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四大工程提升产业层次
——太仓现代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16-04-02 19:40:19倪一飞
上海农村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农地现代农业农场

■倪一飞



实施四大工程提升产业层次
——太仓现代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倪一飞

近年来,太仓农业现代化建设,按照现代“田园城市”的总体部署,坚持“四化同步”发展方略,强化规划引领,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以市镇两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施四大工程为抓手,扎实有效的推进农地有序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装备改良和经营主体培育,积极探索生态循环、休闲观光等现代农业发展新业态,成功构建了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资源利用率高、土地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高、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太仓特点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子。

目前,全市“四个十万亩”主导产业发展水平优化提升,“1+7+X”园区发展模式基本确立,先后荣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首批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测评连续两年全国第一。

一、四大工程成为主要抓手

近年来,太仓以着力推进四大工程为抓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的目标迈进。

(一)实施农地经营权流转工程,为适度规模经营提供载体

太仓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农地有序流转。近年来更是加大力度,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将农地的经营权流转给村集体。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指导下,前提是农民自愿,核心是协商确定合理的流转费用,方法是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也就是农民把土地经营权以股权的形式流转给村集体,由村牵头发起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村每年给农民按股分红,确保农民有稳定的收益。到2014年底,农地流转总面积达到29.6万亩,占确权面积的90.8%。其中流转给村集体为22.64万亩,占76.5%。从而使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可能,为产业的整体提升实现了制度上的突破。

(二)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为提高土地产出率夯实基础

农地实行有序流转是手段,目的是提高土地的产出,进而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让农民有更多的收益。从2011年年初开始,市政府下发文件,全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自2011年至2014年底,全市新建成各级高标准农田项目55个(含资源开发、旱涝保收、国土整理项目)累计建成面积16.11万亩,投入资金2.8亿元。2015年全市各级续建项目6.47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5个,建成面积3.05万亩,投资约5700万元。

(三)实施设施装备改良工程,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条件

近五年来(2010-2014),太仓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总投入资金16138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补贴资金8626万元,着力改良装备,新增主要农机具75马力以上拖拉机300台,联合收割机348台,插秧机190台。新建标准化机库31个,建筑面积24700平方米。新增粮食低温烘干设备100台套,日烘干能力超过1000吨。至2015年10月底,全市农机化总动力20.47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980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482台,乘坐式插秧机508台。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六年来(2010-2015),改造灌溉泵站263座,新建渠道610.1km,新建、改造防洪闸站14座,改造排水沟道740.3km,新建高效节水工程(喷微灌)6000亩;低压管道灌溉8000亩,共投入资金3.37亿元。

(四)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为致富农民建立长效机制

近年来,太仓在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方面大胆探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适应经济发展,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路。

1.村办合作农场。这种类型的经营主体是太仓独具特色的一大创举。由城厢镇东林村2011年首创,通过“大承包、小包干”的经营模式,实施“成本核算、绩效挂钩”的办法获得成功。在总结东林村创办合作农场并由村自主经营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起在全市推广。至2014年,全市拥有村办合作农场72家,掌控和经营农地面积17.64万亩,占流转农地总面积的59.6%。科教新城太安社区欣科合作农场,2014年将1929亩农地分成5个分场,由社区自主经营。分场长人均收入超10万元,从业农民人均收入超3万元,社区增加收入284万元。

2.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生产合作社,在太仓发展起步较早,绝大部分以种植蔬果类经济作物为主,一部分从事水产和畜禽养殖。至2014年,全市拥有各种类型的专业生产合作社349家,经营农地面积为4.9万亩,占农地流转总面积的17.4%(平均每社经营农地140亩),成为继村办合作农场后的另一大新的经营主体。浮桥镇茜河水产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张根其擅长养殖“扣子蟹”,2014年养殖面积达到1460亩,带动农户103户。其年产值接近1500万元,亩均净收益超过5000元,农户户均收入超过6万元。

3.种养专业大户。这一类型的经营主体绝大部分是具有一技之长的种养能手,专业素养较高,大多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也拥有较稳定的市场销售渠道。种植以高效的蔬菜和林果为主,养殖以高效的虾、蟹、淡水鱼为主,另有部分从事畜禽规模养殖。至2014年,经营农地在30亩以上的种养专业大户为1765户,经营农地面积为5.05万亩,占农地流转面积17.06%,并且涌现出一批产品质量高、市场销路好、带动能力强的典型。

4.家庭农场。由于太仓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快,经济发展水平高,非农从业人员占比较大,因此这一类型的经营主体成为一种补充。至2014年,全市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为16家,经营农地面积0.26万亩,占农地流转面积的0.9%(场均161亩)。璜泾镇严氏家庭农场(农机专业大户),自行购置大型农机具,2014年经营农地600亩,种植稻麦总收入144.81万元,年净收益为48万元。

太仓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激励,财政支持,精心培植等举措,逐渐形成以合作农场为主导,专业生产合作社和专业种养大户为两翼,家庭农场为补充的新格局。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太仓的现代农业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些好的典型(东林、电站、半泾、雅鹿等村)已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迈进,被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称之为世界现代农业的第五种模式。然而,从整体上看还是有不尽人意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模糊,观念陈旧

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保障农产品数量供给不再是主要矛盾,提升农业资源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文化传承等功能,以及促进新兴职业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要求,显得更加迫切。为适应这些变化,农业发展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其中,促进农业相关联的一、二、三次产业融合,积极探索发展“六次产业”意义重大。而我们有些基层干部,思想认识尚不到位,认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是二、三产的事情,尚不知道现代农业是一种全新的产业业态,方向应是多次产业融合发展,要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农业同样需要转型升级。

(二)土地流转尚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是土地流转受外来人员“高价抢包”冲击。一些外地种养大户,到本市浏河、浮桥等地哄抢农民承包土地。多数农民注重眼前利益,有的甚至要求归还流出的土地,影响村级合作农场的发展。二是无序流转给外地人员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全市仍有近20%的土地流转给外地人种养,最高的镇达到40%以上。这些外地经营者往往短期逐利、掠夺经营。同时,无序流转带来的随意种养、违章搭建、农田设施损坏、安全隐患突出,造成这些地区环境脏乱差局面难以改变。

(三)村级合作农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质量亟待提高

一是有的镇、村干部对土地流转、合作农场经营的认识不到位。他们普遍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合作农场种植小麦、水稻,国家收购限价,经营效益低、风险大;有的找不到合适的经营者、生产者,难以正常运作;有的认为经营合作农场,收入没增加多少,反而增加工作量,添很多麻烦,因此对发展合作农场的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二是合作农场自身实力薄弱。一方面,农业设施投资大(如高标准农田建设,装备改良等)、产出慢、回报周期长,仅仅依靠合作农场自身、村级集体和农户入股资金投入远远不够。同时,由于农业相对效益低,贷款融资难度大,资金短缺,运行中时有困难,缺乏服务实力和手段。不少合作农场缺少适用配套的农机、粮食晒场、仓库、烘干设施等,对经营效益带来一定影响。三是村办集体合作农场的运行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规范。有些合作农场尚未按照规定的章程规范运作,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附属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法人地位不清晰,给经营决策、经济核算、收益分配带来较多的矛盾和困难。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近年来,太仓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虽取得较大的进步,但还存在着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基础性服务相对较多,而合作组织、中介机构发育不够健全,提供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相对较少。同时,针对农业生产环节的服务较多,针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服务较少的问题比较突出,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此外,农业经营者整体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任务艰巨。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在农产品销售、流动资金保障、加工增值、实施二次分配等方面能力有待加强。

三、推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按照这个目标,太仓的农业必须提高发展层次,再创新的辉煌。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发展导向

紧紧咬住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全市镇、村两级分管“三农”工作的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深刻理解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必须现代化,深刻领会“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应积极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要坚持稳定和发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认真执行中央、省市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若干政策规定,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构建以村级集体经营合作农场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经营体系。必须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加快农业装备改良步伐。要进一步加强对镇村二级涉农领导(尤其是村主要领导)发展现代农业的考核,引导他们回归本业,管理好每一寸农地,服务好每一个农民,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

(二)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管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明确鼓励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主体要以本地农民为主。因而,本市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应该更加注重质量,力求规范完善。当前,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尊重农民意愿的关系。二是强村与富民的关系。集体经营,要优先满足本村专业大户的需要,培养职业农民,培植家庭农场。村级集体获得的收益应重点用于农业基础实施建设。三是“统”与“分”的关系。建议利用正在进行的土地确权登记工作,进一步完善规范土地流转政策,做好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的宣传,增强农民参与农地流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目前比较棘手的土地无序流转给外地人的问题,应该进行认真过细的清理整治工作。按照中央文件“关于土地流转给非本村(组)集体成员或村(组)集体受农户委托统一组织流转并利用集体资金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可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流入方收取基础设施使用费和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用于农田基本建设或其他公益性支出”的精神,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意见和实施办法,建议用二到三年时间把无序流向外市人员经营的农地规范管理好。一种是由农户收回经营权,流转给村集体,让本地各类经营主体来经营。另一种是强化对外市人员经营农地的管理,让他们在服从本市产业布局的前提下守法经营,并收取相关费用。要加快土地流转规范化市场建设,让本地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

(三)进一步加快设施装备改良步伐

要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以合作农场、家庭农场为重点,加大投入,分年度推进。一定要按照既定标准,不打折扣,逐项落实,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完成全市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按照建设时序紧紧跟上,不拖后腿。各种适用农机装备、仓库、场地、烘干设施,要根据生产需要,详细编制计划,精准测算,优先考虑安排给村自主经营的合作农场和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家庭农场,确保不误农时,不受损失。有条件的农场要按照现代化的标准,放眼国际,高水平装备。农业是弱质产业,公共财政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的倾斜和支持力度,适当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补贴、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标准。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贷款贴息。

(四)进一步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首先,合作农场应全面补上土地股份合作这一课,妥善解决目前存在的运作不规范、收益分配欠合理、缺少二次分配等问题,确保成员增收、土地增值、农产品增效、合作农场不断壮大。流转给合作农场的土地要重视集约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布局规划,积极调整种养结构,探索发展“六次产业”。要统筹考虑农民就业,确保农民土地流转后,就业更加稳定,收入更加有保障,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和强村富民“双赢”。同时,推进家庭农场的规范发展。发展家庭农场是中央提倡的主要经营模式。而我市现具备家庭农场雏形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种植大户较多,特别是在合作农场中承包经营的大户,应有序引导向家庭农场经营模式转变;然后,待条件成熟时,再将这些家庭农场列入集体经营合作农场的分片管理区或发包管理对象,从而加快培养本地职业农民的步伐。应鼓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本地农户创办家庭农场。建议对本地农民所办的家庭农场同样享受农机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对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无论从事种植经济作物、还是从事特种种养业,只要土地流转合同规范、履约正常、守法经营,应积极扶持,不要轻易否定、撤销。今后,对于在合作农场、家庭农场劳动的本市职业农民,相关部门应该为他们探索开通社医保渠道,并为他们解决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与工厂职工一视同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五)进一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要强化农机、农技服务。目前农机服务能力略显不足,稻麦收获季节有些地方依赖外地跨区作业,烘干设施不配套造成丰产不丰收。建议市相关部门要通盘考虑,以镇为单位统一规划农机配备,建设烘干设施,避免误季节、遭损失。二要强化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逐步解决目前农技队伍年龄老化、知识老化、人员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合作农场经营层、家庭农场主的技能不强,自我服务能力有限,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亟待研究解决。要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农业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培训工作。尤其要加大对合作农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的培养力度,探索建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制度。三要积极探索发展电子商务,强化对现代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

(作者单位:太仓市委农办)

泸郊动态

猜你喜欢
农地现代农业农场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00
农场假期
英语文摘(2022年2期)2022-03-16 06:16:14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4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4
现代农业
农场
小太阳画报(2019年8期)2019-09-11 07:01:50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一号农场
美食(2017年2期)2017-02-17 06:10:18
当前农地出租趋势的实证分析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