分析及外语教学。

〔责任编辑 冯喜梅〕

猜你喜欢
话语模态意义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一件有意义的事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车辆CAE分析中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应用与对比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诗里有你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