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价值与途径研究

2016-04-01 11:41张波
科技视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道德品质研究

张波

【摘 要】本文分析体育对德育的影响,即:体育促进个体社会化成长、体育促进个体形成社会规范、体育培养个体意志品质、体育培养个体社会意识、体育促进公平、公开、公正的价值道德体系和价值道德标准的形成;进一步厘清学校体育对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作用,学校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学校体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学校体育促成学生遵纪守法的自律性;提出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级途径,更好地完成体育对道德品质培养的任务和目标。

【关键词】学校体育;道德品质;价值与途径;研究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明确指出:“体育之道,配德育和智育,而德育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育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充分说明体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辩证关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体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它可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运动技能,陶冶道德情操,培养意志品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因此,体育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德育渗透,把思想品德教育融于体育教学之中,这既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1 体育的本质具有思想品德教育功能

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也是重要的教育途径和手段。《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相互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类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道德品质、锻炼意志,丰富社会人们文化生活而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充分说明体育既能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又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1 实现个体社会化成长

人在复杂的社会化过程中,体育运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育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美国社会学家海兰考曾说过:“如果把体育运动忽然从世界和人们的意识中消灭(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体育的功能只要人的社会化过程不变,体育运动很快还会诞生,也许还会再造出形式与现在一样的体育运动。”它所构建的以公平竞争为道德核心,以和平、进步和团结为目标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得到了全人类普遍认同。体育很大程度上是与挑战、艰辛、困难、征服等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一些冒险运动中,身心都要承受巨大考验。正是由于经历艰辛而取得来之不易的收货,才能使人获得强烈的成就感与成功体验。运动中,人不仅要挑战自我,挑战对手,而且还要挑战环境,只有征服自己,征服他人或征服环境,才能获得高峰体验。这种对自我、对他人、对环境的征服和战胜,是一种自我能力的实现和突破,是自我完善和升华的成功。

1.2 实现个体形成社会规范

体育运动是社会中人与人互动的场所和媒介。在体育运动中,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发生着频繁的互动。特别是竞技类的运动,更是对参赛者在意志品质方面提出严峻的挑战考验。如长跑出现“极点”时,是坚持下去还是放弃;当集体某个成员发挥不好而导致比赛失利时,是相互抱怨还是相互鼓励;对方犯规,是毫不计较还是“以牙还牙”;裁判误判时,是大方宽容还是不依不饶等等,这些都是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良好契机,是使青少年养成遵守社会规范习惯养成的一种强化途径与手段。

1.3 培养个体的意志品质

人们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无论运动训练还是比赛过程中,要克服许多由体育运动产生的特有的身体困难,可以体验到很多非正常环境和条件下才能获得的身体感受。这也是人们在从事其他活动过程中不易体会得到的感受。它对一个人的许多意志品质具有特殊地锻炼和陶冶作用。强筋骨、强意志、调感情是体育的特殊功效,可以起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作用。体育的这些功能对青少年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作用尤为重要。

1.4 培养个体的社会意识

体育有促进人的“社会化”。竞赛是体育运动最显著的特征和内容。体育竞赛可以有效地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强烈地取胜欲望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是体育竞赛中取得胜利“基石”和“法宝”。人类社会是一个充满着激烈竞争的场所,随着社会化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种竞争更需要团结和协作精神。体育竞赛,特别是集体项目的竞赛,不仅是个人能力和意识的表现,更是同伴和队友的团结协作、顽强竞争意识集体结果。而体育的这种“模拟社会”的功能,是体育运动所独有的。

1.5 提供和构建公平、公开、公正的价值道德体系和价值道德标准

公平是人类社会所共同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竞赛是体育最鲜明特点,体育竞赛就是在公平的规则下,在公开场合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的体能和智能,获胜者不仅得到奖励,更得到人们的尊敬和崇拜。体育运动向人类社会所昭示的,以公平、公开、公正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得到了全世界不同种族的普遍尊崇。“阳光下的公平竞争”正是现代人类社会所需要构建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的道德核心。

2 学校体育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2.1 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学校体育大多数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来进行,或是以班、组、年级,或是以代表队。活动中每个学生以个人的行为存在于集体中,必须服从于集体;每个学生的活动既是个人行为又是集体行为。如组织学生观看我国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摘金夺银、升五星红旗、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动人场面,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对我们中华民族产生深深的爱,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报效人民和祖国。

2.2 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意志品质

2.2.1 竞争、规则意识

体育重要魅力之一就是在于它激烈的竞争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规则意识。在竞争过程中,通过积极遵守规则的约束,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大家站在公正平等的起跑线上进行角逐。在这种情境的长期熏陶下,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而产生的公正精神和情感内化,使学生理解、认识到“公平竞争”不仅是体育竞赛的宗旨,也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宗旨,以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尊重客观事实和奉行公正原则。

2.2.2 团结、协作意识

团结协作、意识是当前国民素质中较为单薄的一种意识,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大。学校体育主要是通过集体活动的方式,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体育教师创设一定的环境培养学生和同伴一起工作的意识,让他们体会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并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喜悦,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等都会起到较大的作用。

2.2.3 意志品质

体育的作用不仅对体能进行增强和提高,同时它可以通过不断挑战人体体能极限,不断克服困难,达到磨练意志品质的目的。学校体育通过不断提出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者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达到锻炼其坚强的意志品质的目的。

2.3 养成遵纪守法的自律性

学校体育是有序进行的,它要求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来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在参加学校体育的每一次活动中,都要养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和竞赛规则的习惯。严格执行体育教学的课堂常规,不仅能保证体育课堂的良好教学秩序,有利于学生体育技能、技术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规则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3 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3.1 教学内容与教材的选取

体育教学(项目)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但不是所有体育教材(项目)都含有德育内容,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挖掘和赋予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1.1 教材有丰富德育内容的,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教材的德育内容

多数球类项目都是通过集体配合进行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团结互助,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与球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足球教学中,脚弓传(接)球技术,教师讲解技术原理和示范基本动,采用最多的是两人传球练习。就这一简单的练习,就涉及与另外一名同伴的配合,在比赛中,带球、传球的选择和传跑的时机更是涉及多达3-5人甚至是全队11人的协同配合,那么在教学和比赛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全队思想一致,步调统一,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最终才能赢得比赛的胜利。

3.1.2 教材缺乏德育内容的,教师要挖掘体育教材的德育内容

田径项目大多属于个人项目,练习苦累,缺乏互动,枯燥乏味。例如,中长跑教学课,多数同学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除了要对技术、节律呼吸法、“极点”知识的讲授外,还要对进行中长跑锻炼的意义进行教育,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以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勇敢冲向终点。

3.1.3 教材没有德育内容的,教师要赋予体育教材的德育内容

队列队形,课间操,健美操等项目本身缺乏、不含有德育内容,但是我们可以赋予其德育内容。例如,健美操主要是练习协调性和身体的形态,但是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暗示,或者是自身形态展示,讲解美学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形成正确的审美理念。让学生分辨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学生自然就会对“非主流”说不。

3.2 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何种手段,如何有效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呢。

3.2.1 暗示法

利用体育老师肢体语言丰富的特点,用体态暗示或语言对学生正面引导。比如,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有轻微违规或是注意力转移的行为,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保持课堂的连续性,教师可以用一个微小的动作,或者是语言做一个小小的停顿,或者是语调作一个变化,对违纪或是有违纪倾向的学生进行提醒和制止。

3.2.2 练习法

体育是以亲身体验、练习为主,有的体育项目自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行为德育是体育与德育最佳的结合点。学生可以在枯燥重复的田径练习中磨练意志,在健美操的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在激烈的球类比赛中体会输赢的滋味,学生亲身参与到学习内容的练习与体验之中。而不同于数学、物理、历史等大多文化学科,仅仅是抽象的运算和记忆,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亲身练习的特点,有目的地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练习过程中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会个人与团队的关系,体会竞争与人生的价值。

3.2.3 激励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适时采用激励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多采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教师运用激励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抗压能力,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也经得起失败的考验,正确对待输赢。其次,要利用体育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因为规则再上升一个层面,就是纪律和法律。任何竞争都是有前提和条件的,必须在规则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规则的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规则观念和法制观念。

3.2.4 转移法

体育教学中,可能出现不良行为或意外情况的发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事件本身作为现实的教材,分析心理动机,挖掘德育元素,适时对其注意力进行转移和正面引导。例如,在足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低年龄段的学生肯定就想哭,老师可以拍拍他们的肩膀,通过动作,转移其注意力;而在高年龄段学生可能发泄不良情绪,教师则可以用冷静的目光和简短的语言,鼓励学生按照规则,投入到正常的比赛中去。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和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是有很大作用的。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现代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在完成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又春风化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科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学生的体质健康的同时,也拥有一份健康的心境,拥有一段快乐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体育之研究[Z].毛泽东早期文稿,北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1990.

[2]詹雷译.奥林匹克宪章[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

[3]黄美好.体育学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4]叶加宝,苏连勇.体育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5]程江.中学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刍议[J].学周刊,2010(12):175-176.

[6]武燕.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48-149.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道德品质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