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可行性研究

2016-03-29 07:21:44徐文超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关键词:先兆流产集束化护理可行性研究

徐文超(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先兆流产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可行性研究

徐文超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对先兆流产患者开展集束化护理后获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B1组(观察组)和B2组(对照组),各41例。B1组采用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方法;B2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对比两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对比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发现,B1组明显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先兆流产患者临床开展集束化护理,在改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方面发挥显著效果,凸显集束化护理应用价值。

【关键词】先兆流产;集束化护理;可行性研究

对于先兆流产孕妇,在保胎过程中禁止进行相关的剧烈活动,在对孕妇实施相关检查操作过程中,需要确保动作轻柔,将针对子宫产生的刺激有效减少。在孕妇保胎过程中,孕妇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是便秘症状,与此同时患者在此阶段往往出现愤怒以及忧伤的心理,进而对大脑皮层造成干扰,从而导致出现子宫收缩现象,促使胚胎排出体外,进而对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为了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先兆流产患者的干预价值,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中采用抽签法展开实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B1组(观察组)和B2组(对照组),各41例。其中B1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8.9±7.2)岁;孕周5~7周的患者16例,孕周8~11周的患者15例,孕周11~27周的患者10例;B2组,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9.1±7.5)岁;孕周5~7周的患者17例,孕周8~11周的患者16例,孕周11~27周的患者8例;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以及孕周所占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本次实验研究中,所有患者为初次怀孕,患者的表达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全部表现良好,临床展开B超检查,全部确诊属于子宫内妊娠[2]。

1.3 方法

B1组采用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方法;B2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B1组护理措施为:①心理护理干预:医院对责任护士展开心理干预培训,保证责任护士了解患者情绪变化以及心理变化。对存在焦虑以及抑郁的先兆流产患者实施面谈,解决存在的问题,使患者了解不安心理对自身产生的影响,树立患者信心。②健康教育干预:对患者认真讲解相关知识,将患者心理情绪合理调整,降低流产发生率,最终对患者实施家庭指导教育。在患者患病过程中,要求患者家属对其给予关心和爱护,并且要求负责护理人员在固定时间进行检查,认真对相关细节进行处理。③生理护理干预:孕妇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对此需要给予充分干预,对疼痛原因进行明确,采取对应措施进行干预。选择黄体酮以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患者实施肌肉注射,选择安宝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但是需要将注射范围进行经常更换,避免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症状以及其他相关的不良反应。

1.4 观察指标

选择sF-36简明健康状态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实施评分。选择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心理状态实施评估[3],主要选择计分方式完成评估,无症状记为1分,症状极度严重记为5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对比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发现,B1组明显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先兆流产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对比(±s,分)

表1 两组先兆流产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对比(±s,分)

组别 n  健康总评  活力  心理健康 社会功能B2组 41 48.43±12.42 52.56±9.47 52.57±6.45 48.53±11.63 B1组 41 61.71±14.35 71.59±7.56 65.62±6.42 59.11±10.79 t 8.045 8.365  9.366  9.485 P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先兆流产患者心理状态对比(±s,分)

表2 两组先兆流产患者心理状态对比(±s,分)

组别 n  抑郁  人际关心敏感 强迫症状  躯体化B2组 41  1.79±0.79  1.71±0.41  1.69±0.45  1.65±0.57 B1组 41  1.53±0.41  1.69±0.67  1.65±0.36  1.39±0.45 t 9.965  10.022 9.369  10.125 P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人体出现营养不良现象、遗传因素以及出现病毒感染后,会出现先兆流产现象,伴随着相关研究的逐渐深入,先兆性流产患者的心理因素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患者较易出现焦虑、抑郁以及忧伤等系列消极情绪,进而对大脑皮层活动造成影响,出现子宫收缩情况,造成胚胎死亡。

对先兆流产患者开展集束化护理,可以根据患者当前疾病情况以及医院自身医疗水平展开对应护理,在循证护理医学观点基础上展开护理干预,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对于先兆流产患者临床开展集束化护理,观察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改善程度极为显著,凸显集束化护理对先兆流产进行干预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春梅,梁霞英,区燕云,等.认知行为干预对早期先兆流产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26):2451-2453.

[2] 黎小梅.先兆流产病人心理需求及满意度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下旬刊),2013,6(31):2833-2834.

[3] 严燕萍,刘杏仙,朱丽辉,等.健康教育路径在晚期先兆流产病人间苯三酚治疗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9):1814-1815.

本文编辑:吴 卫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6.01.133.02

猜你喜欢
先兆流产集束化护理可行性研究
集束化护理减少静脉留置针患儿并发症的作用
集束化护理在卒中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
先兆流产妊娠结局与凝血纤溶指标的关系
间苯三酚联合黄体酮治疗对先兆流产患者血清孕酮水平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上海医药(2016年23期)2016-12-22 12:47:55
集束化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分析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的影响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1:54:13
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研究
助孕3号方联合黄体酮对50例先兆流产的疗效及对PIBF和β-HCG的影响
上海医药(2016年17期)2016-10-12 01:52:20
PPP项目识别与可行性研究
Widuri油田聚合物驱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