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珺(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包装设计上的风格差异分析
黄珺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近年来,包装设计的创作思路不断拓展,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不断深化,为我国的包装设计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背景环境下我国茶叶包装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多角度探讨了我国茶叶包装设计面临的新经济环境,然后分析了红茶与绿茶在包装设计上的风格差异,从理念调整设计模式、提高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设计商信息化水平、关注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红茶和绿茶的包装设计版式。
关键词:包装设计;风格差异;红茶;绿茶
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过程也是精华积淀的过程,这对形式美的构成具有显著作用,从现代中国茶包装设计仍可以一窥其貌。如高、中档茶叶包装需要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传统文化赋予了茶叶包装更多的文化气韵,这也是茶叶包装的一项基本要求。由此可见,中国茶包装设计是一种表现传统文化内涵和讲究中庸、协调的整体文化形式,本文具体从红茶和绿茶在包装设计上的风格差异进行分析。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各朝各代都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留下了浓厚的烙印,新的艺术元素便是从每朝每代中产生的,最为突出的便是图形设计。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可谓取之不竭,如原始社会几何形纹样、战国时期的双凤纹和汉朝的四神纹等。南北朝时期,我国佛教事业逐步兴起,舞动飞天、莲花图案和忍冬草图相继产生,无疑给我国文化历史注入了新鲜活力。唐代,复合式的花型纹样——卷草俨然成为了这一时期文化的代表符号。从龙形文化来看,上至汉代下至唐宋元明清,龙形是帝王的专属语言,时至今日,“龙”俨然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另外,国画艺术、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都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表现形式,而诸如剪纸工艺、年画工艺、泥人工艺和皮影戏等民间艺术形式也被列入到具有中国文化象征的艺术设计范畴。从曲艺文化来看,京剧作为国粹,其脸谱设计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将传统艺术元素融入设计,且不加重构,可能造成设计失败或雷同。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茶包装设计直接引入传统艺术元素不可取。在保持中国茶包装设计具有传统风格的同时,还需注入一定创新元素,这有赖于现代设计语言和重构设计风格。文字的设计不但可以应用不同书法艺术如篆书、隶书、行书和草书等,还可以根据字体结构重新进行图形设计。
同时,也可利用文字形象化与重组手段将文字以半文半图或以图代文的形式表现出来,既生动活泼,又不失艺术的严谨性。色彩的设计可基于传统色彩心理特点适当调整,并突破一些禁忌或常规习惯,保证中国茶包装设计在色彩方面与传统设计存在一些差异性,更具清新明亮的特征。图案设计尽量删繁就简,以简洁大方的图形来表现传统艺术元素,使得包装具有简约、抽象和活泼等现代设计风格,这也体现出中国茶包装的个性化特点。鉴于当前世界文化大环境高度开放,应用中华民族本土文化元素的同时,还应主动汲取西方文化元素,合理应用现代色彩搭配技巧,灵活运用包装造型语言,创造更适合时代精神的设计作品。
2.1色彩设计风格差异
中国茶包装设计在色彩应用方面通常以茶的属性来选择色彩,常见色彩有绿色、蓝色和黄色等。因受到传统色彩观念的影响,黑与白两种颜色应用较少。绿茶,久负盛名,色彩鲜艳,清逸出尘,视觉冲击力十足,且不乏浓厚的文化涵义,因而应用绿色非常广泛。而黄褐色可以赋予茶叶古朴怀旧的感觉,充分表现茶叶文化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思维定式成为设计思路的主导。茶文化拥有千年历史,古人好将茶与谦谦君子比较,如陆羽《茶经》写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君子常以归隐山林洒脱飘逸的形象示人,因而谦谦君子和山水自然在中国茶包装设计中屡次被引用也就不新奇了。作为茶叶包装设计思想的结晶,传统茶文化情景的设计理念自然囊括了茶叶包装设计对于生命、人生……的理解与感想,由此可见,不同色彩风格的包装设计的建构不仅是对客观现实的补偿,也表露了茶叶包装设计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体悟。
2.2外形设计风格差异
国人多讲究以“方”为贵的“中和”之美,长短适宜,四平八稳,这样切合中国人温柔敦厚和求稳内向的心理特征。而在平面构图方面则强调缜密的“中轴”意识,亦称左右对称,沿着中轴线向两边逐层推进,从而构成较为完整且有规律可循的序列,可突出较好的韵律之感,整体表现沉稳且大方。茶叶包装设计行业是国民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结合体,与制造业、金融业、流通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过去,这种联系往往以相互竞争的方式呈现,相互脱节,互不理解,制约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徐寿波院士提出:如今,整个国民文化是由创作、包装和传播三大支柱产业群组成。所谓茶叶包装设计行业与相关产业互动与融合发展也就是茶叶包装设计行业要加强生产、包装与消费三个支柱产业群之间的联系,多种方式促进各个产业融合,利用不同支柱产业群之间操作性资源的流动,加强各大产业群之间的联系,推动和重构大茶叶包装设计行业群的价值网络,在重组与整合的基础上实现融合。
2.3图案设计风格差异
部分茶叶包装采取均衡手法则是利用上下左右文字图案来保持视觉平衡,外包装上多采用古代窗棂和龙形等图案,以此表达古韵之情。中国茶包装的意境设计往往能够体现出来的是“茶道精神”与传统道教思想的统一性。茶道的本质思想是“静、和、雅”,而道教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由此可见,中国茶包装的意境设计主要受到道教思想“天人合一”的影响颇大,孜孜追求“自然美”,追求“林下清淡”与“潇洒飘逸”的洒脱精神,将“自然美”归至美的化境。因此,中国茶包装画面应多以山水自然作为观照物,以情寄景,寄情于山水自然,并以山水自然明志。
2.4字体设计风格差异
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审美观和情趣观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有音乐旋律美,无声之处依然伴有缓慢节奏;它有舞蹈风姿美,静处仍显跃动;它有绘画精髓,虚实结合,浓淡相衔,俨然一部无彩绘画。由此可见,诸多设计者将字体元素引入中国茶包装也是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手法。与此同时,传统美学另一个较为关键的特征是以观察的视角去考察不同事物,神虽储存于形,但又形而上者。因此,古人常常以“不即不离,若有若无”作为理想美,这也是虚实结合、实中有虚的由衷体现,并重点强调相由心生和情景交融。
2.5国画设计风格差异
设计者知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是内向的和静态的,追求宁静和睦,在中国茶包装设计中则多将国画作为表现手法,以山水底图勾勒镜花水月美,而包装主题以浓墨重彩突出,此种浓淡相衔、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正是我国古代国画艺术所具有的真正魅力。道家精神崇尚“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它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理想境界,注重人去融合自然而非征服自然,极力反对个人拥有强烈的独立特质和进取精神,强调团体意识、顺从意识等,此类价值观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惰性特点。鲁迅曾在《文化偏至论》一文中明厉指出:“中国深受中庸之道影响,具有整体模糊、渐进发展的特点。”中国人秉承以和为贵,讲究诚信合作,寻求群体共性特征,并极力缩小差距,这一点与讲对立、讲差异和讲独立的西方文化弯曲相悖。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至今,历史悠长,部分消极思想长期禁锢人们的思维活跃性,使得中国人服从、求稳和从众的心理一直历经上千年也无法彻底被涤除,这也是中国茶包装设计者无法尽情彰显个性和开拓创新的根本原因。
2.6品牌设计风格差异
很多传统文化元素被屡次应用,也使得中国茶包装设计明显缺乏新鲜感。中国茶包装色彩主要以绿色、蓝色和黄褐色居多,绿色体现清新飘逸,而蓝色和黄褐色则更多体现古朴庄重。外形包装以山水自然作观照物,通过国画形式表现静雅意境,而字体设计离不开书法艺术,以“方”为贵的盒子造型,窗棂和龙形图案设计也让人不得已产生审美疲劳。设计者以“中和”完成设计,虽然很美,但看多了总让人产生千篇一律的感觉,而艺术作品最忌讳重复。中国茶包装设计体现现代设计理念和彰显民族特色的同时,不同品牌的茶叶因包装在设计方面无法突破传统束缚,他们之间显然缺乏相异性,无法明确识别出各个品牌,雷同风格明显。
2.7“绿叶红花,求同存异”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求同存异”,所以红茶和绿茶产品也对包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设计商要在满足不同茶客个性化需求所引起的成本增加和生产标准化产品所要求的低价格之间找到平衡;其次,不断研发在线设计器、完善其功能、简化其操作,使得设计易于被普通茶客所使用。再次,设计商要不断优化个性化产品的定制技术,保证个性化定制载体的茶叶包装质量,以防由于刻印模糊、茶叶包装品质不佳所造成的退货。但是这只是数字化出版个性化定制的雏形,真正的个性化定制将会实现单件生产、产品属性自由选择,甚至是未来可以实现茶客自行设计茶叶包装图纸,设计商按茶叶包装图纸进行生产。
中国茶包装设计强调的是艺术设计的原创性和民族性,对于彰显民族个性和解读传统民族艺术意义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本土化的中国茶包装设计面临世界文化环境高度开放的冲击,我们既要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要破除传统文化带来的樊笼,以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中和”之美和包容心态积极适应全球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主动汲取现代设计元素,取长补短,保证红茶和绿茶的包装设计艺术在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足够的活力,从而保证我国茶包装设计不落后于世界思潮。
参考文献
[1]向明.德国包装设计的几个特点[J].中国包装工业.2004(10):44-46.
[2]刘利,徐人平,唐祺志.茶包装的色彩设计表现[J].今日印刷.2004 (08):99-101.
[3]刘利,徐人平.茶包装色彩设计的过程研究[J].印刷世界.2004(07):87-88.
[4]周红杰,高泽科,秘鸣.浅谈饮茶文化及其美育功能[J].中国茶叶. 1998(01):179-180.
作者简介:黄珺(1981-),女,湖北武汉人,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