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琳
陕西工业发展呈现十大亮点
◎孙琳
摘要:“十二五”是陕西工业深化改革的五年。受煤炭黄金十年结束、全球油价暴跌等影响,以资源为主的陕西工业进入新常态。陕西坚持工业强省目标,全面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业发展呈现十大亮点,为实现跨进中等发达省份行列的既定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转型升级;十大亮点;工业强省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家赋予陕西西部科学发展新引擎、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等重大使命。“十二五”期间,面对煤炭黄金十年结束、全球油价暴跌等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陕西坚持工业强省目标,积极贯彻工业稳增长政策,全面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跨进中等发达省份行列的既定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1.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总量规模持续扩大
“十二五”以来,全省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工业企业数逐年递增。截至2015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已达到5135户,单位数居西部第四,西北第一。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连续迈上新台阶,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1.12万亿元攀升至2015年的2.10万亿元,年均增长13.7%。2014-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两年突破70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3.1%。
2.重点行业支撑有力,非能源工业占比提高
“十二五”期间,陕西非能源工业发展良好,较好地补充了能源工业下行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2015年,非能源工业增加值较2010年年均增长17.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4.6个百分点;非能源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15年达到57%,比2010年提高13.8个百分点。从行业看,食品工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有色冶金工业等支柱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强。能源工业受煤炭、石油等产品价格下跌、市场需求减弱影响,发展受到冲击。但“十二五”期间,能源工业增加值仍保持年均增长9.4%。
3.工业投资成效显著,行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期间,全省围绕“大项目带动”,以增量促转型,先后实施了华电榆横煤电一体化、未来能源煤间接液化、延长煤油共炼、陕西有色榆林铝镁合金、“千亿百项”技改工程、大飞机、新舟系列客机、百万辆汽车工程、三星电子高端存储芯片、钛及钛合金产业链、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和强生生物供应链基地等一大批重点项目,为工业发展输血供能。工业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保持在30%以上。
从行业看,装备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总额的比重不断提高,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2015年占比已达到4.7%;专用设备制造业占比提高至4.8%。能源行业投资占比下降,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额占比由“十二五”初期的18%左右降至13.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由15%左右降至12.9%;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连续两年下降。
4.重点产品生产稳定,部分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
“十二五”以来,陕西多数重点产品生产形势良好(见表)。能源产品生产稳定,天然气、原油和煤炭产量分别位列全国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三位。非能源产品增势较好,金属镁产量位列全国第一,锌产量位列全国第三,化工、食品、中药和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主要产品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年均增长率。
表 “十二五”陕西部分重点产品产量及增速
5.大中型工业保持增长,龙头企业实力增强
“十二五”期间,陕西实施大集团引领战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2015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达到978户,比2010年净增316户;企业产值较2010年年均增长11.6%;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9%,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从工业龙头企业看,2015年,全省年产值过10亿元企业比2010年净增129户,其中,百亿元企业净增7户,1户企业年产值突破千亿元。2015年,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入围世界500强,成为继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后第二个进入该名单的陕西企业,陕西成为西部地区唯一有两个世界500强企业的省份。陕西有色控股集团、东岭工贸集团、陕汽集团和中国西电集团4户企业已连续5年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其中,陕西有色控股集团、东岭工贸集团、陕汽集团位次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6.挖潜增效提高质量,制造业利润逐年攀升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全省工业企业通过降低成本、完善管理以及拓宽经营渠道等方式,确保经济运行质量。2010-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达8.2%,位居全国第三。
从行业利润看,近两年来,煤炭开采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是利润减少的主要行业。而大多数制造业行业利润高速增长,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饮料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等12个行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超过20%,占制造业行业总数的38.7%。
7.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研发投入逐年递增
“十二五”以来,全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规模以上工业R&D人员投入与经费支出逐年增加,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工业科技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产业升级。
特别是在“双创”战略的实施和带动下,高技术产业对创新的投入逐渐加大。2010-2014年,高技术企业R&D经费投入从26.19亿元增加到67.44亿元,年均增长26.7%。高技术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4%以上的水平,是全省R&D活动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8.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升级,新支柱产业蓄势待发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从一定程度上倒逼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产业升级。同时,政府加大对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研发。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8.9个百分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2.4%,高于GDP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
全省围绕化工产业、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和医药产业形成了新六大支柱产业。其中,三星闪存芯片项目、中兴1500万部手机项目带动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近几年来少有的高速增长;全球首套煤油气资源综合转化项目和国内首个煤电铝镁合金一体化项目已建成投产;“百万辆汽车工程”和“打造千亿陕汽”推进顺利,天然气重卡和混合动力轿车销量居全国第一;大飞机、新舟系列客机和无人机等航空航天产业研发和制造成果喜人。
9.国企改革不断深入,非公经济总量扩大
随着第二轮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水区。陕西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使得国有企业活力被进一步激活,非公经济得到良好发展。同时,在税收、土地和社会服务建设等方面给予非公经济更多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环境。201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14.3%,比2010年低1.2个百分点;完成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0%,比2010年低11.6个百分点。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经济增加值占比为48.9%,比2010年提高8.9个百分点。随着三星、比亚迪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的顺利推进,以及强生、韩国SK等500强企业落户陕西,有效地刺激了陕西工业非公经济发展,为全省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10.区域经济协调共进,地区发展特色鲜明
全省深入实施“一市一策”,扎实推进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与陕南循环发展,三大区域互补互动,协同发展。2010-2015年,关中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3%,对全省工业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增强;陕北地区年均增长9.2%,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陕南地区年均增长22.9%,增速领跑全省。
各地区区域特色日益鲜明。关中地区围绕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数控机床、能源装备、输变电设备和通信电子设备生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电子信息产业、3D打印全产业链基地成为引领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领头雁;陕北地区全力推动“以化补油”,榆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制烯烃生产基地,全国首套百万吨级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一期100万吨/年项目建成投产;陕南地区加快建设原料药种植加工基地和新材料基地,在发展循环经济上成果丰硕,如汉中打造了“矿石-铁(锌)精粉-烧结矿-铁(锌)-钢-机械加工业”产品产业链、“矿石-铁(锌)精粉-烧结矿-铁(锌)渣-钢渣-建筑材料”的废物代谢产业链等。
“十二五”期间,陕西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工业结构中深层次的问题尚未得到明显改善,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1.增加值增速逐年回落
“十二五”的后三年,陕西工业结束近十年来15%以上的高增长,增速逐年放缓,相对于全国工业的速度优势逐渐缩小,工业经济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2015年陕西工业增速大幅回落,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仅为5.6%,较2014年回落5.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增速0.8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超出预期,是2009年1-2月后第二次低于全国。全年升至7%,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中小学校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社会中总是以一定的身份出现,承担着社会和公民的社会期待。目前,关于校园安全问题的立法有待完善,具体责任有待明确界定,社会安全设施有待加强,家长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等问题,让安全问题成为校长的主要压力源。升学率也是校长一根紧绷的神经,校长既要规范办学行为,设置全面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要加强应试教育教学,保住升学率,以应对来自社会的压力。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还未满足人们的期待,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带来生源流动和扎堆入学的问题。这些都无形中给校长带来了压力。
2.工业投资减速导致后劲不足
“十二五”时期,受市场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影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放缓。2011-2015年,全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22.2%、25.1%、26.1%、8.1%和8.8%。从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以及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重要支柱产业,投资情况不容乐观,增速大幅回落。工业投资增速放缓意味着后期工业将缺乏新的增长点,对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高耗能行业比重偏高
陕西六大高耗能行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占比过高,对资源环境的损耗严重,节能降耗任务艰巨。当前,能源、原材料类产品价格处于低位,水泥、钢材和发电等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高耗能行业严重影响陕西工业经济的发展质量,给转型升级带来压力。2010-2015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略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速,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25%以上,2015年占比为26%。
■ 江风惨淡 陈宝林/摄
4.装备制造业发展相对缓慢
2010-2015年,陕西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1%,分别低于消费品制造业和原材料制造业年均增速2个和0.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3%,仅比2010年提高0.7个百分点。陕西装备制造业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依然偏低,特别是近几年来,汽车、机床等重点产品产量同比减少。尽管在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有所突破,但占比偏低,与国内同行业相比优势不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更存在很大差距。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于国内发达省份,要实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目标任重道远。
5.规模以上企业培育不足
6.实施创新发展和工业强基工程
一是坚定工业强省目标,将工业稳增长作为重中之重,保持工业中高速平稳运行;二是坚持项目带动战略,继续按照“存量调结构腾空间、增量优结构扩空间”原则,优化投资结构,完善投资环境;三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矿产资源转化率,推进产业层次由中低端、传统型向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四是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全面贯彻“中国制造2025”规划方案,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五是完善中小企业帮扶政策,推动中小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六是深化区域协调发展,按照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的发展思路,统筹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统计局)
本刊讯(记者田佳奇)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不断增强,区域协同发展进入了加快推进、务实发展和开放创新的新阶段。1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中国商务区联盟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商务中心区蓝皮书:中国商务中心区发展报告No.2 (2015)》发布会在京举行。会议就我国CBD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作用、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与对策进行了研讨。
蓝皮书以中国商务区联盟20多个CBD的数据为基础,对CBD的总体情况,包括经济规模、经济效率、税收贡献、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等进行了系统评价;并根据辐射带动力、经济发展水平、商务要素集聚度、金融市场成熟度、营商环境等指标,将全国CBD划分为世界级、洲际级、国家级、大区级、地区级和项目级6个等级。数据显示,香港中环CBD为世界级CBD;上海陆家嘴CBD、北京CBD和广州天河CBD为三大国家级CBD,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发展能级和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引领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的重要引擎。
蓝皮书指出,随着“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等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我国的区域政策更加强调内外联动、开放创新和协同发展。CBD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控制力和区域影响力,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逐渐成为区域乃至国家的资本配置中心、创新引领中心、运营管理中心、文化交汇中心和人才集散中心。
蓝皮书指出,展望“十三五”,CBD也面临“四大转型”,即空间形态由单一中心向多中心网络体系转型、产业发展由单一模式向融合创新转型、区域合作由竞争发展向务实合作转型、发展方向由服务实体向开放创新转型。在这一背景下,以CBD引领区域协同发展将成为促进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和平台。
本刊讯(记者田佳奇)随着互联网金融平台,尤其是P2P平台电子合同被篡改、借贷人违约等问题的出现,如何通过加强治理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1月20日,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旗下互联网金融平台东方汇与国家信息中心直属企业国信嘉宁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双方将围绕互联网金融平台电子信息数据在系统保全、文本保全和司法鉴定三个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此次战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互联网金融电子数据将跨入保全时代,并将对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中心主任叶红表示,在互联网金融的交易过程中,电子数据是双方交易往来的重要凭证。由于交易过程中往往涉及的交易资金巨大,交易的重要内容全凭电子数据的存储作为重要证据,因此一旦双方发生金融纠纷,电子数据举证的真伪也将成为决定双方能否胜诉的重要依据。而电子数据的鉴定需要具有司法认可的专业电子数据鉴定机构来完成,否则将不具备司法意义上的法律效力。
国信嘉宁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茂兰介绍称,“国信电子数据保全平台”是国内最具司法效力的第三方电子数据保全平台,对公民和法人提供有关电子证据(电子交易订单、电子合同、数字知识产权作品和网络即时数据等)的数据保全服务。国信电子数据保全平台未来将与更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但会对平台的资质等有一定要求。
■ 编辑:田佳奇
DOI:10.13561/j.cnki.zggqgl.2016.03.024 ■ 编辑:云霞
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