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活动中观察幼儿行为?传承教师工匠精神

2016-04-01 09:28王盈王革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葫芦娃记录表葫芦

王盈?王革

工匠在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工匠精神。幼儿园教师是孩子们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作为其中的一员深刻体会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惟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在每一次幼儿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耐心、专注的观察分析其行为,积极回应幼儿提出的需求并创设相应的环境,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一、运用“Z”型循环记录表,开展探究活动

1.案例描述:系列探究活动《葫芦的秘密》

在一次饭后散步时,幼儿在小菜园中发现了葫芦,并纷纷唱起了葫芦娃的歌曲,还尝试跳起来摸葫芦,但是摸不到。这事情也激发了幼儿想要摸到葫芦的兴趣,因此我们预先计划了摸葫芦的方法,其中有抱着小朋友摸葫芦的、用棍子摸葫芦的、用梯子摸葫芦和用轻体砖垒楼梯摸葫芦等。

在用轻体砖垒楼梯时,最初幼儿将砖放在了不平整的路面上,结果在第二个小朋友上去后出现了晃荡倒塌问题。问题出现后幼儿们进行分析,找出路面不平的原因,调整轻体砖摆放的位置,成功的摸到葫芦。

在他们露出了成功的笑容时,孩子提出葫芦里面有葫芦娃吗,他们对葫芦里面的构造又感兴趣了,因此我们又进行了打开葫芦的实践活动。再打开过程中,幼儿直观感觉用锯在葫芦腰部位开始锯。打开后,由于口小他们不能看到葫芦里面,因此他们又尝试竖着锯和横着锯,可是由于不能将葫芦固定住,所以没有锯开。其他幼儿也尝试了使用头顶开、脚踩开、气球炸开、钳子砸等方法都没有能成功打开。当用砖头砸葫芦时,葫芦被砸开了,他们发现葫芦里面没有葫芦娃只有葫芦籽,总结出葫芦娃只是个故事。

2.读懂幼儿行为

在探索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过程,只有参与和认真观察才能真正读懂幼儿的行为需求。在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支持与相关预设活动下,能够通过“提出问题—制定方案—付诸实践”等自主学习方式 ,围绕发现葫芦、计划并实践摸葫芦、尝试并打开葫芦等问题,逐层递进的展开此系列活动,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的想法非常丰富多彩,而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大部分幼儿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制定计划,部分幼儿更是能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并大胆、准确的表述出来,根据自己的想法,亲自动手探究其中的“奥秘”。幼儿在计划与实践中,能够相互模仿与学习,不断创新自己的想法,汲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巩固或调整自己的认知,主动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

3.教师支持

在活动中,教师从幼儿发现葫芦——支持幼儿尝试摸葫芦——到利用工具打开葫芦,都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出发,并给与语言鼓励支持、物质环境支持及精神环境支持。如在“计划摸葫芦的方法”和“计划打开葫芦的方法”两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绘画形式表达出自己想法与方案。这些想法中,有些显然不能够达成目标,但教师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势利导的做出有效支持,尽可能让每个儿童在活动中获得满足感及成就感,真正做到“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

二、通过“Z”型循环记录表,辅助教师工作

幼儿教育中,观察记录是教师行动研究的主要工具,目前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或者教育行动研究中还未能完全发挥其作用,幼儿园教师应具有科学的观察幼儿及记录其行为的能力。

我园应用“Z”型循环记录表来记录幼儿观察与教师支持策略,通过看到、读懂、支持三大部分整理記录信息。我们通过“看到”,既对幼儿活动原汁原味的叙述,不夹杂教师的主观思想,来描述幼儿的行为。通过“读懂”,既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记录出幼儿的现有的学习品质和核心领域的目标以及预设的学习品质和核心目标。通过“支持”,记录出教师根据幼儿活动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预设下一次活动的内容。

在活动记录中“Z”型循环法把“看到”“读懂”“支持”三者有机结合,整体围绕幼儿的行为发展,逐步引导到达预设的学习品质及核心目标。在支持中我们分为了两个三角区,左三角区为幼儿新关键经验获得,该区域里详细记录了幼儿在本次活动中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哪些经验的提升;右三角区则要记录教师是如何支持幼儿活动的,运用了哪些支持方法。在“Z”循环记录下,活动能够以逐层递进的方法开展,把学习过程延伸成主题系列活动,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Z”型循环记录表,培养幼儿发展

在“Z”型循环法的帮助下,每个活动都能通过看到、读懂和支持的方法开展。教师观察幼儿学习与发展在各个领域中的“典型表现”,着重给予一个或多个方向引导,进而渗透到其他各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中。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并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同时幼儿也能够积极反思实践失败的原因。

教师可以通过预设活动、家园合作、信息技术等手段辅助教学,以幼儿兴趣为导向,在物质支持及语言引导,培养幼儿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思考及逻辑思维的能力、与他人协同互动的能力,带领幼儿走进自然,接触自然,构筑开发的生态的教育环境,从而使幼儿在生活事物和现象中得到直接接触经验与感性认知。

“Z”理论给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引导式”教学的方法,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严苛的考验。此创新式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兴趣与对事物探究的特点,引导幼儿自由发展。而作为孩子们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则更需要有耐心与专注的精神,对自己的工作亦要求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也正吻合了中华千百年来传承的“工匠精神”,共同建造中国梦。

猜你喜欢
葫芦娃记录表葫芦
从科学探索坊中的“被记录”现象谈开
葫芦瓜
宝葫芦
画葫芦
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索
你喜欢哪个卡通人物
记录大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有效方法
葫芦娃
葫芦娃
巨大的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