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娟(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河北正定050800)
周作人在其文学作品《喝茶》中的茶韵味
任丽娟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河北正定050800)
摘要:自古以来,品茶都受到中国文人的喜爱和推崇。他们喜欢喝茶,更崇尚风雅。茶文化既是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也透视着中国文人的情感内涵和审美意趣。周作人是著名的“苦茶派”文人,他擅长在文学作品中描写茶,其散文随笔中关于茶的篇目更不在少数。他用平实雅致的语言,将自己对茶的喜爱诉诸笔端,并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苦茶庵”,可见其与茶之间的渊源。笔者通过对周作人的作品《喝茶》进行品析,来探讨其文章中所传达的茶意趣和茶韵味。
关键词:周作人;文学作品;喝茶;茶韵味
喝茶悟道是周作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中国文人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主流文化形式。作品《喝茶》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是一篇极具有代表性的小品文。这篇文章既有对中国茶文化和吃茶历史的描写,又有对日本茶道和英国下午茶的简单介绍,囊括了中国茶经、茶境和茶点等方面的内容,在有限的篇幅内赋予了作品丰富的中国茶文化知识内涵,更隐喻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的品茶之道渗透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文章中写到“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可见,作者认为真正的品茶并不在止渴和果腹,而是在对茶色、茶香和茶味的品鉴中领略艺术之美,感悟生活的哲学和智慧,传达出作者对茶道文化的独到见解,展现了儒雅的绅士风范。此外,文中更有“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以及“自然主义的茶”之语,周作人认为喝茶要有冲淡平和的心境和宁静淡雅的环境,体现了他简单朴拙的生活追求以及禅茶一味的精神境界,在品茶中寻找内心宁静与归属感。
此外,作者对茶食也是有深入的研究,文中分析了中国茶食和日本茶食对饮茶的影响,周作人认为中国的茶食中瓜子是不太适宜的,因为它谈不上“清淡”,而日本的点心却于茶而言比较适宜,可见周作人对于茶食也同他喜好的茶一样,推崇清淡朴素。作者将茶与现实生活结合,使文章中的茶韵味更加丰富。
2.1清茶与生活韵味
茶文化是一种没有地域界限的文化现象。周作人对茶的喜爱,是源于他在故乡就形成的的一种习惯,这一点从他的很多散文中就能体现出来。他曾经在作品中说过,他喜欢绿茶。或许,他是喜欢绿茶的“清爽”吧。绿茶与花茶、红茶不同,无论是色泽还是味道,都给人以清新爽口的感觉。纵观周作人关于茶文化的作品,不难看出他所向往的正是一种清淡闲适、不受束缚的俗世生活,清茶一杯,超然物外,在绿叶翻滚中独享一个人的宁静,获取身心的安适和舒畅。
茶也经常被文人用来比拟人生,周作人前期品饮出的茶是清茶,它象征着文人逸士所追求的自由与闲适的人生。论周作人与茶,就要将茶与周作人的人生经历相结合,方能更好地体悟出周作人笔下的茶韵味。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描写以茶待客的场景,将不同地域的茶文化演绎的淋漓尽致。如果从文学作品中寻求中国茶文化的蛛丝马迹,周作人的作品,当是最佳的选择。他的作品中“一杯清茶,几碟白瓜子”、“藤椅古柏下,清风徐徐来”将中国人的饮茶常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他的作品中无不体现着喝茶的讲究。
作品不仅有对中国饮茶文化的描写,也有对国外茶文化的探讨,这与周作人曾留学日本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他饮的或许是中式的茶,或许是日式的茶,又或许是中日混搭的茶。梁实秋先生在他的《忆岂明老人》中记录了他在周作人家中喝茶的情形:“茶盘是日本式的,带盖的小小茶盅,小小的茶壶有一只藤子编的提梁,小巧而淡雅。永远是清茶,淡淡的青绿色,七分满。”看完这段精炼传神的文字,仿佛淡淡的绿茶香气扑鼻而来。或许正因为这样吃茶的法子最轻淡自然,方能在吃茶之中饮到一丝闲适禅意,一杯清茶与周作人恬淡闲适的生活相得益彰。
茶文化博大精深。周作人的作品中,不只是对饮茶的描写,更有对茶食、茶具、茶事的描写。可见,他对饮茶是极通的,也是在行的。他日常所饮用的清茶与他的生活密不可分,处处透露着作者对人生的追求,即自然、自在地过着消闲的生活。作品《喝茶》极好地诠释了茶文化带给中国士大夫的内心安慰和情感寄托。
2.2苦茶与人生
如果说,清茶是恬淡闲适生活的象征,那么苦茶又是人生的另一番滋味了。周作人后期的茶,为何称为苦茶呢?这应当追溯到他的书房——苦茶庵。三十年代初,正是爱国学生运动蓬勃兴起的年代,中国到处充满着激愤的爱国者和热血青年,而作者此刻所体现出的饮茶避世的心境与整个社会环境显得格格不入,从而招致进步青年的强烈抨击,他的内心是矛盾的,苦闷的,他无法辩解也无从适从,其时他所饮的是生活中的苦茶,更是内心的苦茶。
在不同心境下饮茶,茶带给我们的感觉也是不同的,因为与喝茶时的心境相契合,所以中国人习惯用饮茶的感觉来比拟或闲适或苦闷的生活,或超然或无奈的心境。周作人作品中的茶韵味和他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当很多人都投入抗战热潮中的时候,他退居一隅,将自己关在书房,依旧写他的文章,饮他的茶。或许是爱国情怀的缺失,或者是自己内心的苦闷寂寞无法排遣,再加上外界带给他的更多的是批判和谴责,此刻茶便成了他的情感寄托。苦茶,也成为了他这个人生时期的主调。周作人吃“苦茶”,品尝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挤压下的“苦涩”,传递着不可言说的隐衷,以求“苦中作乐”。
周作人作为“苦茶派”文学的代表,其作品就像中国的绿茶一样,清香淡雅中带着点点涩味儿和苦味儿。周作人饮茶中的韵味与他的人生相契合,清香闲适中,多了分淡淡的且无法言说的苦。
2.3从周作人作品中透视茶文化
周作人作品中关于饮茶的描写,既是他的日常饮茶习惯的展现和对饮茶的见解,也是中国茶文化的缩影。从其文学作品《喝茶》中透视茶文化,不难发现,他描写的饮茶文化大体有两种:一种为茶文化之雅趣,一种为茶文化之苦涩。既描写了喝茶的古朴清雅,又对喝茶的相关民俗进行畅述,让茶文化更具内涵。
首先,作品中关于茶文化的描写,平和恬淡且极富闲适和清雅。比如,“清茶淡饭”就能体现出作者对平和恬淡生活的追求。“瓦屋纸窗”、“陶瓷茶具”、“清泉绿茶”等则体现出了茶文化的古朴典雅。但是闲适恬淡中又带着丝丝苦味,这正是周作人笔下独特茶韵味的风格。不是简单的喝茶,更是喝茶中所寄寓的人生感悟和思想情调,同时也将人生的淡淡愁苦寄寓到饮茶的茶味中去。周作人由饮清茶到饮苦茶,人生也发生了相应的转折。日常饮茶的闲适中也隐含了苦涩和失望,以及对人生的迷茫。
其次,周作人作品中的茶,不仅仅是对饮茶的描写。既有与日本茶道和英国茶文化的对比,又有对茶食、茶具和饮茶情调的描写等。周作人的作品中对茶文化的描写丰富而细致,为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依据。他的作品中丰富的描绘出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饮茶的众生相,极富内涵和雅趣。茶之所以独特,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一种文化,是因为它与别的饮料不同。既在于它味道的独特,也在于它思想特征的丰富性。周作人的作品中写出了中国士大夫饮茶的清雅,将茶文化中蕴含的风俗民趣描绘的淋漓尽致。
茶和文人一样,既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又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一般被文人用来寄寓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周作人擅长在文章中独抒灵性。他的品茶更多表现的是一种意趣,同时,也是人生迷茫之后,借饮茶来避世的一种人生态度。周作人曾在文章中将他所饮之茶称为“自然主义的茶”。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趋向于复古以及自然的回归。他的避世态度,以及他在现实社会面前的无所适从在他的茶文中表现的极为明显。
不同的性格和心态在饮茶上所寄寓的哲学思考是不同的。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品茶,并且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被人接收和传承的重要原因。周作人将其在社会现实中挣扎的无奈和消沉寄托在其日常所饮用的苦茶和清茶中,在闲适中寻找安身立命的根本。正是因为茶被赋予了闲适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等,才被文人雅士们竞相追逐,甚至也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民俗现象被人们广泛认可。
细品周作人《喝茶》这篇文章,我们不难看出周作人对喝茶的深刻见解。抛开作者对饮茶本身及茶食的描写,我们能够感受到文章中所体现的饮茶之清与苦的韵味。周作人的茶意生活蕴含着中国茶史固有的文化价值和对传统的坚持,以及他所追求的“实现人的生活”的意旨。周作人的苦茶派作品,为我国茶文化研究和传承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有利于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和其文化内涵的丰富。
参考文献
[1]王晓晓.品味清茶中的雅与趣——赏析周作人《喝茶》[J].才智,2013,(27):206-207.
[2]李坚怀.茶韵闲情:论现代小品散文的品茶意象书写[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3,(06):87-90.
[3]林婷.论周作人与茶[J].农业考古,2014,(05):181-183.
[4]刘弟娥.“苦茶庵法脉”的散文美学特征[J].大理学院学报.2014,(03):32-37.
[5]苏洪生.白色:如雪仙女下凡来——茶色茶香茶故事系列散文之一[J].贵州茶叶,2013,(03):44-46.
作者简介:任丽娟(1975-),女,河北正定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文教学、高职教育、茶文化。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个分支。现实生活中,文人们不仅喜欢饮茶,且常常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寄寓于茶事活动,从而将茶由生活必需品的范畴提升到文化层次,使饮茶独具了一种韵味,并逐步演化为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分支,与文学创作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周作人是近代著名的茶派文人,曾被世人称为“吃茶文学家”。他关于茶的文学作品被收录到中国茶文化史,为中国的茶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依据。在周作人的文学作品中处处都能看到茶的影子,茶不仅与他的生活际遇和人生经历密不可分,更是周作人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喝茶》是周作人的代表作,作品以凝练精致的语言解读了作者的茶思和茶情,进而传达出作者“实现人的生活”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