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2016-03-30 16:06赵秉峰
理论观察 2016年3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主体性马克思

赵秉峰

[摘 要]主体性思想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也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基本内涵集中表现在它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社会历史性等方面。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有着特殊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体性;实践;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3 — 0009 — 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迅速增长,人的主体地位似乎在丧失,变成了金钱、财富和机器的奴隶,人们对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越来越感到无奈和厌烦,开始转向注重对主体、对人的研究,试图从通过对它们的深入探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许多理论工作者在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中便出现了转向,开始注重对马克思主体性的探讨,试图从马克思主体性思想中寻找提高人的主体地位、摆脱精神危机的良方。

一、现实的主体性具有能动性

人成为主体并具有能动性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人首先是现实的人,即一个有血有肉的并具有从事实际活动能力的人。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有主体性的存在。马克思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表现在:首先,主体能动性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人是具有意识的主体。人具有高度抽象、具有理性的意识,它能够为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提供载体和可能,而人的这种意识是其他任何动物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如此,“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1〕其次,主体能动性还表现为主体具有明确的选择性。马克思认为,主体的这种选择性是来源于其自身的目的性以及客体的复杂性程度。人的活动不仅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选择的活动,选择做或不做以及做的程度。从主体的不同需要、目的到主体进行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手段,再到主体进行活动的方式等等,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再次,主体能动性体现在主体存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人的主体能动性不仅具有认识世界的功能,而且具有改造世界的功能,这种功能的实质是一种实践活动,而人的主体能动性就是通过这种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认识世界是手段,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才是最终的目的。正如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最后,主体能动性也是指主体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主体的“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3〕通过劳动创造了对象世界以及主体自身,使主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主体自身的变化反过来又强化人的主体身份,推动了对象世界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二、活动的主体性具有自主性和自为性

所谓自主性是指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主体按自己意愿行事所具有的态度、能力、基本权利或特性,它体现了主体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即主体对客体的主导、统治地位。自主性是人的品格特性,是一个人素质的基本内核,而这种基本素质主要体现在主体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两个方面。对于活动主体的自主性问题,马克思主要是针对正在发展中的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境况而言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现实的生产实践活动的最主要的主体,正是这些工人的创造,才使得社会处于正常的运作与发展之中。但是,这一阶段工人们进行的异化劳动并非是完全自由自觉的活动,而是工人们在资本家的压迫下进行的劳动,工人们的主体性权利被剥夺了,即工人丧失了作为主体的自主性,因而异化劳动是自主活动的否定形式。马克思认为只有在无产阶级的占有制下,生产工具是归属于每个人的,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归属于全体公民;而要实现主体对生产关系的占有,就要扬弃旧的私有制,实行无产阶级的占有制,即将“现在主要用作奴役和剥削劳动的手段的生产资料、土地和资本完全变成自由的和联合的劳动工具,从而使个人所有制成为现实。” 〔4〕

从逻辑关系上说,主体的自为性是自主性的延伸。自主性是自为性的前提,主体只有具有自主性才能够实现自为,才能实现自主性的真正目的。“自为”是黑格尔使用的专门术语,具有展开、显露之意,这里可以引申为自觉、自由的含义。自为性主要是指活动主体具有自觉、自由的程度。马克思曾经用自为阶级来代表无产阶级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自觉程度,认为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是一种进步。但同时马克思认为,在异化劳动的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由于是被迫的,因而他们失去了其自为性,只有实行无产阶级的占有制,劳动者的自为性才能显现出来,变成自觉、自由的劳动。

三、实践的主体性具有社会历史性

马克思的主体性区别于以往旧哲学主体性的根本标志是他把实践观引入了认识论、社会历史领域,科学地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思想,认为从前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在于它们把客观事物只是当做直观的形式而不是当做实践的对象去理解,把人只是当做直观的主体而不是实践的主体,把实践贬低为卑污的犹太人的活动,贬低了人的主体能动性,从而导致了形而上学。而唯心主义却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体能动性方面,从而导致了唯意志论。因此,它们都没有正确处理实践、客观事物与人的主体性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主体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式,是人的一种感性活动,是主体联系客体的中介性活动,在实践中形成了实践主体以及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主体性。离开了实践,主体活动变得毫无意义和价值,主体性也就无法显示。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作为主体的人不仅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且是劳动和社会实践的产物,在实践中产生了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而意识一开始便是社会的产物,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因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产物。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使人的认识得以产生,产生了认识主客体,形成了主客体能动关系的认识主体性。由于人类发明了文字,人们便把人类的活动记录下来,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产生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产生了历史主客体,从而形成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主体性。可见人的主体性与实践和人类社会历史具有不可分割性,是实践活动的结果,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正如马克思所言,“感性世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5〕endprint

四、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当代价值

在当代,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和新动态,尽管马克思主体性思想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它的价值仍然不失往日的光辉。

首先,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体性思想首次以现实活动为出发点丰富和发展了西方主体性思想的理论内容。在主体性思想层面上,尽管西方的先哲们提出一些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但他们的在主体性思想是不完善的,存在着许多弊病。不同于从前的所有哲学家,马克思关于主体性的独特之处主要在于,一方面他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去理解主体和主体性,另一方面他从实践活动中去理解主体和主体性,并将现实的社会生活与人的主体实践活动密切结合起来,使人的主体实践活动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从而克服了西方的先哲们离开现实而空谈主体和主体性的局限性。同时,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现实社会的前提下发展了自己的主体性思想,使主体性思想体系更加完善、更为科学。今天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体性思想,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和完善主体性的理论体系,为马克思哲学理论的研究开拓新的维度和新的视野;另一方面有利于批判国内外各种错误思潮对马克思哲学的攻击、歪曲和篡改,维护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权威和理论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现实社会的引领作用。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为我们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理论借鉴。它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寓意深远,其核心是突出人的主体性以及主体性的复归,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重视人的自由、平等、尊严和价值,注重人的政治解放和全面发展,马克思的这些主体性思想为我们丰富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无论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还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它们都贯穿着一条不容忽视的主线,即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伟大作用,重视实践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这条主线与马克思主体性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具体体现和展开。

其次,马克思主体性思想还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能动性,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推动人们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和自我价值的的实现,加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财富的复兴,而且更重要的是人的主体性的复兴,人的主体性的复兴才是真正而全面的复兴。

当然,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发展过程。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哲学命题由曾经的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变为了建设精神,但这种建设也是批判性的建设。在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擦亮双眼,如何吸收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积极因素,如何帮助人们实现个人和民族的双重梦想,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探讨的问题。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物价问题、社会公平公正问题、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公民道德滑坡问题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对于这些影响人的主体性健康发展的各种因素,我们应该客观地正视它,在理论上进行不断的反思,在实践上进行积极探索,不断深化改革,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予以解决。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16.

〔4〕马克思.法兰西内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5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8.〔责任编辑:谭文富〕endprint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主体性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