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摘要】 目的 探讨初产妇产后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护理干预要点。方法 60例初产妇,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产妇按常规进行孕期健康指导和产后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产前健康教育和产后心理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产后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初产妇产前给予健康教育, 产后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可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有助于提高母婴保健效果。
【关键词】 护理干预;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初产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197
初产妇产后易出现抑郁等负性情绪状态, 而负性情绪也会影响产妇睡眠质量, 对其产后恢复较为不利, 需要及时给予产妇及时的心理疏导, 帮助产妇适应新的角色[1]。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本院产检且分娩的6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产前健康教育、产后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本院产检且分娩的6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两组受试对象均为健康的单胎妊娠产妇, 无妊娠合并症及基础疾病。本次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产妇年龄22~32岁, 平均年龄(27.36±5.26)岁, 孕周35~38周,平均孕周(36.75±1.52)周。观察组产妇年龄21~31岁, 平均年龄(26.44±5.19)岁, 孕周35~38周,平均孕周(36.89±1.42)周。分娩前检查显示产妇头盆相称,宫颈条件良好, 已排除产前精神障碍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产妇按常规进行孕期健康指导和产后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产前健康教育和产后心理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 2. 1 产前健康教育 孕晚期组织本组产妇在利用产检后时间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妊娠期生理变化、胎儿生长发育、产妇心理变化、自我调节情绪方法、分娩知识、产后恢复知识、育儿知识等, 使产妇初步了解分娩及产后保健理论知识。产妇具备理论基础后, 组织产妇进行模拟产房分娩训练, 消除产妇对分娩的恐惧感, 使产妇学会分娩中配合方法。安排产妇及家属学习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 并实践训练, 使产妇产后不再手忙脚乱。
1. 2. 2 产后心理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要积极与产妇进行沟通, 告知其会阴伤口、产后泌乳、尿潴留等情况将逐渐改善, 避免产妇出现焦虑情绪。同时, 告知产妇家属要多多支持和关心产妇情绪, 使产妇逐渐接受角色转变。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产妇负性情绪进行评价:两种量表均分为20个条目, 各条目得分累积为总分, 分值越高, 表明焦虑或抑郁情绪月越严重。两组患者产后7、15、30 d分别评测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1次, 取平均值作为产后1个月内负性情绪评分[2]。睡眠质量评价采用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精神科研制的PSQI作为评价标准:评分0~21分, 分为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渐障碍等条目, 各条目相加为总分, 分值越高, 表明产妇睡眠质量越差。PSQI评定量表是对1个月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 本次研究自产后1 d开始监测至产后30 d, 作为产后1个月内睡眠质量评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在PSQI评分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初产妇对未知的分娩及产后恢复过程往往存在恐惧心理, 经历了分娩的痛苦后, 产妇需要面对心理和角色的转变, 产妇心理压力较大, 因而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为此, 本院针对初产妇制定了产前健康教育和产后心理护理干预模式, 并用于本次研究观察组中,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产妇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可知观察组负性情绪状态较轻。
本次研究还发现, 观察组产妇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 可知产前健康教育和产后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产妇产后情绪, 并进一步提高其睡眠质量。
产前健康教育对于产后情绪改善具有较好的作用, 要求护理人员针对产妇心理状况制定产前干预计划, 先统一学习, 后一对一学习, 尽量消除初产妇对分娩的恐惧感, 开始引导产妇转换自己的角色。产后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产妇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用温柔的语言告知产妇分娩情况, 并告知家属护理事项, 讲解调整心情方法, 从而减轻负性情绪, 使产妇安心睡眠, 改善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 初产妇产前给予健康教育, 产后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可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有助于提高母婴保健效果。
参考文献
[1] 杜静茹.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8(20):183.
[2] 索茜,崔利娜,杨乐. 心理干预对初产妇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6(18):37.
[收稿日期:201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