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元素在茶艺空间设计中的传承

2016-03-30 08:20冯瑞霞刘峻岩苏英亮邢台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河北邢台05400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福建茶叶 2016年5期
关键词:传承传统文化措施

冯瑞霞,刘峻岩,苏英亮(.邢台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河北邢台05400;.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传统文化元素在茶艺空间设计中的传承

冯瑞霞1,刘峻岩2,苏英亮2
(1.邢台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河北邢台054001;2.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共存共荣的。并且不管是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是传播中国茶文化,都能够促进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茶文化如果在茶艺空间中传播效果则会更好一些。因此本文在分析传统文化元素优胜之处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茶艺空间中用整体古雅风格衬托茶文化的高雅;用茶具的古典化突出传统文化;用诗词的嵌入帮助传承传统文化的措施,希望能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茶艺空间;传承;措施

冯瑞霞(1980-),女,河北邢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艺术设计及工艺美术。

刘峻岩(1980-),男,河北张家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艺术设计,美术方向。

苏英亮(1980-),男,河北灵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工业设计,艺术设计,景观设计。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多彩的德文化、孝文化、雅文化。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中国人民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文化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茶在中国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交际的一个重要媒介,茶艺空间是人们的重要交际场所之一,在茶艺空间中传播包括茶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条能够促进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传播、共同繁荣的捷径。因此为了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茶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本文提出了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茶艺空间之中的措施,希望这些措施的施行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经常以茶艺空间为交际场所人们的综合素质。

1 传统文化元素的优胜处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能够获得海内外越来越多的人民的热爱和追捧,主要是因为它有很多别的文化形式不能比拟的优胜之处。而且茶文化是现在世界各国都比较喜欢的文化形式,传统文化也能够跟茶文化巧妙地结合,这是他的又一大优势之一。

1.1 能巧妙结合茶之“雅”

茶文化在世界各地都是公认的“雅”文化,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喜欢体验喝茶时的优雅之感。“中国有茶艺文化、日本有日本茶道、东南亚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习惯冲泡清饮乌龙、普洱、花茶。南朝鲜因受中国和日本双重文化影响,兴起‘茶礼’习俗。港澳地区则沿袭闽粤饮茶习俗,以饮普洱、水仙、花茶为主。泰国、缅甸和云南地区相似,习惯吃‘腌茶’”[1]。从上可以看出,各地吃茶都是有一定的讲究的,每一个地区都在追求优雅的饮茶交际生活。而中国的传统社会中的文人们一直都在追求一种“能够通过诗、文、书、画、造形艺术等形式,表达和反映文人的思想和情感”[2]文人们的追求集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成,又巧妙地在雅致的诗书文化中融合了优雅的茶文化,唐朝元稹、张籍、刘禹锡等人都留下了传颂不衰的茶诗;南宋词人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就经常饭后一起烹茶,还留下了“赌书泼茶”的典故。这些都证明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巧妙地结合茶之雅,茶文化的雅致也能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1.2 能促进传播茶之“德”

茶文化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德”文化。这种道德的至高追求完全融合在中国茶文化的茶道“四谛”之中。“茶道四谛”包括:“和、静、怡、真”,对“和”的追求包括:倡导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中庸之道促“和”之发展等等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标准等要求;对“静”的追求主要包括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而如果说“怡”主要是为了促使国人陶冶心情、愉悦身心的话,那么,“真”就是中国文人的至高追求。“中国文人不轻易言‘道’,而一旦论道,则必执著于‘道’,追求于‘真’。‘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3]而“茶道四谛”中蕴含的这些优秀的精神追求,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茶文化中的集中表现,是中国文人对道德的极致追求。所以说传统文化元素的茶艺空间设计中的传承一定能促进传播茶之“德”。

1.3 能促客理解茶之“艺”

中国茶道中的茶艺文化是非常讲究的。“茶艺”,主要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通过以人为主体的分类,茶艺文化可以分为“宫廷茶艺、文士茶艺、宗教茶艺、民俗茶艺”4类。从分类上我们就能明确的知道,茶艺文化中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宫廷文化、文士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等。而以上所有文化都包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史子集”和“诗书礼仪”中,所以在还有空间中巧妙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促进茶客理解茶之“艺”,而理解了“茶艺”文化以后又能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更深一步的了解,无论怎样都是能够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茶艺文化的传播的,是促进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2 茶艺空间的风格

在茶艺空间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必须有一定风格的衬托。因为中国人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茶艺空间中一定要先融入了中国古典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风格,才能进一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1 疏朗豪阔的大气之风

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也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即在生活水平提高的表象之下笼罩的现实是出现了不符合历史发展逻辑的经济浮躁和文化浮躁现象。越来越多的商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只注重茶艺空间的客人流量而不注重其包含茶道精神文化在内的茶艺风格。于是很多茶艺空间尽可能多地摆放供客人们喝茶所用的桌子椅子,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茶艺空间设计方法。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是恢弘浩阔的志士之气,所以茶艺空间一定不能“小家子气”,仅仅为了赚钱而设计内部格局,应该为了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而保持疏朗豪阔的大气之风,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茶艺爱好者络绎不绝地到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2.2 清秀淡雅的包容之感

中国茶文化中的“和”文化,不仅包含了和谐文化元素,还包含了道家文化的包容元素。“道教文化和道教信仰,是以中原文化、齐鲁、荆楚文化为主干,溶汇了华夏民族原始宗教信仰和燕齐方仙信仰及西南少数民族信仰,而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文化和信仰。”[4]而且道家文化崇尚自然,老子追求“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人与自然共存的生活状态,是一种极具包容之风的生活态度,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就包括“茶”和“道”两种文化,所以茶艺空间要想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必须能够让客人进门就能体会到清秀淡雅的包容之感。

2.3 诗情画意的雅致之味

中国人做事喜欢一种“味道”,不管是饮茶还是作诗,都要玩味其中的意趣。茶文化是中国文士文化的一部分。文士茶艺中,茶可以用来做很多事情。“一是品茗之趣;二是茶助诗兴;三是以茶会友;四是雅化茶事”[5]。这4件事中都包含着中国文人雅士离不开的追求——诗情画意,茶香诗趣。茶能提神、能助情思和诗兴,茶和诗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在求同存异中统一发展的。所以茶艺空间中一定要包含诗情画意的雅致之味。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茶文化爱好者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进入空间,喝茶品茗,促进茶文化的发展。

3 传统文化元素在茶艺空间设计中传承的措施

传统文化元素与茶艺空间的共存共荣一定要体现在再创茶艺空间的传统文化上面,要通过传统文化的雅致衬托茶艺空间的典雅。

3.1 整体古雅风格衬托茶文化的高雅

茶文化就是一种优雅的中国传统文化,所以茶艺空间也应该将整体风格设计为经典的“古典主义”风格。要设计成和中国茶艺文化共生共存的酒店文化完全不同的简单风格:从整体到局部,都要精雕细琢、镶花刻金、雕梁画栋都要给顾客一种一丝不苟的印象。同时又要摒弃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线条,就连装饰材质、色彩也要保持古典风格,让顾客进门就能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借以用整体古雅风格衬托茶文化的高雅。

3.2 茶具的古典化突出传统文化

除了整体风格的古雅风,茶艺空间还要注重茶具的古典化。现在有很多如茶馆之类的饮茶空间已经越来越多地使用现代工艺制成的茶具,茶具中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少,而且生活节奏的加速和饮茶风俗和饮茶习惯的改变,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喝茶饮酒的交际作用,不再过于注重茶道艺术,这种作风极其不利于茶艺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所以茶艺空间应该更多地使用包含紫砂壶、紫砂器具在内的古典茶具。用茶具的古典化吸引喝茶人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3.3 诗词的嵌入帮助传承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士文化催生了大量诗词歌赋的产生。“据不确切统计唐代约有500首,宋代多达1000首,再加上金、元、明、清,以及近代,总数当在2000首以上。”[6]这些茶诗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茶文化,还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大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能够促进中国人个人修养的提升,所以茶艺空间的设计者可在空间中嵌入诗词以帮助传承传统文化,如:可在墙上挂上茶诗的挂轴,在茶具上镌刻上茶诗、《茶经》等与茶有关的文字。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茶艺空间中采取措施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和茶艺本身蕴含的文化内涵决定的。中国茶文化中不仅包含文士文化、宗教文化、还包含着丰富佛民俗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而且中国茶文化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广泛地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外国茶文化和中国茶文化的交叉共存也令在茶艺空间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只有积极传播才能促进发展,也更能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韩长子.旅游客源国概况[A].吉林财经大学,2012(6):3.

[2]王默生.谈文人画的发展及代表画家风格[J].北方文学,2012(6):37-40.

[3]中国网.中国茶道与道教[A].中国饮茶文化,2007(9).

[4]刘尽才.道教文化的包容性与人文主义[A].道客巴巴,2014(4):1.

[5]张亚敏,邢媛媛.中日茶道的本质区别[J].考试周刊.2010(6):46-47.

[6]赵志诚.中国饮食文化之茶文化[J].青春文学,2012(12):90.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传承传统文化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