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超(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先兆流产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可行性研究
徐文超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对先兆流产患者开展集束化护理后获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B1组(观察组)和B2组(对照组),各41例。B1组采用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方法;B2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对比两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对比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发现,B1组明显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先兆流产患者临床开展集束化护理,在改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方面发挥显著效果,凸显集束化护理应用价值。
【关键词】先兆流产;集束化护理;可行性研究
对于先兆流产孕妇,在保胎过程中禁止进行相关的剧烈活动,在对孕妇实施相关检查操作过程中,需要确保动作轻柔,将针对子宫产生的刺激有效减少。在孕妇保胎过程中,孕妇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是便秘症状,与此同时患者在此阶段往往出现愤怒以及忧伤的心理,进而对大脑皮层造成干扰,从而导致出现子宫收缩现象,促使胚胎排出体外,进而对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为了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先兆流产患者的干预价值,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中采用抽签法展开实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B1组(观察组)和B2组(对照组),各41例。其中B1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8.9±7.2)岁;孕周5~7周的患者16例,孕周8~11周的患者15例,孕周11~27周的患者10例;B2组,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9.1±7.5)岁;孕周5~7周的患者17例,孕周8~11周的患者16例,孕周11~27周的患者8例;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以及孕周所占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本次实验研究中,所有患者为初次怀孕,患者的表达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全部表现良好,临床展开B超检查,全部确诊属于子宫内妊娠[2]。
1.3 方法
B1组采用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方法;B2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B1组护理措施为:①心理护理干预:医院对责任护士展开心理干预培训,保证责任护士了解患者情绪变化以及心理变化。对存在焦虑以及抑郁的先兆流产患者实施面谈,解决存在的问题,使患者了解不安心理对自身产生的影响,树立患者信心。②健康教育干预:对患者认真讲解相关知识,将患者心理情绪合理调整,降低流产发生率,最终对患者实施家庭指导教育。在患者患病过程中,要求患者家属对其给予关心和爱护,并且要求负责护理人员在固定时间进行检查,认真对相关细节进行处理。③生理护理干预:孕妇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对此需要给予充分干预,对疼痛原因进行明确,采取对应措施进行干预。选择黄体酮以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患者实施肌肉注射,选择安宝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但是需要将注射范围进行经常更换,避免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症状以及其他相关的不良反应。
1.4 观察指标
选择sF-36简明健康状态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实施评分。选择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心理状态实施评估[3],主要选择计分方式完成评估,无症状记为1分,症状极度严重记为5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对比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发现,B1组明显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先兆流产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对比(±s,分)
表1 两组先兆流产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对比(±s,分)
组别 n 健康总评 活力 心理健康 社会功能B2组 41 48.43±12.42 52.56±9.47 52.57±6.45 48.53±11.63 B1组 41 61.71±14.35 71.59±7.56 65.62±6.42 59.11±10.79 t 8.045 8.365 9.366 9.485 P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先兆流产患者心理状态对比(±s,分)
表2 两组先兆流产患者心理状态对比(±s,分)
组别 n 抑郁 人际关心敏感 强迫症状 躯体化B2组 41 1.79±0.79 1.71±0.41 1.69±0.45 1.65±0.57 B1组 41 1.53±0.41 1.69±0.67 1.65±0.36 1.39±0.45 t 9.965 10.022 9.369 10.125 P <0.05 <0.05 <0.05 <0.05
人体出现营养不良现象、遗传因素以及出现病毒感染后,会出现先兆流产现象,伴随着相关研究的逐渐深入,先兆性流产患者的心理因素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患者较易出现焦虑、抑郁以及忧伤等系列消极情绪,进而对大脑皮层活动造成影响,出现子宫收缩情况,造成胚胎死亡。
对先兆流产患者开展集束化护理,可以根据患者当前疾病情况以及医院自身医疗水平展开对应护理,在循证护理医学观点基础上展开护理干预,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对于先兆流产患者临床开展集束化护理,观察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改善程度极为显著,凸显集束化护理对先兆流产进行干预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春梅,梁霞英,区燕云,等.认知行为干预对早期先兆流产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26):2451-2453.
[2] 黎小梅.先兆流产病人心理需求及满意度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下旬刊),2013,6(31):2833-2834.
[3] 严燕萍,刘杏仙,朱丽辉,等.健康教育路径在晚期先兆流产病人间苯三酚治疗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9):1814-1815.
本文编辑:吴 卫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6.01.133.02