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燕芳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供应的丰富,幼儿的饮食状况不容乐观,存在诸多不良饮食行为问题,如挑食偏食、边吃边玩、边看电视边吃、餐前常吃零食、常吃不健康食品等。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的饮食习惯无疑对婴幼儿的饮食行为和饮食习惯的养成影响极大,对婴幼儿饮食行为构成影响的家庭成员中,除父母外,祖辈应是不可忽略的人群。
一、隔代教育对幼儿饮食习惯的影响
(一)祖辈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影响幼儿的饮食习惯。
1.祖辈在家庭中是幼儿的主要看护人。几乎所有三代同堂家庭中祖辈都是幼儿的主要看护人。年轻的父母大多数有全日制工作,每天早出晚归,空余时间远不如已退休的老人多,幼儿和老人相处的时间多于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在三代同堂家庭中,幼儿和老人接触时间多是普遍现象,老人在家的主要任务就是看护孩子。
2.祖辈是家庭中食物的主要购买者。三代同堂中祖辈绝大多数已无日常工作,有时间买菜、做饭。祖辈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买菜,同时会少不了地给孩子购买零食。
3.祖辈在家庭中承担着食物的烹调工作。在家庭中主管饮食的老人,通常按照自己的饮食习惯和口味选择烹调方式。北方的老人做面食较多,南方的祖辈则喜欢米饭和炒菜,口味偏咸的老人做菜时盐放得较多,喜欢清淡饮食的老人则家中油脂的消耗量较少。幼儿的饮食习惯从小就受烹调方式和口味的影响,家里经常吃面食的孩子,喜欢吃面食;家里的饭菜清淡的孩子,吃不惯重口味的饭菜;家里口味偏咸的孩子,不喜欢吃清淡的菜。
(二)祖辈对食物的错误认知,促进幼儿过度进食的现象。
1.用食物奖励或惩罚幼儿的行为。将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的工具是绝大多数祖辈的做法,“我孙子真乖,都得奖了,快告诉奶奶,今天想吃点什么?”。当幼儿表现好时,多数父母只给予口头表扬,而祖辈则喜欢用食物奖励幼儿。食物是很多家庭塑造幼儿行为的媒介,幼儿的良好行为往往跟随食物奖励,不好的行为则常常以不给予某种食品作为惩罚手段。
2.用食物表达爱。大多数祖辈对爱的理解和表达经常通过食物体现,老人认为首先要让儿童吃好,有的父母表示孩子已经很胖,他奶奶却还经常追着孩子喂饭。老人通过满足小儿的进食要求表达自己的爱。现在的孩子多是独二代,老人对孙辈就更是宠爱,总是会追着孩子问想吃什么,奶奶买给你。老人不仅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食物要求,而且经常提醒和刺激幼儿的摄食欲望。
3.对食物的自身体验影响其对喂养行为和幼儿饮食习惯。祖辈关于饮食的自身体验是影响其对幼儿喂养行为和幼儿饮食习惯的因素之一,老人对饥饿和饱足的记忆,使得他们愿意让幼儿过度进食。他们认为从前有钱买不着吃的,或者食物太贵买不起,现在日子富足了,应该让小儿体验想吃就能吃的快乐。担心小儿没吃饱是大多数祖辈经常的想法,小儿表示吃饱了,总要再三追问是否真的吃饱,鼓励再多吃一点。
(三)祖辈过度的迁就、纵容,忽视饮食习惯的培养,助长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养成。
祖辈对孩子的各种要求是有求必应。花样百出的零食深受孩子的喜爱,这样势必会影响正餐的进食,而零食是不能满足孩子的营养需求的。拿饮料代替水给幼儿喝即使幼儿已经吃饱了,遇到他喜欢吃的东西,也会毫不犹豫地买给幼儿。三岁的孩子早就达到可以独立进餐的时候,但需要喂食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游食、玩食的孩子比比皆是。对孩子出现的各种不良饮食习惯,祖辈大多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祖辈童年时生活的年代,由于历史的原因,物质条件比较差并且经受一系列的磨难。相当多的祖辈出于补偿心理,不希望孩子再重复自己的童年经历。再者现在的孩子普遍是独生子女,祖辈容易对孩子过于关注,孩子就像糖娃娃一样,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只注重吃饭的结果而忽视吃饭过程中养成的种种不良饮食习惯,忽视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在孩子刚产生不良的饮食习惯时没有及时纠正,祖辈降低对教育的要求,这种纵容和迁就助长了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养成。
二、对策
(一)改变祖辈在家庭中的地位。
1.从主要看护人改变为辅助看护人。虽然在家庭成员中,年轻的父母一般都有全日制的工作,比较忙,与孩子的接触相对较少。但家长可以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多与孩子玩耍沟通,不要因为工作太累,到家就忽略孩子的存在,做孩子真正的看护人。虽然父母的工作忙,但在孩子的一天三餐中,除了午餐孩子在园解决,其他两餐父母还是可以与孩子一起进餐。父母应该利用好这两餐的时间,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听取孩子父母对购买食物和烹调方式的建议。现在的年轻父母的知识一般都丰富,接触了解的食物的种类和烹调方法较多,在这方面祖辈有所欠缺,父母可以给祖辈提出一些建议,多改变食物的种类和烹调方式,吸引幼儿进餐的欲望。
(二)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合作,共同改善幼儿的饮食行为。
1.幼儿园方面。一方面,幼儿园可以通过幼儿园的网站、广播、信息栏、班级家庭之窗等向家长宣传幼儿的饮食营养,并定期向家长推荐一些营养合理搭配的食谱。另一方面,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给家长一个直接交流彼此在幼儿早餐方面的经验的平台,帮助家长针对幼儿饮食习惯中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纠正家长在幼儿早餐认识上的误区;还可以通过开放日,让家长自己来幼儿园参观一下,幼儿在园是怎么吃饭、吃点心的,与教师交流经验,进行直观的学习。
2.家庭方面。家长要将幼儿在家表现出的不良早餐行为及时地反映给老师,听取教师的意见。另外,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将自身在幼儿饮食习惯方面的经验或是疑惑反应给幼儿园。家长还应主动地获取相关的幼儿教育知识,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家长要树立良好的早餐饮食榜样,和孩子一起围坐在桌前吃早餐,尽力做到吃早餐时不看书看报看电视,少说话。
3.社区方面。社区可以针对空闲在家的老人,联系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社区学校、妇幼保健院等相关机构,共同合作举办一些对幼儿的饮食习惯培养的讲座,逐步改变老人对食物的错误认知和对幼儿的态度,帮助老人成为幼儿饮食行为的良好监督者。另外,对各传播途径进行监管,在宣传科学喂养的同时,做好老人的育儿心理教育,以免老人走入“越学习越焦虑”的误区。
本文对祖辈影响幼儿饮食行为的分析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城市部分三代同堂家庭的特点,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形成乃至成人期的健康均有重要意义。家庭成员共同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建立科学的喂养观念,才能使儿童在健康饮食行为方面有良好的开端。由于祖辈经历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特殊的经历使其对饥饿和营养不良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感,在养育幼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过度喂养的策略。因而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倡导儿童早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和改变不良饮食行为时,应考虑家庭结构,了解祖辈喂养婴幼儿的方式和采取该喂养方式的动机,以便达到更好的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