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高校茶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探析
李平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茶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饮品之一。中国人喜欢茶不仅因为它能解渴,最主要的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茶已经远远超过了饮品的范畴,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茶文化也早已成为备受中国人推崇的文化形式之一,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传统文化的推广对提高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校推行茶文化素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三个方面探析了高校茶文化素质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希望借助高校的努力促进茶文化素质教育的推行。
关键词:高校;茶文化;素质教育;推行模式
茶虽然是作为饮品被流传至今的,但它刚开始被中国人接受却是因为其药用价值。古史传说有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1]又有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对“荼”的注释为“臣铉等曰:此即今之茶字。同都切”。西汉时期将产茶之地命名为“荼陵”,可见在中国古代“荼”即是“茶”,而且刚开始茶是被用作药物使用的。后来随着文人饮茶风气的盛行,茶文化也逐渐兴起,还延伸了属于中国独特的茶文化意蕴内涵,这其中就包含素质内涵。
茶文化的素质内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变迁逐渐加入新元素而更加丰富多彩、从儒、释、道三重文化中提炼出来的修身养性文化之精华。
1.1 静以修身
喜欢喝茶的人都知道,茶中寓“静”。喝茶的时候最讲究安静,有的人喝茶或烹茶的时候还要燃香或听琴,众所周知:香道讲究静观不语,需要人们随着袅袅升起的轻烟静静地感悟其中的人生道理。听琴也是一种讲究安静,修身养性的行为。王建的《听琴》诗说:“无事此身离白云,松风溪水不曾闻。至心听著仙翁引,今看青山围绕君。”而刘长卿的《听琴》诗里面也提到“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这表明无论是闻香还是听琴都需要行动者心无旁骛、“至心”,在采取这种行为的时候都能够在安静中寻得自己的心灵追求。而烹茶的时候也是忌“聒噪”的。这三种东西虽未必一体,但殊途同归,同时享用也就有了同样的追求,都是为了在安静中寻找自己的心灵依托,修身养性,在思考中追求自己想要达到的境界。[2]
1.2 俭以养德
在中国,不同的人对茶文化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对“茶道四谛”却有相同的看法,即:廉、美、和、静。[3]“廉”就是推行清廉、勤俭有德,在待客的时候也要讲究不奢侈、不靡费,以茶敬客、以茶代酒。中国人普遍认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勤俭节约既是持家之道又是修性养德重要途径。更何况,中国茶文化还是儒、释、道三家文化的融会贯通。儒家文化提倡“俭”,老子认为“俭故能广”,而佛家在“俭”这一方面更是做到了极至,这众多文化合而为一的茶文化更是”俭以养德”精神追求的集大成者。茶具的朴实也说明了茶人们反对追求奢华的风气,爱茶者普遍认为茶文化是不容玷污的,理解茶就必须追上“茶的境界”。
1.3 淡泊明志
淡泊明志最早的出处应该是《淮南子·主术训》,后来诸葛亮的《诫子书》令这句话名声大噪。从此,安安静静、生活简单朴素、不追求名利,就成了有风骨而不被浮华的社会风气所浸淫的文人的座右铭了。特别是在唐代,文人茶文化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就是在此时文人们将茶与“琴、棋、书、画”结合起来的,而无论是琴、棋、书、还是画都是文人精神的寄托,是雅士们脱离俗世喧嚣、远离官场纷争的载体,是他们表明自己的志趣、志向的凭借。[4]茶文化与文人文化的结合也正体现了茶文化的淡泊内涵,体现了迁客骚人的不被时风污染的平淡追求。
高校是中国文化研究成果最丰富的机构。高校,不仅是中国文化界的翘楚,也是中国高素质人群的密集区,在这里实施茶文化素质教育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文化氛围浓厚
高校,是中国学校的最高级别,高校教育是中国学校教育的最高阶段。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氛围,是不成其为学校的。到高校学习的人,都是“志于学”、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达成自己的人生理想的人。所以这里文化氛围最为浓厚,对包括茶文化在内的国内外各类优秀文化的研究也最为透彻。
2.2 传播载体多样
高校,不仅有乐于接受科技教育、接受先进文化熏陶的学习者,更有多种多样的传播各类先进文化的载体。集中国文化教育方式之大成的中国高校的文化传播载体也非常丰富。在教室有多媒体教学设施;在图书馆,不仅有各式各样的与茶文化素质教育有关的文献、书籍,还有数字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检索达到接受茶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教授讲师们也可以通过网上授课系统,达到对学生进行茶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更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团队活动、征文比赛等来进行潜移默化的茶文化素质教育。
2.3 活动实施方便
高校学生是祖国的天之骄子,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所以无论是国家还是高校领导都想尽各种办法支持学子们的学习。“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的活动,他们都愿意支持,因而各大高校都建设了一大批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设施。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在高校进行茶文化素质教育,学校领导一定会大力支持,并且学校有大量供学生学习,接受文化熏陶的地方,所以在高校实施茶文化素质教育十分方便。
有了进行茶文化素质教育的可能性,只要找出适合的教育模式就能在高校实施茶文化素质教育了,那么,在高校进行茶文化素质教育都有哪些可行模式呢?
3.1 以茶赛智
在高校,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赛智”是非常普遍的行为,比如:“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等都是高校赛智的最佳模式。所以,对于在高校实施茶文化素质教育,也可以进行这些形式的比赛。可以开展“在高校进行茶文化素质教育”是否有必要”的辩论赛,也可以举行“茶——美”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更可以进行以“茶——品”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总之,凡是有利于在高校实施茶文化素质教育的赛智比赛模式都可以进行。用各种各样的形式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同学们在参加比赛的同时接受茶文化的熏陶,吸收茶文化的博大内涵,养成良好的个人修为。[5]
3.2 以茶倡廉
在高校,接受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已经成年了,对于他们,人际交往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提到人际交往,就难免会接触到吃喝饮宴,甚至有的时候师生之间也会因为某些特殊的情况,某些正常的交往在一起吃饭。中国的饭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往往也可以说是酒文化的再次挥发,而酒文化又往往与奢靡腐化联系在一起,但茶文化就不同了,茶文化往往是清廉文化的代名词。一杯清茶,几句闲谈,杜绝了用以佐酒的大鱼大肉,岂不是从侧面提倡了清廉文化?所以可以大量地在高校以茶倡廉。教职工间的交流可以是以茶会友,学生间的人际交往可以是一场优雅的茶话会等等。我们不拒绝以茶待客,光明正大的师生间的正常学术交流,但是拒绝以个人私利为目的的师生间变质的吃请。
3.3 以茶育德
高校还可以采取措施以茶文化培育学生的良好品德。茶文化意蕴丰富,而且吸收了儒家、佛家、道家的各种优秀文化,这些文化中不仅含有“廉、美、和、静”的茶文化真谛、还包含了“俭、廉、善、容”等优良品德,这些都和茶文化本身有异曲同工、融会贯通之处。所以在高校实施茶文化素质教育可以以茶为引子、用茶做载体,用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用茶培育学生的良好品德。这种模式的素质教育模式比单纯的以茶倡廉的模式还要丰富多样一些,因为品德的外延比较广。而且不一样的品德传播与弘扬能够采取不一样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模式,所以更能促进高校茶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
3.4 以茶比美
新时代,“美”出优雅也是一种素养,所以高校茶文化素质教育的模式也可以加入以茶比美的模式,更何况以茶比美还能够促进参赛者对茶文化内涵的进一步理解,在比美的基础上增强个人修养。比如可以在学校举行“茶艺比赛”,推出“最美茶艺人”;举行“茶花风采”活动,让参赛学生利用茶叶在规定时间内用茶叶拼出自认为最美丽的图案,评选出“最巧手茶仙子”。总之,只要和“美德”、“美丽”、“茶”有关的活动都可以举行,并且对于“美”的概念不能仅仅局限于外在美,我们重点是为了借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茶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饮料,同时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社会交际的纽带,其实人的修养的提高也是在不断的社交之中培养出来的,高校学生的互相学习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参加社团活动、听名师讲座等也是社会交际的一部分,所以在高校进行茶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十分方便。同时这种做法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是能够促进中国人素质提高的做法之一。并且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意蕴内涵,是儒释道思想的融合。提倡茶文化、推广茶文化就是在大力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绝对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延续,这是各大高校的义务,也是各大高校的责任,希望每一所高校都能努力为茶文化素质教育的推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佚名.神农本草经[M].哈尔滨出版社,1999(8):5.
[2]顾雯.谈谈日本式中国茶文化与中国茶学[J].农业考古,2003(4):278-251.
[3]郭弘.略论明代汉藏民族间的茶马贸易[J].开发研究,2001(4):63-65.
[4]郭孟良.明代茶叶生产的发展[J].殷都学刊,2000(3):31-35.
[5]陈永华.禅文化:中日文化交流的一种载体——从中日茶道的渊源、特点谈起[J].西北大学学报.2003(5):46-50.
作者简介:李平(1975-),女,河南信阳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