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清(广东省农科院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现代持续农业的概念、特征、体系
袁志清
(广东省农科院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摘 要:文章对现代持续农业的概念、特征、体系作一些阐述,为农经研究人员对现代持续农业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持续农业;概念;特征;体系
在持续农业之前冠“现代”两字,是表明与小农经济下传统农业的持续性有本质区别。中国的传统有机农业,是一种低效率的持续农业,它是一种物质、能量低消耗、低投入、低产出,半封闭式的小循环,劳动生产率很低的自然经济,不是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高投入、高产出,从农业生产外部加进了二、三产业的产品,投入大量的物质、能量,实现开放式大循环,大大提高了产量和劳动生产率。
现代持续农业不仅有高劳动生产率,还要确保食品安全和环境美化,把不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旧模式——“石油农业”,改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在生产结构、技术、产业结构的组合上都要构建新的系统。
在以自然再生产为前提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再生产。现代持续农业是走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促进农业生产率高效增长的同时,保护资源、环境,使其能永续地支撑农业发展。现代持续农业是技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统一体。
(一)它是技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统一体,创造一种使人类与自然相协调的和谐格局,形成人与其他生物共存的生态系统。
(二)它是以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主导,改变“石油农业”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弊端,变资源经济为技术、知识集约型经济。
(三)它是一个经济、生态良性循环的体系。它使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以适应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但又不超越农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机制所能承载的阀限,维护系统的动态平衡和持续生产力。它能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相互促进、良性循环,以经济带动为主体,寓环境保护于发展经济活动之中,而不受制于自然生态平衡。
(四)它以强化农业系统内的自养、自控功能为基础。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生产,它要有一个自然再生产过程,即通过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生命体与周围光、热、水、土、肥、气等自然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并依靠其自身生长、发育机能来完成。农业的有机性是不可代替的。在维护生物自然再生产进程中实现有机物质循环,促进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转化及互促、互制功能,在发挥其自养性、自控性的基础上,再从农业系统外部增加生物工业物质技术的投放。与“石油农业”削弱农业系统内的有机物质循环相反,发挥农业系统内自然再生产过程的自养性和自控性,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
(五)它是以高新技术为支柱,综合有机农业技术、环保技术,组成一个新型技术系统,利于促进经济生态良性循环、高效率、高效益的农业经营体系建设。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提高生产率、产出无污染食品、保护环境资源将起决定作用。
良性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由农业生物的自然生产力和经济生产力及系统的整体生产力构成(即农业生物和各级生产之间组成的有机整体)。农业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良性循环的基础,包括质态、量态、空间、时间上的协调。将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有机联系起来,使之成为能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活肌体”,在整体上实现“农业增长—技术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人口状态” 的大回路良性循环。
农业生产系统的良性循环表现在系统产出产品消耗的能量,大部分能回到系统内,可减少再生产的自然资源消耗。返回到系统内的能量,以有机能的形态存在,在经济再生产过程中,消耗系统内有机能的比重越大,消耗系统外投入无机能的比例越小,良性循环的功能就越好,再生产的可持续性就越强。
单个农户的经营是难以形成现代持续农业的,它必须以农业产业化为载体,与农业生产关联的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形成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这是创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载体,是发挥现代持续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将农业在生产全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成有机的产业链,包括种养、加工、供销、科技、教育等经营部门。推进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使农业由传统的生产部门转变为现代产业。农业再生产过程各环节,朝着社会化方向发展。农业成长为产品商品化、流通市场化、技术现代化,产前、产中服务社会化,完全开放的现代化农业产业。
推进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能使生产型组织结构向多元主体自由联合的新型产业组织结构转变,为广大农户通往市场经济大循环构筑了桥梁。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聚集和增效作用,农户经营与市场相联接,向市场经济转变,有效地将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大生产结合起来。
现代持续农业是高度综合性、高密度型的产业,是一个“自然环境-生物-人类社会”复合系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现代科学技术提供支撑。持续性农业技术是指能保证农业系统生态经济良性循环、高效持续运转、经济持续增长、生态资本存量持续提高的农业技术。它既与经济持续发展相协调,又与生态持续发展相协调。通过技术中介的传导作用,把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和物质与农业经济系统中的经济能量和物质通过能流、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进行有序的流动和交换,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实现农业科学技术与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现代农业系统本身就是一个以科学、技术、经济相互促进的循环系统。一个多种技术相互关联、循环运转的人机系统正在创造前所未有的农业劳动生产率。
现代持续农业必须有相适应的持续性技术体系支撑,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与有机农业技术、生态环保技术、现代常规技术相结合,是构建持续性农业技术体系的基本结构。随着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应用,预计建成这个更高级的现代农业新模式,将是以生物工程创新的生物品种取代现有的化学防治,以生物工程提供的营养源取代现有的化学肥料、饲料,以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取代现有的石化能源。这种技术形态构成持续性农业技术体系,支撑高效、环保的现代持续农业新模式。
一是继承、弘扬传统有机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农业技术维护了低产出的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生产体系,它不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化学生长调节剂和牲畜饲料添加剂,而是依靠作物轮作、作物秸秆还田、人及畜禽粪肥、种植豆科作物、绿肥、场外有机废料、生物防治和栽培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来保持土壤肥力和耕性,以及供应植物养分并防治杂草、害虫。最需要继承弘扬的部分是“以田养田”,维护生物系统的自养性、自控性的调节功能,并将其作科学的提升。
二是发展基因工程,使优良基因的组成扩展到种间、属间的远缘结合,扩展到植物、动物、微生物间的物种结合,集结合所需的优良性状,选育优质、高产、抗病虫、免疫、抗逆境或具特异功能的植物、动物新品种。应用转基因技术在畜禽体中生产贵重药物。
三是把电子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机械技术、新材料技术结合起来,创制生物电子自控综合设施系统,推进农牧渔业生产工厂化,摆脱自然灾害的侵袭,进行全天候生产,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
四是研制不污染环境、食品的高效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土壤改良剂。
五是发展保障环境与产品安全的技术,主要是清洁技术、低副作用技术、生态良性化技术等。
六是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一类是提高水、土、光、温等农业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技术;另一类是提高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投入品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还有一类是提高农产品及副产品加工和消费后产生的各种废弃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
七是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技术。
八是发展以无污染、可再生、高能效为核心的新能源技术。
九是发展环保技术。
十是发展以信息化与人工智能化为核心的农业高效经营技术。
高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是现代持续农业的支柱,是提高农业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起着浸透、凝聚、调度、组合、控制其他生产力要素的作用,能推进一个低级的农业生产力系统发展成为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力系统。促进高产、高质、高经济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高资源产出率以及优化环境和资源持续利用的实现,是现代持续农业技术体系的目标。朝着这个目标,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科技、资源条件出发,组装21世纪初的适用技术体系。
(责任编辑:肖训生)
作者简介:袁志清,男,研究员,原所长,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收稿日期:2016-03-02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6)02-0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